E小说 > 都市小说 > 重启激荡年代 > 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干瞪眼

“奶多好啊。”傅松忍不住又拿余光瞄赵莉,不对,自己刚才好像算错了,数完人头后根本用不着除以二。

        看到赵莉向自己头来困惑的目光,傅松笑道:“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

        “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赵莉和张春不约而同地重复了一遍。

        赵莉若有所思道:“傅总,这句话说的真好,我觉得可以拿来给自治区的乳业当宣传语。”

        张春马上不甘落后地附和道:“对对,傅总,不知是否可以割爱,把这句话送给自治区?”

        傅松:“……。”

        老子就是随口这么一说,何况他自己对这句话相当不以为然。

        我们的老祖宗吃的是五谷杂粮,是不喝牛奶的,但依然出现了强汉盛唐,并且几千年的文明,除了近代中国一直占据着世界的主导地位,难道是因为喝牛奶吗?

        如果非要说喝了什么,那也只能是一杯豆浆强大了民族。

        某人曾说:“我有一个梦,让每个中国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

        然后某家无良奶企恬不知耻地用来打广告,呵呵,让孩子每天喝一斤奶,也不怕把孩子给撑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喝牛奶=补钙=骨骼健康=长高=强壮,这个观念深入人心。

        事实上,牛奶喝多了没好处,傅松记得曾看过一篇文章,奶类和钙摄入量最高的国家往往也是髋部骨折发生率最高的国家,而且摄入奶制品与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其他癌症的发病率呈强相关性。

        不得不说,广告洗脑的力量实在太强大了。

        但话又说回来,屁股决定脑袋,乳业现在是远景集团的一块相当重要的业务。

        傅松在乳业上投入了巨资,怎么可能做自掘坟墓的事情呢?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这话固然是吹牛,不过有一点不假,那就是牛奶确实营养丰富,是众多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比较高的一种。

        关键是,傅松自忖是一个有良心的资本家,不会为了赚钱,像某些人形畜牲,在牛奶里掺假。

        有时候傅松也挺感慨的,在大陆做生意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

        之所以说艰难,是因为竞争非常激烈,一旦某个行业赚钱,中国人就一窝蜂地涌入这个行业。

        然后这个行业很快就在互相拆台、价格战中败落了,最后的结局就是谁也赚不了钱,留下一地鸡毛。

        之所以说容易,是因为商业道德底线低得令人发指,技术上明目张胆地抄袭却一副我抄你是瞧得起你,你能拿老子咋样的丑陋嘴脸。

        健康安全上只要吃不死人、喝不死人就已经是良心大大滴好。

        营销上无中生有、夸大诱骗的广告却堂而皇之地在官媒上大行其道。

        “一句戏言,张主任太客气了。”对于主动送上门的队友,傅松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毕竟远景集团的奶源基地也在内蒙。

        赵莉摇摇头道:“现在是一个营销盛行的时代,一句好的广告词,犹如古代的良将,抵得上千军万马。”

        傅松惊讶道:“赵主任也懂营销?”

        赵莉微不可察地翻了个白眼:“略懂,不过在傅总面前就是班门弄斧了。”

        张春笑着道:“傅总,赵莉同志是北大经济管理系的高材生,别人上了北大,毕业后早就出去攀高枝了,但赵莉同志却主动回到家乡,建设家乡,这种高风亮节,现在越来越少见了。”

        赵莉脸上闪过一丝苦笑,这样的称赞自从参加工作后,不知道听过多少了,耳朵都快磨起茧子了。

        刚开始她还会谦虚几句,可后来听得多了,也就习惯了,连客气都懒得客气了。

        为了避免张春继续吹捧自己,她连忙岔开话题道:“傅总,我们自治区的奶不仅多,更好喝。”

        “嗯。”傅松心不在焉地点点头,眼神又开始乱瞟,啧啧,奶好不好喝得亲口尝过了才知道,你不让我尝,我怎么知道好不好喝?

