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暗黑大宋 > 第799章 不敢碰

“陛下春秋正盛,皇子又年幼,怎能订亲呢?”范纯仁急切地说道。E小说┅    w`w-w`.-1`x`i-a`o-s-h-u`o`.`c-o-m

    不但他,蔡确他们也不同意。

    有的大臣就差一点说,太荒谬了。

    王巨心想,春秋正盛,如果春秋正盛,我都不会那么着急了。

    他站了出来说:“诸公,此议乃是出自我手。夏天时,王公病重,臣前来禀报陛下,那天说了很多事,陛下不欲臣以后功成身退,但臣没有同意。陛下又欲以联亲方式挽留臣,臣还是没有同意。为何,一旦平定西夏,国家最少得休生养息数年,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几年,制度已经完善。能碰的臣早就碰了,不敢碰的,相信以后还是不敢碰。”

    “要么燕云,但辽国真的不可小视,如果他们攻入我境,天时地利人和在我,双方互有胜负,甚至我朝胜率远大于败率。但我朝想攻入辽国,败率则无限地放大。为何?我朝精税军队乃是西军,让他们在西北交战,对天气气候十分熟悉,但放到河北河东,则不易挥其战斗力了。因此虽然辽国越来越**,但在这十几年内,皆不是收复燕云之时机。并且想要收复燕云,必须于河北河东重新集训大量新的边军,当然,那时西北早就安定下去,即便将力量向河北河东转移,国家支出总体而言是不增反减的。”

    “然而这个漫长的时间内,臣留在国内,作用已经不大了。因此想功成身退,也回绝了陛下的好意。不过当时臣忽然想到了仁宗之时(指郭皇后引起的争议),皇子从小就要接受精英培养的,皇子妃同样需要培养,然而皇子妃是谁都不知道,如何培养?所以臣当时推荐了狄家小娘子,当然,臣不知道狄家小娘子,只是听我的小妾提及过这个小娘子。先是武将功勋之后,我朝皇室向来与武将功勋联亲,已是传统。其次这个小娘子身世有些复杂(指可怜),因此注定了性格不会傲娇泼辣。最后是这个小娘子长相貌美。陛下当时就担心了,臣说贾皇后丑吧,但品性可否温矛端庄?长孙皇后貌美如花吧,算不算上千古贤后。性格未必与相貌有关,它主要是遗传、后天的遭遇以及其教导。如果真的皇子妃丑陋过人。夫妻之间如何琴瑟友好?”

    “当然,臣只是一个提议,之所以拖到这么久,陛下才提出来,想来是陛下派人考察了许久,确实其品德吸引了陛下,所以陛下才最终决定议这门亲事。”

    赵顼额。

    这可不是小事,而且王巨与狄家也无什么来往,大约是道听途说罢了。

    因此他确实派了人暗中观察了许久,可能这个小姑娘受了狄咏正妻的气。到了大伯家后,仍是小心翼翼的,乖巧过人,楚楚可怜,就连暗中观察的皇城司密探,也不由地叹息万分。

    什么都有了,况且只是订亲,那还用拖什么?

    但这个真不行哪,一是宋朝没有这样的惯例,二是订了亲。狄家小娘子即便几年内不会进宫,但呆在狄家算什么?

    范纯仁想说话,却被李清臣在暗中拉住了衣袖。

    狄家就狄家吧,订亲就订亲吧。总比让王巨做国丈好吧。

    想一想皇上的身体,再想一想王巨的身体,万一皇上有恙,王巨做为国丈,以他的威望,如果想犯混。想做王莽与杨坚,谁能控制住?尽管王巨现在确实没有这个心思,但人是会变的,到了那时,万一有了这个心思怎么办?

    说不定提前订下这门亲事,还有利于大宋呢。

    不但他这样想,有不少大臣也这样想。

    尽管他们有人十分敬重王巨,但敬重的是做大臣的王巨,不是皇袍加身的王巨。

    所以王巨目标也达到了,相信有了狄小娘子,赵煦的后宫再也不会乌七八糟了。只要赵煦身体健康,那怕多熬上那么两三年,将向氏火拼下去,再也不会轮到赵佶做皇帝了。

    但还有事要做。

    大臣这一关过去了,还有宫中两个女子那一关呢。

    因此下值后,必须派人暗中前往狄家,先是嘱咐狄家一再谢拒。那怕乐疯了,也得一拒再拒,不拒上三四回,切莫答应。

    怎么办呢,谁让宋朝流行这种虚伪的风气。

    其次教导这个狄小娘子,一旦宫中也有了念头,最少会让小姑娘进宫,让高滔滔看一看。因此必须提前教导小姑娘,看到高滔滔,得万分地尊敬,最好能说几句讨喜的话,让高滔滔欢喜,那么未来才能顺利地成为大宋母仪天下的皇后。

    事情还有很多,这仅是订亲,而不是成亲,想一想会遭到多少人眼红,因此狄家越往后越得低调,这样才会不遭人恨。

    还有一旦进了宫,那怕就是成了皇后,得对宫中两个强势的女人万分地尊重,特别是高滔滔,当然,这最后一句,暂时不用说了,那得到自己临去彼岸时,才进行最后的吩咐。

    大伙徐徐退出垂拱殿,章惇追了上来问:“子安,难道平定西夏后,你真的去彼岸吗?”

