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开春,天气渐渐暖和了,宁远再去的时候,他们在拍水战的戏份。
相较于其他电视剧,除了三国有大场面的水战,以及渡江战役的电影外,就是水浒了。
之前因为天冷,拍这种戏份实在遭罪,所以就放到后面,当然最主要还是时间不冲突,如果真赶到冬天,该拍还是要拍。
这天拍戏间隙,宁远在那儿开玩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各位好汉先知……”
然后,宁远就被一群光着膀子大块肌肉的壮汉捉住,一起抬着,嘿哟嘿哟的扔进水里去了,他们还在岸上笑哈哈的问:
“谁先知?哈哈哈哈,小宁远,这下谁先知?”
在剧组这么长时间,宁远也跟他们混熟了,他们也都喜欢宁远这个小弟弟。
除了个别小演员外,在剧组里宁远是最小的,进组时刚过二十的生日。
不过算起来,在宁远前世,饰演花荣的修庆,75年的他,进组时也是二十出头的年纪,就算播出的时候还不到二十三岁。
看他们拍水战的场面倒是挺过瘾的,宁远不怎么会水都想下去跟着扑腾两下,何况其他人。
当初选演员的时候,还面试了他们的水性,选的都是牛叉人物。
不仅是水战,还有那些动作戏,因为选角的时候就有针对性,所以除了一些难度特别大的外,基本上很少用替身。
就连饰演母夜叉孙二娘的梁丽,在初次跟武松见面时,两人有场打斗,开始她也是亲自上阵,即使她以前从没拍过动作戏,也下了一番功夫苦练,再加上袁和平经验丰富,针对她自身设计调整动作。
但拍到一半的时候,因为被道具木桩扎破了脚,梁丽才不得不用替身,直到多年后她还对这件事耿耿于怀。
水浒的武戏肯定少不了,基本上隔三差五都会有演员受伤。观众看到的十几分钟的戏,可能要拍上半个多月,一个动作经常要拍上几十遍。
不过,也正因为选角的合适,也在拍摄中给剧组省了不少时间和经费。
也不仅是演员用心,幕后包括导演,对每一场戏都费心思,哪怕小细节也非常注意,不仅要新,也得适合。
比如水战里的那些水花、气泡、波纹、血水、火焰、烟雾等等,每次都是他们试验好多次,才进行拍摄,尽管这样,在拍摄时也颇费一番功夫。
但最后效果出来,众人都非常满意。
现在比宁远前世水浒的拍摄时间又晚了几年,不仅技术还有设备都有了更新,所以拍摄进度倒比前世快了不少。
而且因为时间推后,他们对剧本的打磨时间也延长了很久,这就让拍摄的过程中非常顺利,毕竟除了拍摄时发现的小瑕疵外,很少有漏洞。
包括布景、场景和人物构图等画面,导演和副导演在开拍前也准备得很充分。
水浒原著通行版本三个,104回、120回和70回,而剧本选择的就是故事完成度最高、民间传播也最广的104回版——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
改编过程中参考了宋史的真实背景,特别是征方腊的战役部分,和评书的再创作内容,有些观众因为看了原著,觉得有些角色跟原著不太一样,一般都是参考了评书的在创作过程。
评书跟原著的区别,就在于他们会根据观众的反馈,每年都会有增添删改,更符合大众的口味,比如林冲之死的改编,就来源于此。
而在原著中,也不知道是作者忘了还是疏忽了,面对高俅这么大的仇人被捉上山,最后又被放下山,竟然没有丁点关于林冲的描写,就算没胆子杀他,也不该一点不描写。
到最后,原著里写的是林冲在征方腊后病死的,相较于改编,就平淡多了,远不如电视剧里震撼。
