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都市小说 > 人生一串 > 第十一章 遍地黄金

中午罗哥回来了,他又接到一个大单子,高兴得很,要喝酒。冬子觉得,这两菜一汤,喝酒恐怕有点不像样。但罗哥却说:“小陈,你炒的菜,哪怕只有一个,都可以下酒,不弄了,直接吃。要不,你也喝点?”

    “下午要送货,我就就不喝了,喝了开车,醉驾。”

    罗哥笑到:“你一个骑电动车的,警察有功夫理你?”他抿了一口白酒:“倒是,安全是自己的,你晚上再喝。”

    原来,罗哥接到一个单位装修的工程,承包工程的老板,定了罗哥这里的材料,大约光材料费,都得三十多万。按冬子的算法,光这一单,老板起码得赚三四万块钱了。

    结果,罗哥酒一喝,话就没藏住。单位装修,水分很大的,罗哥的利润,起码得有六七万块钱。虽然他们一般不在冬子面前透露利润率等机密,但冬子在这里时间长了,老板对他的信任也多了,说话也就没什么防备了。

    冬子想,这可真是个好生意啊。有一天,如果容城也开发起来,自己做这一行,赚钱的前景还是有的。当然,目前有两个困难,一是还没摸清水分,这行当的货源进价及动作方式,冬子还不太懂,这也不好问,毕竟是老板的生意机密。二是自己没本金,如果要开这种店子,没几十万本金,货都进不来。

    不过,冬子相信,凭自己的聪明及勤劳,总有机会的。何况,罗哥也曾经答应过自己,慢慢带自己入行。况且,自己今后要回容城做生意,不跟罗哥竞争。

    在饭桌上,大家都高兴。黄姐不没忍住,偶然提到今天看见那何老大的事情了。

    “何老大,他骂我了?”

    “那倒没有,小陈,他当你面,也没骂过?”黄姐问到。

    “他所有人都骂,当着我面,说街上所有人都是坏人。”冬子觉得,没必要隐藏什么。更何况,罗哥兴致这么高,也不存在怕他不高兴。

    “对嘛,小陈还是实在人。这何老大不骂人,那叫什么老大?老大嘛,骂人是他的权力,对不对?小陈,你没看,他那个作派,走路的样子,是不是像个干部?”

    这话把黄姐与冬子都逗笑了,看样子,罗哥太了解这家伙了。

    “他装得像个干部似的,当然,是几十年前的干部样子。今天的干部要都穿成他那样,干个罗卜!”

    罗哥在酒精的催化下,幽默细胞开始活跃,脸上的青筋,也有点跳跃。此时,一口菜一口酒的节奏慢了下来,冬子知道,他要发表长篇论述了。

    “按理说,我还得叫他一声老表,毕竟一个村的。但是,我们村,他确实是老大,因为村长拿他都没办法。村里开大会,他能够抢村长的话筒,把村长批一顿,说的话像是个大领导。说别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说人家是见钱眼开不为穷人作主,说什么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总之,他穷,他有理呗。要不是几个年轻人把他拉下来,他可以说半天。”

    冬子觉得奇怪:“这家伙,难道不挨揍吗?”

    “你敢揍他?我给你说,小陈,今后遇到他绕道走,离他远些。你要动他一指头,他就现场倒给你看。你没时间,他有时间跟偿耗。他有理由了,病就出来了。什么头昏脑花眼睛胀、跌打损伤湿麻木痨伤脚转筋,指甲痛头发痛都给你整得出来,就问你怕不怕?”

    罗哥刚才最后几句,如同相声中的贯口,也像最流行的rap,很密集的节奏感,自带某种艺术气息。他不是做生意的,他是练嘴皮子的。

    在大家的笑声中,罗哥瞪鼻子上脸,有点颜色就开染房了。他一拍桌子:“光说不练不是好汉,要说何老大没练过,打小我也觉得没练过,要说他练过,他还真练过。”

    一段下来,就勾出黄姐表面鄙夷实则欣赏的目光:“你罗哥,当年穷得,还丑,全凭这张嘴,把我骗到手的。”

    罗哥继续他的表演:“那年那月,话说何老大横行街头,被自行车擦肩而过,你要问啥叫擦肩,其实就是,绿树挂了衣服、春风吹了池塘,与其说是缘分,不如说是亲热。骑手客气,说声对不起,这就拐哒。”

