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玄幻魔法 > 定秦曲 > 第551章 大朝会(6)

利用情报机构来对内监视,张嘉师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好事情。E小说Ww『W.*1XIAOSHUO.COM

    但是作为其相当重要的地位而言,张嘉师不得不承认,这种方式虽然不被他所认可,可惜的是,这种方式有着他自身的必然性以及相应效率。

    固然,锦衣卫什么的因为在洪武时期末年再次被裁撤,导致了靖难之役在某个意义上失去了一开始的情报控制。

    但是锦衣卫能够有效避免靖难之役的出现甚至是扭转靖难之役的走势,这一个论点恐怕是一个无意义的设定。

    因为靖难之役本身并不是锦衣卫能够轻松面对的相应情况……

    这可以从几个方面的因素就能够看到:

    第一个,靖难之役本身就是朱元璋自己为了巩固统治而导演的一幕养虎为患。

    洪武三年(137o)四月,通过农民起义登上皇位的朱元璋,为了确保朱明王朝能够千秋万代地统治下去,一方面加强君主****统治,把军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加强皇室本身的力量,其具体的办法就是分封诸王。他把宗室二十五人(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封为藩王,分驻北部边境和全国各战略要地,想通过他们来屏藩皇室。朱元璋是这样说的:“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从全国来看,这些封藩主要有两类,一是腹里,二是边塞要地。受封诸王在自己的封地建立王府,设置官属,地位相当高,公侯大臣进见亲王都得伏而拜谒,无敢钧礼。

    每一个藩王食粮万石,并有军事指挥权,于王府设亲王护卫指挥使司,辖军三护卫,护卫甲士少者3ooo人,多者1。9万人。九位边王(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因有防御蒙古贵族侵扰的重任,所以护卫甲士尤多。北平的第四子燕王朱棣拥兵1o万,大宁的第十七子宁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他们在边塞负责筑城屯田、训练将兵、巡视要害、督造军器。晋王、燕王多次出塞征战,打败蒙元残余势力的军队,尤被重视,军中大将皆受其节制,甚至特诏二王军中小事自断,大事才向朝廷报告。尤其是燕王,由于功绩卓著,朱元璋令其“节制沿边士马”,地位独尊。

    由此可见,所谓的藩属拱卫中央的决策,在朱元璋时期已经成为了根深蒂固的问题,而在朱元璋死后,这些藩王所拥有的实力,很多都不是朱允炆时期的建文朝廷能够轻松面对的了。

    第二个,则是因为一个叫做叶伯巨的大臣在这方面劝谏朱元璋,反而遭受惨死的事情,成为了另外一个朱元璋养虎为患的助证:

    叶伯巨,字居升,元末明初浙江宁海人。元末即有文名,弱冠游于卿大夫之间。明洪武初年以通经学入国子监学习。洪武八年(1375),明太祖朱元璋下诏,选国子监学生分赴北方任职,宣政教化,废元末轻文之陋俗,振兴民间读书风气。伯巨被分山西,任平遥儒学训导。

    洪武九年(1376),因天象出现异常情况,旧世称为星变,封建社会人们认为是上天示警,标志着国有大难或天下有不平之事。朱元璋遂下诏,要天下人士上书朝廷,指出政治得失或不公之处,提出批评或建议。伯巨读诏书后决心针对朝廷得失,上书指明关乎国政典宪的一些大弊端,劝谏皇帝。对朋友们讲:我认为“当今天下所能造成大祸患的有三件大事,两件事容易看清但爆迟,一件事难以看清却爆早,即使皇帝不下诏求言,我也有心上书言明,何况皇帝明白下令要人们大胆直言,我决心上书奏明所看到的问题。“遂起草《奉诏陈言疏》,疾呼“当今之事,所过者有三:分封太侈也,用刑太繁也,求治太也。“批评朱元璋错误地对待有知识者和文人。