    不少人停了下来,可不仅是去彼岸的。

    王巨停了下来说:“我非是介甫公笔下的仲永,天赋过人,对于几岁时的事,我记得不大清楚了。真正授学的恩师,只是我恩师一人,因此一直铭记着他的教导,保护陕西这一方百姓。再加上先父为西夏人杀害,所以平灭西夏成了我一生最大的梦想。”

    “平灭西夏后,且不说我对宋朝意义不大了,我本身也感到很累,很想休息。司马光曾嘲讽我去彼岸做海外王,这简直是一个笑话,平灭西夏,陕西一方百姓得以保护,我也想休息了。”

    其实不管去不去彼岸,王巨都是海外王。

    不过在他一生当中,那怕去了彼岸,也是不可能做海外王的。

    但刻意说出来,也是释去大家的疑心。

    “既然休息了,就要好好休息。何必似断非断,那不叫似断非断,而是叫虚伪。我这一生,有人骂我狠辣。有人说我果决,但没有一人说我虚伪。虚伪的事,我也不屑为之。”

    怎可能不虚伪,不虚伪在宋朝政坛上就无法生存了,只不过同样一个虚伪。有的做得更高明,有人做得不高明。

    但章惇却是无条件的相信,而且他也听出来了,一旦王巨平灭西夏,那时候功劳会大到什么地步?

    不说军功,关健王巨不止是军功。

    如果朝廷还需要王巨,并且迫切需要王巨,王巨呆在宋朝没关系。关健平灭西夏后,到了休生养息之时,就是需要王巨也没有那么迫切了。那时候王巨就恶心了。

    但皇上当真是那种人吗?

    赵顼虽然疑心病重,但不是兔死狐悲之人,关健不是赵顼,而是高滔滔,章惇哪里能想得到。

    各个官员回到了各个部司。

    可只是一会儿,赵顼又将各个大佬召到了延和殿。

    西北捷报来了。

    章楶用计,风雪定天都。

    这一战成功因素很多,不仅是郭成他们所想的那样,恶劣的天气不设防,平夏城大捷所带来的双方士气变化。实际还有一个致命的因素。

    宋朝以前是被动的防御,直到范仲淹才倡浅攻,但也是被动式的浅攻,前线活动范围不能太大。忠于或者投降宋朝的部族拉拢,顽固派的村寨剿灭,这样才有一个群众基础,那么一步步将堡砦往前推移,只要将整个横山地区用这种被动式的浅攻战术拿下,西夏不足为害了。

    抛开王巨与章楶关于浅攻战术的交流……实际李宪与种谔所提出来的。也是范仲淹这种被动式的浅攻战术扩大版,不是种谔不及李宪,主要是徐禧不当选择永乐城。

    平夏城之战实际是这种被动式浅攻战术的扩大版,并且是成功版。

    但实际真正的浅攻,不仅是先在边境外先筑一城,倚据这一城,与西夏交战,真正的浅攻,还能倚据这一城,对西夏各驻军地起进攻。

    然而这个距离不能太远,最好在一百里地之内。

    好了,且看荡羌砦离天都寨的距离,或者胜羌寨到萧关的距离。

    然而仁多零丁哪里能想到?

    况且随着天都寨周边地区防御的加强,宋朝除了在已筑诸堡砦之外,再也没有拓展新的堡砦了,又是这种恶劣的天气,天都寨几乎处于不设防的状态。

    一万多宋军突然摸了上去,此役,不仅击毙了三千多名反抗的夏军,还俘虏了六千多名夏军,包括仁多零丁也被生擒活捉了,天都山不仅是西夏的重要咽喉要道,也是行宫所在,冬暖夏凉,虽然这个行宫规模越来越小,还有许多贵族来此过冬,同样一举被郭成与折可适一一抓获。

    天都山周边诸堡砦还有许多夏军,但这么多重要的人质被宋军捉住,甚至主将仁多零丁都被抓住了,群龙无,一个个只好做壁上观了。

    因此又让郭成与折可适掳掠了大量财富与牲畜,包括战马,两次大捷下来,前前后后共缴获了近三万匹西夏良马!至于牛羊更数不胜数。

    赵顼激动地身体抖,仁多零丁与仁多保忠父子,仁多保忠那就算了,可这个仁多零丁,在伐夏之战中,可将宋军害苦了。

    “陛下,其实真的无所谓,我朝军事才能不亚于仁多零丁或者胜于仁多零丁的大将有许多,臣随便举几个人,并且是活着的人,不说章质夫了,李宪、刘昌祚、苗授这几人皆在仁多零丁之上,与之相仿佛或者不差多的人将领更多,姚氏兄弟,以及姚兕之子姚雄,苗履、郭成、折可适、王文郁等将,即便诸小将,如刘法成长起来,也不会亚于仁多零丁。”

    这段时间宋朝名将如云,关健是宋朝没有用好。

    赵顼讶然:“李宪?”