宁远因为记忆力好,对原著倒背如流的他,觉得对剧本下手的重点,除了个别人物的时间线有更改外,最主要还是对原著叙事节奏的调整。
水浒原著,是前期流水介绍人物列传,以及后期大群戏的形式。
而剧本的改编,则是把剧情调整为适合影视表现的,有主线人物、有集中矛盾、有主要场景的叙事节奏。
为此,以梁山聚义为分界线,前半部重点刻画鲁智深,林冲,杨志,宋江,武松这几个主要人物,围绕他们的际遇来筛选情节,带出群雄,去掉原著一些配角和支线故事,保证剧情紧凑度。
而后半部,主要就是梁山好汉四处征战。
不过这部分也有改编,一是合并了一些雷同的不太精彩的战役,再一个就是特别突出围绕招安的矛盾。
比如增加方腊部属与梁山好汉的交情,甚至黑牛还跟方腊手下一妹子暗送秋波,与后面刀兵相见形成反差。
还增加了征方腊的过程中,宋江和高俅争斗的戏。
再就是砍掉了征辽的戏,招安彻底成了内斗炮灰大杯具。
对原著较明显的改动还有这两个:一是改掉了好汉们的黑梗。
比如鸳鸯楼一场给武松美化,还有林冲下山做投名状的时候,增加了放过落难母子、苍凉慨叹的戏,毕竟他连杀仇人,都是在一欺再欺的情况下,彻底绝望了才杀了那俩要烧死他的家伙,何况无辜人。
而扈三娘嫁给矮脚虎,也增加被真情打动的戏,虽然这里有点扯。
但在水浒之前,就有不少脚本把他俩凑成一起了,原著作者估计也就是直接拿来用了,这么多年下来,总不能非把人家两口子拆散吧。
而且里面像公孙胜这样的妖道形象,以及那些鬼啊魂啊斗法的东西,都给去掉了……更不能拍成一部神话剧。
再就是女性的改编,小潘她们就不说了,有血有肉,而李师师的改编,也让人感叹,水浒里总有一些下场不错的好汉,比如李师师收拾金银细软,跟着燕小乙归隐山林泛舟湖上,这结局简直太美不敢想了!
当然,最牛叉的应该是此时站在宁远旁边,光着膀子的杨宝光饰演的混江龙李俊,这位哥,在原著中征方腊后诈病归隐,后来又跟童威童猛两兄弟造船去了海外,最后成了暹罗国主,在清代的那本《水浒后传》里还有详细描写。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拍到了初夏,水战也拍完了,终于拍到最后一场戏。
打虎。
不仅是武松,还有李逵,两场打虎戏特意安排到了最后。
而且,连真老虎都用上了。
找马戏团租了一只孟加拉虎,威风凛凛的,关在笼子里都能感受它的彪悍,就是眼皮子一直耷拉着,眯着眼,跟睡不饱似的。
老虎不能给它吃得太饱,吃太饱了它不动,不会配合做动作,但是如果不吃饱,演员在面对它的时候就有很大风险,就算丁海峰的武松也招架不住。
当时就是一头老虎和丁海峰在一个区域,其他人都被赶出去,只保留了导演和摄影,主要怕老虎发威的时候出意外。
结果这头老虎还不配合,老是睡觉,根本没法拍。
只能用这头老虎跟赵晓锐配合,拍了李逵打虎的戏,当然也不全是真老虎,基本上真真假假,但这已经是冒着风险了。
而武松打虎太出名了,当然不能像李逵那样,所以这头老虎没法拍,只能又换了一头老虎。
这头老虎不如前一头大,但性子看起来更野一些,丁海峰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完成了武松打虎的戏。
因为大家都被清理走了,宁远也没看到这一幕,但耗费的时间还比较长,不时还能听到林子里老虎的叫声,的确挺震撼的。
看旁边副导演陆涛那只二哈就知道,吓得腿一软,直接趴地上去了,逗得宁远他们哈哈大笑,而陆涛则无语的踢了踢他:
“你平时的劲头呢?这会儿装死狗了?”