    而关于诸王分封的问题上,叶伯巨则是在《奉诏陈言疏》当中,一开始有了不少编幅的描述: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上下等差,各有定分,所以强干弱枝,遏乱源而崇治本耳。今裂土分封,使诸王各有分地,盖惩宋、元孤立,宗室不竞之弊。而秦、晋、燕、齐、梁、楚、吴、蜀诸国,无不连邑数十。城郭宫室亚于天子之都,优之以甲兵卫士之盛。臣恐数世之后,尾大不掉,然后削其地而夺之权,则必生觖望。甚者缘间而起,防之无及矣。议者曰:‘诸王皆天子骨肉,分地虽广,立法虽侈,岂有抗衡之理?’臣窃以为不然。何不观于汉、晋之事乎?孝景,高帝之孙也;七国诸王,皆景帝之同祖父兄弟子孙也。一削其地,则遽构兵西向。晋之诸王,皆武帝亲子孙也,易世之后,迭相攻伐,遂成刘、石之患。由此言之,分封逾制,祸患立生。援古证今,昭昭然矣。此臣所以为太过者也。

    昔贾谊劝汉文帝,尽分诸国之地,空置之以待诸王子孙。向使文帝早从谊言,则必无七国之祸。愿及诸王未之国之先,节其都邑之制,减其卫兵,限其疆理,亦以待封诸王之子孙。此制一定,然后诸王有贤且才者入为辅相,其余世为籓屏,与国同休。割一时之恩,制万世之利,消天变而安社稷,莫先于此。”

    朱元璋看到伯巨的奏疏,直斥其忌,气得大叫:“小子间吾骨肉,逮来,我要亲手将他射死!”于是派官兵星夜奔驰,将伯巨解往南京。抵京后朝中大臣才知其言引起帝怒,有心保护,由丞相趁朱元璋高兴时上奏伯巨逮到,并请求让刑部审讯治罪,朱元璋同意。伯巨被关在刑部监狱,受尽虐待,活活饿死。

    在这么一个情况下,就算是朱元璋末期不废除锦衣卫,都不见得锦衣卫在藩王的相应情报上,有足够重要的作用。

    第三个,则是建文朝廷的相应问题了:

    建文帝在继位之后,他对这些皇叔们忧心忡忡。建文元年(1399)正月,朱允炆即位不久,燕王朱棣即遣长史葛诚入朝奏事。朱允炆遂向葛诚密问燕王府之事,葛诚如实禀告,乃派他返回燕王府,作为内应。葛诚回到燕王府,朱棣见他神色不对,心中不免作疑。随即朱棣亲自入朝,他自恃皇叔身份,径直走皇道入宫,登陛不拜。监察御史曾凤韶弹劾其不敬,户部侍郎卓敬也密奏,以燕王“智虑绝人”,建议将他徙封至南昌,但都被朱允炆以“骨肉至亲”,婉言拒绝。朱棣察觉到朝廷对自己怀有2心,回燕王府后,便托辞患病,以观事态的变化。

    于是建文帝与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商量,齐泰、黄子澄以诸王权势过大,恐难驾驭为由,力主削藩。

    在削藩顺序上,齐泰认为应先削实力最强的燕王,但黄子澄反对,认为燕王有功无过,为了争取舆论支持,应该先找有问题的亲王下手。惠帝支持黄子澄,遂先后废除五位亲王。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此时朱元璋已死,新君朱允炆并没有改元,故而继续使用洪武年号),削周王。因周王是燕王同母兄弟,而朱允炆怕他与燕王沆瀣一气,于是决定先废周王。时周王次子朱有爋告父亲谋反,于是派曹国公李景隆以备边之名经过开封,将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废为庶人,迁往云南蒙化。

    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湘王不堪受辱,为保名节举家**;齐王被软禁在南京;代王被软禁在封地大同。两个月后,削岷王,废为庶人,徙漳州。

    由于朝廷削藩激化矛盾,藩王与朝廷开始决裂,此时实力最强的燕王就成了真正的众藩之。而朱允炆与朱棣之间的博弈亦逐渐激化。

    在这一段记载当中能够明确看出,朱允炆虽然有削藩的相应打算,但是毫无疑问,其与相当信任的黄子澄:燕王有功无过,为了争取舆论支持,应该先找有问题的亲王下手。

    好吧,对于这种智商捉急的人,张嘉师表示:书生谋反,十年不成……

    而且更为重要的事情是,其在靖难之役激战之时,以不知兵事的身份而更换明军的统帅:

    建文帝听到耿炳文军败,根据黄子澄的推荐,任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为大将军,代替耿炳文对燕军作战。

    好吧,在某个意义上,黄子澄的忠心固然是不假,但是么,像是这种经常好心做坏事的奇葩,他一开始还不如什么事情都不做。

    而从一些评价,比如说张廷玉《明史》:“齐、黄、方、练之俦,抱谋国之忠,而乏制胜之策。然其忠愤激,视刀锯鼎镬甘之若饴,百世而下,凛凛犹有生气。是岂泄然不恤国事而以一死自谢者所可同日道哉!”当中可以看到,就算是后世之人,都不得不认为这些人好心办坏事……

    忠诚固然是重要,但是一个没有相应能耐的忠臣所带来的祸害,同样是危害甚烈。

    (ps:关于黄子澄的百科确实是需要修改一下,就好比是《过太常祠》当中描述的人,并不仅仅是黄子澄,后面部分则是描述方孝孺:如公节义振义秋,不负科名第一流。晁错计纾忧更切,景隆荐误恨难收。一朝鼎镬君臣薄,异代蒸尝奸宄羞。最是伤心株连处,还多十族入双眸。毕竟只有方孝孺才被诛杀十族。)

    而在这么一个人的主掌朝政的话,就算是朱元璋没有裁撤锦衣卫,恐怕锦衣卫也挺不过靖难之役时期。

    ……

    尽管如此,锦衣卫的情报作用,在靖难之役当中,基本上是没有足够的作用。

    但是毫无疑问,那就是锦衣卫所挥出来的作用,在很多时候,同样有着相应的作用。

    比如说在对抗外敌的作战当中,比如说“万历三大征”当中,锦衣卫所挥出来的作用无疑是相当巨大的。

    张嘉师需要的也不是一个权利相当大的“锦衣卫”,所以在构建这个情报组织的初期,张嘉师就给陈平一个硬性指标,那就是在紧急的情况下,比如说在取得相应情报的情报人员,可以根据相应的情况自行判断自己的下一步行动之外,其他情况,比如说是否对相应目标有对应的处理权限等等,张嘉师不认可锦衣卫的那种作风,所以还是选择了效率相对较差的跟其他部门的协同方式来进行相应处理。

    当然,张嘉师很清楚,这样的组织最好还是进行军政体系的分离,毕竟若是所涉及的范围过大,其影响力一旦有了一定的规模,必然不是一个好事情。

    ………………………………………………分割线…………………………………………

    而接下来的卷宗,其官员的处罚越来越严厉。什么废除职位以及相应的军功爵,已经是小事情了。

    但是么,毕竟还没有出现在过往的大朝会当中,直接处决罪臣的情况。这让不少心里面知道自己有很大问题的官员,得以侥幸。

    很可惜的是,伴随着越来越少的卷宗一份份的念读下去,这些心存侥幸的人,知道张嘉师并没有打算放过他们。

    比如说眼下担任象郡郡守,屠睢在率军北上之后,暂时任命为郡守,在公元前2o3年得到张嘉师正式任命的宋荡,在听到了基本上与事实相符的罪责之后,其额角上的细汗越来越多。

    而当听到了这个念读的内侍居然念读出他的处置结果,是直接在咸阳宫南面护城河边上枭之后,宋荡顿时无法淡定了。

    但是,早就有所准备的驭勇,则是呼唤了几个在殿外候命的中郎,直接将宋荡的官帽取下,然后将其押送出咸阳宫正殿。

    只不过因为宋荡继续不知死活的在被押解的道路上咆哮,张嘉师的眉头不禁微微一皱,而驭勇在看到了张嘉师的表情之后,则是用眼神示意并没有远离的几个郎中,将宋荡的下颚骨卸下,让其无法再说话……

    而在听着内侍继续念读剩下的几份卷宗的同时,张嘉师的眼神不禁放在人群中的秦敏身上……

(https://www.eexsvvw.cc/dingqinqu/8493273/)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