    “不错,臣以为人才不一定拘于那一类人,且看孟子所说的,舜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岂能因为出身而论英雄。只要是人才,国家当用之,岂能因为宦官而象防贼一般。”

    其实太监到了宋朝似乎真成了正面的英雄。

    不要说童贯,认真的说童贯不差的。但他悲催地是遇到耶律大石。这样的枭雄,不要说童贯了,即便岳飞过去,能不胜不负,那就算是好的了。

    但是王巨却不知道正因为这句话。使得几年后,某些人始终不能欲所欲为。

    不过王巨也不是有意想要拉拢太监,说这番话是为下面点将而服务的。

    “当然,这次大捷当庆贺之,非是为诸将勇猛,国家如今真的不缺勇将,缺的是帅才。章质夫通过这几战,已经证明了他的军事天赋,而且也证明了他成长起来。这样,有了张商英等大臣理财。有诸公理政,有章质夫在关健时候掌兵,大宋必太平矣。”

    也就是我走了,大宋只要用好这些人,就会太平无事了。

    大伙又是叹息。

    其实王巨反复地说它,也是提醒其他人,俺们在宋朝呆的时间不会很长了,大家别以对俺疑心哪。

    但这一役不仅是天都山,真正用意乃是萧关。

    章楶风尘朴朴地从南方返回,王巨与之语良久。制订了大约的战略计划。

    只是一个大概,具体的要章楶去谋划安排了,这个大约的战略计划一共分成三步。

    第一步便是平夏城,第二步便是平夏城周边的堡砦。

    第三步得看情况了。一看朝廷经济状况,二看西夏兵力损失如何。

    其实第三步计划第一步便是奇袭天都山,第二步才是真正用意所在,萧关!

    萧关若是占领意义重大,想要伐夏,比如宋朝大大前年伐夏的五条路线。无论是种谔的北二路,或者李宪的西路,都有些远了。最近的就是泾原路与环庆路。

    环庆路因为王巨占领了部分横山,距离更近,但到达灵州也有三四百里之遥,三百余里也不算远,关健这一路多是盐泽盐碱地,补给十分困难。这才出现大量民夫随军而行的状况。

    然而这样,无疑是很危险的。

    或者从泾原路出,那么得从镇戎军步步向前推移,那是刘昌祚的,如果是一般庸将,推到萧关,恐怕就推不动了。

    如果萧关拿下来呢?

    萧关以南是峁梁地形,但过了萧关,多是一马平川之地,前面就是鸣沙城,鸣沙城下去就是灵州,那无疑对西夏构成了致命的威胁。

    但为何平夏城大捷后,宋朝没有向萧关推移?主要是离前线太远,群众基础薄弱,又孤在敌境,萧关地势又如此的重要,弄不好就成了永乐城之战,即便不是惨败吧,如果牺牲惨重,也不值得了。

    因此第一步还是平夏城,大捷后派游骑于天都山活动,拉拢附近的羌人部族,同样也拉拢了部分萧关以南的各部,不过为了迷惑敌人,主要还在天都山周边活动。

    但有了这些拉拢与接触,就会有部分部族倒向宋朝,并且平夏城之战后,西夏更为困窘,也为拉拢各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后方又有诸堡砦支援,已经不再是孤城立于海外了。

    所以有了风雪定天都一役,一是极大的震慑,二是消耗了大量的夏军兵力。

    随着宋军踏着冰雪,出胜羌砦,浩浩荡荡的来到萧关城下,火炮齐鸣,无数虎踞炮不断地射着,仅是三天,萧关主将看到没有救兵到来,不得不率部投降。

    赵顼看到消息,喜出望外。

    西夏崛起,是踩着无数宋军尸体上位的,先是定难四州,后是盐州,再后是灵州,再后就是萧关,甚至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大到六盘山。

    所以收复萧关,对宋朝意义十分重大。

    当然,现在只能说拿下,得熬过西夏起的攻击,明年开春周边连筑上数个堡砦拱卫,萧关这才能真正属于宋朝。

    不过现在西夏哪里能抽出重兵,将萧关反攻回去?

