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鸟居龙藏三十六岁,已经成为倭国有名的考古学家、人类学家。E小说Ww*W.┡1XIAOSHUO.COM
借助王府的巨大影响力,鸟居龙藏在三年里的自由时间,几乎踏遍了这附近区域的山水草原,现了大量的古代遗存,当然,也取走了不少“标本”!
根据笺纸上的说法,留下这些东西、写下这些文字的人,就是当年鸟居龙藏私聘的向导。不过,他没有留下姓名,自称因为帮助倭国人取走过华夏的东西,无颜留下姓名。所以,根本不知道是谁。
不过,这里面也说得很清楚,因为鸟居龙藏的考古活动没有深入地下,一开始的考察对象主要是地面和浅层次的古代遗存,所以得到东西还不算很多。
鸟居龙藏的老婆懂蒙语,这在很大程度上让他省了不少心。鸟居龙藏现的环绕石头的古代墓葬,就是后来专家们所称的“积石冢”,是红山文化的典型墓葬。而他当时,还想不到这是新石器时代的墓葬,认为是古代东胡人的遗存。
东胡大约是西周到春秋时期分布在蒙内东部的马背民族,当然属于游牧民族,其文化类型和红山文化的农耕文明完全不一样。
不过,当时红山文化根本就无人所知,鸟居龙藏能开始研究,就算是开创性的举动。
而鸟居龙藏私聘的这个向导,是从小生活在当地的汉人,精通汉字和汉文化。而且曾经到燕京上过新式学堂,也曾经在王府待过。他当时刚结束父母的丧事,本要离开此地,恰在此时鸟居龙藏找到了他,而且他也对一个倭国人的所谓考察很感兴趣,就决定跟着“学习”一下。
在王府的任职期间,鸟居龙藏一有时间就会到附近考古,也做了大量的笔记。
而在结束了王府的教师生涯之后,鸟居龙藏并没有就此离去。他带着这个向导,进行了最后一次也是最深入的一次考古!
他们沿着锡伯河一路东行,一边探查一边向当地百姓打听。
最终,鸟居龙藏来到了红山!
红山,蒙语为“乌兰哈达”,意思就是红色的山峰,位于蒙内东部。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红山原名九女山,是因为九个仙女犯了天规,西王母大怒,她们惊慌失措打翻了胭脂盒,红色的胭脂散落到此处的山上,因而出现九处红色山峰。后来,九女山就被叫做红山。
这个传说,其实也从某个角度说明了,红山文化的主要社会结构其实是母系氏族,而晚期已经开始向父氏族过渡。
就是在红山,鸟居龙藏现了一处大型墓葬!这是他三年来现的最大的一处墓葬,就在这个墓葬里,他一共找到了十四件红山文化的玉器!
同时,附近还分布着不少墓葬群,鸟居龙藏还现了一些陶器和骨器,陶器大部分都是残片了。
鸟居龙藏在这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他分门别类收拾好采集的“标本”,准备带走。
这里面,最精美,最重要的,无疑就是这十四件玉器!这位向导也很惊讶,没想到数千年前,居然就有人能做出这么精美的玉器!
鸟居龙藏对这些玉器也最重视,陶器和骨器只是先装好,准备先带走再说。但是这些玉器,却一一绘图标记,还把所有的玉器都装在最坚固的一个小箱子里。
鸟居龙藏要离开蒙内之前的那个晚上,这个向导睡不着了!之前他跟着鸟居龙藏去考古,都是相对比较零碎的时间,而且得到的“标本”看起来感觉不怎么起眼。
这位向导不懂文物,但是这一批玉器却极大地震撼了他。他一晚上辗转反侧,想着华夏的老祖宗留下的这些东西,难道就这么被一个倭国人带走?
天快亮了,他终于做了一个决定!
当鸟居龙藏现的时候,他已经带着这一箱子玉器跑了!
他本来想去燕京,因为毕竟他在那里上过学,比较熟悉。但想了想,鸟居龙藏知道他在燕京上过学,容易追查。想了想,他上学的时候,最要好的一个同学是长安人,后来就在长安一家报馆工作。他便向西奔赴长安。
这个同学家境本来就不错,在报馆混得也很好,干脆介绍他也在报馆工作,还帮他租了房子。他想了想,便在长安就此暂居。
当时仍是清末,其实报纸的新闻性很差,很多还都是书册性报纸,和期刊差不多,但即便是这样,接触外界信息也肯定比一般人多。
在报馆,他得到了消息,听说鸟居龙藏已经回到了倭国,也没有听说任何关于此事的风声。也就是说,这事儿基本过去了。
这十四件玉器应该安全了。他虽然不知道为什么鸟居龙藏不追究这事儿,但心里总算踏实了。
实际上呢,鸟居龙藏和其他倭国人有点儿不一样,怎么说呢?他有点儿特立独行,
他来华夏,的确是只为了进行考古研究。他作为一个倭国人,公开反对倭国侵华。1939年,他还被燕京大学聘为客座研究教授,直到1951年才离开。这个阶段他是很苦逼的,华夏人不理他,倭国人也不理他,他靠着典当过日子!
这么一个人,不追究一个华夏人“偷”走他在华夏采集的“标本”,也就容易理解了。而根据后来鸟居龙藏写的东西,也并没有提及这十四件玉器,而是重点提了陶器和其他玉器。
这十四件玉器是安全了,但是这个人却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处理了!
上交清廷?当时局势混乱,满清朝廷被洋人搞得抬不起头来,光是不平等条约就签了多少?他当然不想上交。
但是交给谁?他不认识文物界的人,也没有值得完全信赖的人。
自己一直私藏?也不妥。
当然,最后的决定唐易他们已经知道了,就是藏在这里呗。手书里说,之所以想到藏于此处,是因为报馆安排的一次陕北风土人情的调查纪行,现了这么个地方。后来,他又悄悄来了一趟。
“大体就是这么回事儿。”唐易一边看一边说,“不过,最后他对得到这批玉器的人,提了一个要求。”
(https://www.eexsvvw.cc/tianxiazhenwan/7652217/)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