    实在是罗哥专业水平有限,想搞一段合辙押韵的东西,也太难。节奏不打了,改为散板叙述。

    “骑车人外地口音一出来,只见我们老大,在骑车人离开他已经五米的情况下,突然大喊一声哎哟,当即倒地。那姿势,如杨柳迎风摆、如泰山崩于前,要说快实在快,骑车人一回头,已经看见老大横于街头。要说慢,也是慢,等骑车人下车察看时,老大才开始了他下一个动作,捂肚子打滚喊腾,等别人问他怎么了时,他才记起最关键的动作:双手抱住对方的脚,不让人走了。”

    这是典型的讹人的套路,当然,是欺负别人是外地口音。别人当时也有点怕,提出去医院检查,老大当然不是那么好惹的,开口就说出前面那一大堆毛病。罗哥说到这里时,不同得赞叹到:“要说我们村碰瓷的,他是专业的。”

    黄姐说到:“我们村其他人,也没人干过这事呀。”

    “那他最后讹了多少呢?”冬子听到这里,当然想知道结局。

    “两百块钱。”

    “不对啊,如此演技,加上不要脸,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怎么只有两百块?”

    “那他找错对手了,那小伙子也是个愣头青,不怕这个。本来在武钢外面跟黑道混,也没混出名堂,也没正经工作,外地来的人不错,但架不住他本地有大哥。那可是真正的大哥,搞拆迁的,你想,他一个电话,纹身的人来了五六个。为首的老大认得何老大,对方发话了:何老大,老子认得你。你要钱,给你两百自己捡,不要钱,把自行车丢给你。看你也穷,要就要,不要算了,你家那屋,都经不起我一脚。何老大一看,碰到狠人了,从地上把钱一捡,就走了。”

    冬子没读过增广贤文,不懂得那句话。但意思,通过这个故事,算是明白了。“恶人自有恶人磨,莫与他人论短长。”

    在这街面上混久了,也知道,所谓搞拆迁是咋回事。碰到钉子户,政府也拿他没办法。怎么办,就找这些所谓的拆迁公司,以一定费用,打包。拆迁公司在武汉,虽然不存在硬打硬搬的现象,但可以软磨。比如天天在你家门口舞枪弄棒的、恶语相向的、没事找茬的、扯皮拉筋的,总之,搞得你烦,最后不得不同意签合同。

    这是混在黑白边缘的人,没有杀人放火,但也算是耍赖撒泼。

    “本来我们村的人,没这样的。到处是黄金,捡都捡不赢,哪个做这种不要脸不要命的事呢?”

    到处是黄金,这个说法,冬子还是第一次听到。但在随后罗哥的解释下,算是明白了,今天这个社会和目前这个地方,红火的架势。

    本来,这里是武钢边上,围绕这大的企业做事情,是很好找工作的。央企如同一头肥牛,当地居民如何能够拿到一要毫毛的好处,都会发大财了。

    更何况,城区已经蔓延到此,农村变成了城市,大量的建筑出现,如此巨量的工程投入,哪里找不到赚钱的门道呢?用黄姐的话说:“三嫂家,开一个小餐馆,现在都不对外营业了,专门给建筑工地的工人送盒饭,生意都好得不得了,一天四个人,都忙不过来。”

    这就好比美国当年的淘金热,你不是淘金工人,但你只卖淘金时用的铁镐,你都会发财。

    即使你不打工,只做外来打工人员的服务工作,也够你本村人赚的了。卖水卖烟,十几个平方米的门面,也可以养活一家人。更何况,农村房子宽,有几家人,把老宅子租给临时项目部,房租也是一笔好收入。

    再有最大的项目,武汉高铁站,这规模这气势,在当地杜志民眼中,那就是发光的金子啊。

    就说这些商品房,修完了,民工走了,项目部也撤了,也不等于生意结束了。起码,他先得装修吧,这就是罗哥赚钱的门道了。按这规模,光是装修的周期,就以目前正在修的楼来算,做五年建材生意都是兴旺的。

    更何况,这房子卖出去了,住的人得进来了吧。商业其实很简单,周边人口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市场的规模。人多了,购买力就自然上去了。

    这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机会就在眼前,如果不发财,只有一个解释,那是你懒。当然,身体有病的原因除外。

    冬子问到:“何老大这么穷了,看样子,他也是爱财的,怎么不找点事干?看他身体也不差,一个月搞个两三千元钱,怕是容易的。更何况,他家也有房子,收点租金也行。何况,你们说的,原先父母是种菜的,他就是种菜,也能够得些现钱。”

    “你问对了。他这人,一般的工作还看不起,总认为自己就应该在武钢上班,当个正式工人。莫说他没那技术那条件,就是有,能干多长?他喝酒误事的事,人人都知道,哪个敢用他?我们现在,都没人愿意给他介绍工作了,怕给别人丢麻烦。你要说租房子,他家的房子,自从他父母去世后,从来没修整过,连卫生都不打扫。你是没到他家里去过,你要是去了,都找不到一条干净的板凳。种菜?想都别想,他从小就不学,根本就不会。更何况,他认为自己是有思想的上等人,怎么可以挖泥巴呢?”