宁远笑道:“它此刻内心是崩溃的,在老虎面前,估计大多数都得腿软。”
“哈哈哈哈……”众人再次乐了。
武松打虎,可以说是整个《水浒》最花心思去拍的一场戏了,武二郎的威名也正是从这一场戏奠定江湖地位的。
因为所用的老虎都是真虎,对演员很具危险性,所以把它放作水浒杀青前的最后一场戏。
在宁远前世,丁海峰后来接受采访说:“那个时候因为年轻,根本就不考虑后果,再说辛苦了这么久,付出这么多心血,最后一场戏一定要把它拍好。”
李逵的扮演者赵晓锐也在采访里说道:“当时剧组买了十万块保险,如果真的挂了,当时十万块也够家里人花几年了。”
这一次,丁海峰出来的时候,大家问他感受,他直接摆手,累得话都不想说了,后来歇了好一会儿,他才苦笑道:
“太吓人了,到了跟前我浑身就紧绷,眼神里只有紧张了,还好导演说这神色这反应非常很真实,要不然根本集中不了精神去演。”
虽然寥寥数语,但也能感受到其中的风险,别说被咬,就算被爪子挠一下,也不是那么好受的。
养猫的人就知道,被舔一下那感觉就像是磨砂一样的粗糙,并不像人类舌头那么柔软,因为上面有倒刺。
当然猫的倒刺并不明显,而老虎就不一样了,它舌头上的倒刺可锋利得多,而且跟爪子一样伸缩自如,一旦全部张开,舔一下人就得掉块皮。
所以,没有任何成功是可以随随便便的。
那些拿布娃娃当老虎的,虽然不能说不好,毕竟人身安全也重要,但对观众来说,看的时候可能就没有那种紧张刺激的感觉了。
即使未来有了高科技,可以用电脑来做特效,但在绿幕里拍这种戏,就算再精湛的演技,那神色、那浑身的紧张感,能跟面对真老虎一样吗?
别说老虎了,宁远想起以前,用点燃的香去放鞭炮,还没点手就开始哆嗦。
当然不是那种成卷的盘炮,而是正月初一的时候,在街上捡别人家昨晚上燃放过,但没有炸响的漏网之鱼——那时候没钱买火柴炮,只能捡这种过瘾。
这种炮因为从盘炮里炸出来的,可能地上有水,或者撞到地上熄灭了,没有引燃,但引线已经烧掉大半,只剩下顶多一两厘米,所以一旦点燃要立即扔掉,否则就得炸手里去。
从这点看,丁晓峰和赵晓锐,真是牛哔!
不过剧组也提前给他们买了保险,前世那一版是几年前,买赔付十万的保险还行,现在肯定不够了,买的三十万的。
虽然这个金额跟未来比不值一提,但就现在来说,相较于他们的片酬,已经是整部戏的好几倍。
只不过,再多的赔付,对他们和家人来说,都不如生命重要,但为了事业,他们只能克服。
拍完后,在场的所有人都给他们鼓掌,还有人献花。
但这个时候,宁远脑海里突然冒出来一个念头……为什么导演把打虎的戏安排到最后?
细思恐极……
杀青了,大家都兴高采烈,在酒店的宴会厅里,一个个喝得红光满面。
因为现在到夏天了,都喝的啤酒,虽然是啤的也架不住量大,最后厕所那边都人满为患。
杀青宴,刘欢也来了,现场演唱了易茗和赵季平作词作曲的那首《好汉歌》。
易茗和赵季平合作了很多歌曲,包括《大宅门》等一大票脍炙人口的音乐,都出自他俩之手。
而易茗的夫人童蕾也是一位作曲家,那首九十年代响彻神州大地的《好人一生平安》,就是他们夫妻俩创作的,而这首歌,也是李雪刀当年主演《渴望》的主题曲。
亲耳在现场听这种粗犷的音乐,哪怕酒店的音响没有音乐厅那么好,但依然让人热血沸腾,最后大家都合唱起来:
“路见不平一声吼哇,
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风风火火闯九州哇——
嘿嘿、嘿呦嘿嘿……”
最后大家东倒西歪上楼的时候,还有不少人在那儿唱,当又唱一遍开头:“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
宁远冷不丁的接了《鲁冰花》那句:“天上的星星不说话~”
于是,所有人都被带偏了,当回过神来再想重唱的时候发现,尼玛,找不到调儿了……
(https://www.eexsvvw.cc/yingdizhonghuishibasui/18801119/)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