        “刚才张主任也说了,呼市现在有几百家大大小小的奶厂,国有的,集体的,私营的,个体的。

        可这么多好奶,绝大部分却只能在本地销售,所以导致竞争非常激烈,价格卖不上去,尤其鲜奶的价格被压得很低。”

        何佳疑惑道:“既然呼市这么多奶厂,竞争这么激烈,为什么不向外地市场扩张?”

        张春解释道:“不是不想卖到外地去,问题是牛奶这玩意儿不好储存,容易变质,而且也不好运输。”

        赵莉补充道:“本地的鲜奶主要供应周边地区,剩下的鲜奶只能加工成耐储存的奶制品,像奶酪、奶豆腐、奶皮子、雪糕、奶粉等等,这些东西方便运往外地卖。”

        傅松点点头道:“说到底,还是液态奶的保鲜和运输问题。目前我们国内的奶企主要生产的是巴氏奶,保质期相对较短,一般不超过一个星期。

        以现在的交通运输条件,这种牛奶如果卖到京城甚至羊城这样的大城市,从出厂到摆上货架,至少要花三四天时间,真正的销售时间最多两三天。

        所以巴氏奶主要还是在奶源地附近销售,不适合卖到外地去。比如京城有三元,沪市有光明,金陵有卫岗,临安有味全,沐城也有佳宝。”

        赵莉扭头看着傅松,笑着道:“傅总,听说远景集团在呼盟投资建设了一家常温液态奶灌装厂?”

        傅松好笑道:“赵主任消息很灵通嘛,看来你是有备而来啊。”

        赵莉也不否认,大大方方地承认道:“远景集团是自治区招商引资的重点企业,我们外经贸委对贵司的一举一动自然非常关注。”

        傅松道:“确实有这么回事,不过这座工厂还在建设中,而且是实验性质的,产量很小,建成后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所以能不能推广,什么时候能推广,我就不得而知了。”

        赵莉将信将疑道:“实验性质的?”

        傅松苦笑道:“赵主任,这种事情我没必要骗你。”

        赵莉被傅松道破了小心思,脸色不由一红,连忙摆摆手道:“没有没有,傅总,您误会了,我没说你骗我。

        只是……,我就是有点糊涂,难道远景集团没掌握这项技术吗?”

        “这是远景集团自研的技术,具体情况怎么样,我也不是很清楚,我只知道还存在很多问题。”

        傅松实话实说,毕竟他是远景集团的董事长,不是大农业事业群的总裁,更不是乳产品事业部的总经理。

        投资一家常温液态奶灌装厂而已,这种小事儿哪里用得着他这个董事长来批准,甚至申请报告都上不了韩泽声的办公桌,只需要冯保国点头就行了。

        傅松之所以记得这事儿,是因为冯保国的汇报材料里提到了一家名叫“利乐”的瑞典公司。

        他对利乐这家公司可谓印象深刻,因为它是真正包装届的大佬,蒙牛、伊利背后的“爸爸”。

        常温液态奶的普及得益于两项至关重要的技术,这两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为牛奶的工业化和规模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是超高温瞬时灭菌工艺,这项技术是将生乳在132℃-140℃下保持2秒-4秒,可以将细菌总数降低12个数量级,达到商业无菌标准,即在常温条件也不会引起微生物过量繁殖,引起产品变质。

        另一个就是瑞典人发明的常温类无菌包装——利乐包装。

        世界上知名的乳制品包装,有一半都是出自利乐包装。

        利乐的定位十分清晰,它将自己定位于一个食品行业的积极参与者,通过提供食品加工与包装的完整解决方案,在帮助行业找到金矿的同时,利乐也顺利拿到了“卖铲子”的专属权,赚得盆满钵满。

        实际上,在90年代中期以前,国内的牛奶企业基本上都是区域性质的,根本没有一个全国性的乳品企业,原因就在于巴氏牛奶不利于保鲜储藏,但利乐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正是伊利,利乐公司利用自己保存新鲜乳品的先进技术,成功帮助伊利打破了跨区域销售的壁垒,从一个区域性企业变成国内乳品巨头。