    罗哥说完,再喝了一口酒,总结到:“所以,他把自己活成了一坨泥巴,甚至连泥巴都不如。泥巴还长庄稼,他那泥巴,草都不长。”

    一时大家无话,不是对这人的叹息,而是对这种人,简直就无话可说。后来冬子的经历也证明,自那天以后,老板夫妇,就再也没提过何老大。即使何老大有时从门口经过,也没人给他打招呼。

    罗哥酒喝得差不多了,当然还要有话说。“所以,你莫看遍地黄金,你不找,你不挖,它是不会跳到你碗里来的。黄金埋在沙里,沙子再松再浅,但你得挖,你得淘啊,对不对?”

    真理在握的罗哥,此时显得大气而宽容,酒精上头了,脸上成酱色,目光呈红色,放下酒杯,说了句:“小陈,你两个菜,居然下了我半斤酒,太好吃了。”他转身给黄姐说到:“我想睡一下”。

    黄姐问冬子:“让罗哥睡你的床,行不行?”

    冬子笑着对正在收拾碗筷的黄姐说到:“这是你家,随便呢。”说完,冬子就到商店外面,守顾客去了。

    过了一会,黄姐洗完碗过来了。冬子此时已经是个有心人了,会在有意无意间,通过聊天的方式,了解这生意场上的潜规则。

    “黄姐,你刚才说的那个开餐馆的三嫂,是不是斜对面,最近经常关门的那家?”其实冬子是明知故问,那家餐馆的灯箱上,明明就写着“三嫂美食”。

    “对啊,她们家,两口子,还有他小叔子两口子打下手,共四个人,这餐馆也不大,平时生意就那样,好在不交房租,自家的房子,门面是他们卖下来的。”

    “按你说,那生意一般,养活两家人,也叫一般?”冬子的问题是有道理的。如此辛苦地养活两家人,行利每月至少得两万吧?这种估算不过分,冬子有依据。按三嫂她家这四个人的年纪和身体来看,每个人,找一个每月四五千的工作不成问题,再加上如果把这门面租出去,每月总收入也超过两万了。按成本倒推的方式,冬子心里大概有个底数。

    “生的煮熟,对半出头。”黄姐突然冒出这句话来,这句话如果用武汉话来讲,是押韵的。因为,在武汉把这个“熟”字要停念成“shou”。

    其实这种地方特色的语言艺术,即使在最严肃的场合,偶尔也能够遇到。当年,伟人在武汉写“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葛校长就专门解释过。伟人写诗,是按湖南话来押韵的。在湖南,国家念“gue”,与后面一句的北字,相对应,湖南人念“bie”。所以,听起来是押韵的。

    当然,当时普通话并没在中国普及,这种情况经常发生。而今天,听到黄姐顺口出来的这句话,冬子当时假装表情惊异。其实,冬子卖羊肉串时就知道,做餐饮,毛利对半是基本行情。所谓对半,就是利用一百块钱的材料,做出两百块钱的食品卖出去而已。中间包括加工的技术及人工水电等各项成本。

    黄姐看到冬子好像不太懂的样子,好为人师的习惯就出来了。“你今后如果办餐馆就晓得了,那是个辛苦活,表面看起来利润高,但菜是一锅一锅炒出来的,油烟不说,特累人,不好干。”

    “那是,这也算是挣辛苦钱。”

    “就是辛苦钱,有人挣得到,有人还挣不到呢。我不是厨艺不好吧?我就有时候找三嫂子问,她也教,但我也学不会,这东西是天生的,你不会炒就是不会,学不来。但是,她说的生意经,我倒是觉得,她是个能干的人。”

    冬子问到:“把菜的味道搞好,不就行了,还有什么生意经呢?”

    “你莫说,我不问,我都不知道,还有那多名堂。三嫂子跟我熟,我又不开餐馆,她找我借过钱,所以她愿意告诉我。”黄姐对自己的人缘和处事,稍微有点骄傲。“光把菜味道炒好,就能够赚钱?哪个厨师不会?如果你是老板,不会算成本账,是不行的。”

    冬子觉得有意思,毕竟父亲当年卖羊肉串或者自己卖的时候,由于产品单一,为保障品质,倒没算过什么成本账。当然,冬子知道,父亲肯定是算过,只是没有告诉他。他本人呢,只是照着父亲的模式做就行了。

    黄姐继续说到:“比如说肉吧,肥的用来炒回锅肉,先把肉煮熟,不容易坏,今天卖不完明天还可以卖,光放冰箱的是瘦肉,因为要新鲜。就是瘦肉,也先用油锅炸一下,一整天就可以摆在那里,既不坏,客人点了,出锅也快,这只是工序问题,倒并没什么难的。”

    “这个厨师都知道,我也知道,并不稀奇。”冬子想了解更我东西,采用了激将法。

    黄姐好像要显示自己知道得多,就继续说到:“还有你不知道的。比如说她的主要顾客,建筑工地上的民工,怎么办?肉不能给多了,但要有肉的感觉,就多加肥的。民工饭量大,就多加一些米饭,这成本不高,但人家吃得饱。更何况,民工流汗多,体力劳动后,吃东西,就得多加盐。好多菜,要让民工们感觉有意思,就多把辣椒,这辣椒一多,人家觉得够味道,口碑就起来了。其实,辣椒还有另外的作用,就是可以掩盖其它味道,存久了的肉,如果辣椒放得多,别人也吃不出味道来。当然,三嫂子还算是老实人,她倒不会把已经坏了的肉,拿出来卖。”

    冬子问到:“那要是有人不吃辣椒呢?”毕竟,他卖羊肉串的时候,有人专门要求不辣的。

    “那就换成卤菜,就是要卤味重的那种,反正是重口味,人家才喜欢。何况,那些民工们,有几个不吃辣椒呢?她还有个绝招,不是晚上有民工过来吃晚饭,照例要喝点酒。她怎么样?就是进的农村土酿的高度白酒,成本也便宜,十块一斤那种,但是正宗的粮食洒,她不卖全,她送。而且上菜也有讲究,最开始的菜是清淡的,最后,就越上越咸,越来越辣了。”

    “这又是什么讲究呢?”

    “你要酒喝多了一点,舌头麻了,一般的味道,根本吃不出感觉,就必须将味道越加越重了呗。”

    冬子觉得,黄姐炒不好菜,不是她不聪明,也不是她不愿意学。有可能,是她内心中就厌恶炒菜,所以潜意识中抵触这件事。

    不喜欢的事干不好,这与聪明无关。

    当年,冬子英语不好,只不过是因为初中英语老师,在冬子第一天初中英语课时,批评了冬子。冬子从此就讨厌这个英语老师,由此而来,冬子的英语成绩就差起来了。

    罗哥虽然平时也带冬子送货,但生意上的关节点,冬子缺少了参与机会,冬子觉得自己可以主动想办法打听些什么。黄姐,因为冬子帮着做饭,本身就对冬子比较信任。

    更重要的是,最近一段时间,卖菜这事,都是冬子包干在做,每天一百元的菜钱,冬子就从来没用完过,还把伙食搞得很好。虽然黄姐不要求冬子记账,但冬子仍然要把每天买菜的情况,用一张纸详细记下来,包括剩下的钱,一并交给黄姐。

    对于黄姐来说,这是小钱,她完全可以不上心。平时,基本上连这些账都不看,钱也不数。但是,黄姐把这件事,作为考察冬子的办法。她倒是去过几次菜市场,核对过冬子的账单,也检查过零钱的数目,冬子没有骗她。

    她其实跟菜场好几个菜贩子都熟悉。冬子去得多了,就有很多人认识他了,黄姐找别人了解情况,也就更详细了。最让黄姐放心的是,冬子每次买菜都跟小贩们讲价,讲出的价钱与小贩们叫出的价是有差额的,而冬子,从来没有贪污这些差额。他所记的账,都是实打实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姐对冬子的防备之心,已经基本没有了。比如中午罗哥喝了酒,说的那大单子的利润,黄姐当时是清醒的,就没有掩饰或者辩解,冬子听了就听了,何必防他呢?

    在这种情况下,冬子终于得到一个重要的信息,事关罗哥做生意的关节点,是黄姐无意识中告诉他的。

    冬子以前不理解的事,终于有了答案。

(https://www.eexsvvw.cc/renshengyichuan/19483839/)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