        在伊利的带动之下,蒙牛也开始与利乐合作,自此,“草原双雄”雏形完备,在黄金十年的发展势头之下,逐渐形成了平分天下的格局。

        曾有媒体将利乐描述为“乳业战场背后的军火商”,这个说法一点也不夸张。

        后世我国乳品行业对无菌包装的需求是每年1000亿包左右,其中超过一半是利乐供应的。

        利乐包装技术很牛,但商业上,这家瑞典企业也是充分利用了其市场垄断地位大发横财。

        利乐的垄断方式是常见的捆绑销售,因为它既卖包装原材料,又卖包装设备,它虽然不强求你两样都用它的,但却通过技术手段逼你不得不都用它的产品。

        如果只买它的包装设备,而不买它的包装原材料,那么奶企在使用利乐竞争对手的包装材料时,利乐的包装设备会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识别到包装材料不是利乐的,于是隔三岔五给你罢罢工,出点小乱子。

        为此,利乐曾被欧盟因其利用市场支配地位不正当竞争罚款7500万欧,又因为一样的原因被中国这边罚款1亿美元。

        但这点被罚的钱相比于他家挣的钱来说就是九牛一毛罢了。

        后世的蒙牛和伊利作为中国乳业的双寡头,稳坐中国乳业企业排行榜  top  2  席位。

        然而,双寡头也只是表面风光,实际上只是利乐的打工仔而已。

        利乐包装成本几乎占了每盒牛奶成本的40%,每销售一份利乐包装的牛奶,乳制品企业获得利润的1/4,而利乐获得3/4。

        利乐把控着蒙牛与伊利的“命脉”,虽然未养一头牛,却吞掉了中国乳品企业75%的利润,蒙牛和伊利不是打工仔是什么?

        细思极恐的是,乳品行业的很多创新都是被利乐这些无菌包装巨头推动的。

        常温酸奶在国内卖得如火如荼,三大品牌你死我活,不管这个饼,谁分的多,谁分的少,最终产品都用利乐的包装。

        分到大饼不是最厉害的,把饼创造出来才是最厉害的,就好比做产品不如做技术,做技术不如做标准,做饼的才是最厉害的,因为它设计了游戏,不然玩家都没得玩。

        利乐其实早在70年代通过参加展会的方式,得到了第一个在中国崭露头角的机会。

        随着中国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利乐的第一台灌装机于1979年在广州投产,利用这一技术生产的纸盒装菊花茶广受消费者欢迎。

        远景集团在呼盟的奶源基地上投入了巨资,自然是要将牛奶卖到全国各地。

        冯保国本来打算直接引进利乐常温液态奶灌装生产线,但在得知利乐如此心黑后,果断地打消了这个念头。

        尼玛的,老子赚一块钱,一大半都进了别人的口袋里,凭什么?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只有自己最可靠。

        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如果核心技术一直掌握在他人手中,无论企业如何发展,都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所以,冯保国决定自己研发生产线!

        但远景集团压根没有这方面的技术积累,自己搞研发谈何容易?

        没别的办法,只能是先抄利乐的,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只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就连抄作业都抄不好。

        利乐包装机结构简单,省时省力,而远景集团通过逆向工程抄袭的设备,过于复杂,维护难度过高。

        这还只是包装设备,至于远景集团自己研发的无菌包装材料,质量比利乐的包装材料差更多。

        比如,使用利乐的包装材料,常温牛奶的保质期能达到60-70天,但远景集团研发的无菌包装材料,保质期则只有30-40天左右,几乎差了一倍。

        牛奶保质期越长,在渠道下沉方面就越占优势,可以顺利的走进一线城市以外的广大二三线城市和乡镇,甚至能摆上大部分村庄的零售货架。

        中国的快消行业一直有“得渠道者得天下”的说法,“先农村后城市,农村包围城市;先低端再高端,低端支撑高端”的经营战略在中国屡试不爽,后世常温奶战胜低温奶再一次重复印证了这个事情。

        并且因为大面积的进行渠道销售,所以可以大面积做全国性的广告,以此快速打响知名度,占据更大的市场空间,摊薄成本,获取巨额利润后再扩充产能、增加市场宣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技术研发不可能一蹴而就,傅松虽然有钱,但对此也只能干瞪眼,有钱也使不上劲啊。

(https://www.eexsvvw.cc/zhongqijidangniandai/21598933/)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