    并且还有一个意外之喜,因为风雪定天都收获巨大,再加上韩韫捣鼓贺兰石的获利,牺牲也不重,因此这一战,几乎都罕动用了国家钱帛方面的支持。

    延和殿内,群臣面面相觑,不过欣喜者多。无语者少。

    确实,这些年论敛财的本领,王巨不及王安石,国库积余十分缓慢。

    即便国家财政收入。也略略下降,包括云南两路与交趾路,也包括银行司与齐商税所带来的收入,也不过一亿八千万左右。

    但莫要忘了,国家这几年执行了多少惠民的政策。而且连续的两次大型战役。

    内治、财政与武功,几乎都达到了宋朝的巅峰!

    所以有许多大臣不由地看着王巨,眼中闪过了尊敬的光芒。

    不管王巨有多少缺点吧,然而这份才能,绝对能媲美千古以来的各个贤相了。

    王巨说道:“陛下,勿乐之,以章质夫之才能,只有朝廷不掣肘,连破西夏,也不足以为奇。臣想说的是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天下户数。臣为参知政事时,曾让户部核计天下户数,云南两路与交趾路户数是九十余万户,余下的一千七百一十余万户。其中主户是一千二百二十六余万户,客户是四百九十余万户。但今年云南两路与交趾路是一百三十八万户,这三路粗定,也不用管,再到其他诸路户数,主户是一千二百八十余万户,客户是近六百万户。也就是原有的户数达到了一千八百多万户。”

    王巨这几年弄走了多少户。大家都不清楚,因为有许多是流民逃户,所以无法统计,但皆知道最少弄走了二十多万户。

    还有两次惨败所带来的伤亡。就是这样,宋朝仅仅五年时光,就增加了一百六十万户,实际王巨想想也无语,至今彼岸去年冬天的统计不过一百五十万户!而且每户的口数可能比宋朝的口数要少。

    但这个王巨无奈了。

    然而通过这个对比,大家心情还有些沉重的。

    这是不断地迁徙以及两次惨败所带来的牺牲。若是没有,如今宋朝人口膨胀到什么地步?

    “诸公,也意会到我说什么了吧。也不要指望彼岸,陛下,虽然臣无能,大宋许多弊端看到了,却没有智慧去解决,但勉强还算是称职。至少在臣主持下,这些年贫困百姓负担减轻,因此主动愿意前去彼岸的百姓越来越少。这也是一个证明,说明活不下去、走投无路的百姓越来越少了。但就是多,彼岸也不愿意接受。”

    “因臣建议之下,彼岸将大量金银搬到我朝,以至彼岸经济无比的空虚,甚至彼岸银行里的本金都搬过来了,大家战战兢兢地维护着银行的信誉,并且各商贾又将大量坑矿作坊,一起便卖给先富起的百姓。但因为金银调动得太多,彼岸经济十分困窘,所以臣才提出一个三千万,对我朝有利,但对彼岸不是一件好事,它透支了彼岸未来的贸易。然而是无奈之举,只有这样,才能周转起彼岸的经济。但只有这一回了,下回臣如果这么做,彼岸所有商贾对臣反感,臣就无法对他们施加任何影响了。臣对他们有恩,他们也在报恩,但这个报恩总有一个了时!”

    这是半真半假之语了。

    但确实从明年起,彼岸再也不会象以前那么大幅度支援了,并且也确实影响了彼岸的展。

    不过这样说一说呢,能进一步减少大伙的疑心,特别是赵顼的疑心。

    “不仅是捐助方面,也包括迁徙百姓方面,彼岸是商贾创出来的天下,他们就是以利为目标,迁徙百姓用意也是为利的,不过现在百姓数量越来越多,他们对百姓没那么渴望了。再加上朝廷有许多士大夫疑虑重重,他们也不乐意大规模迁徙百姓了。所以这个人口膨胀的危机,越往后越严重。”

    大伙脸色同样沉重。

    如果包括南方三路,那几乎是两千万户了。

    这个一户多少口百姓,后世的砖家往往以一户五口计算,敢情他们以为古代是计划生育的中国呢。

    且看这些记载吧。

    “蜀民岁增,旷土尽辟,下户才有田三五十亩,或五七亩;而赡一家十数口,一不熟,即转死沟壑”。巴蜀一户十几口人!

    “唯借蚕办生事,十口之家养蚕十箔……以此岁计衣食之给,极有准也”。陈旉《农书》指的是四五等贫户,一户以十口人计算。

    “三人共一碗灯,通夜纺绩衣鬅鬈。八口同半间屋,煮糒椎米常不足。”穷到这地步了,一户还有八口人。

    “(苏颂)在馆中时,雇得一婢。问其家何为?云住曹门外。惟……石莲。问一家几人各何为?云十口皆然,无他业。”一户十口人。

    即便经过元蒙催残后的杭州,“都市的户数大略三十万,人口约一百五十万”,一户仍达到了五人(马可波罗游记)。

    究竟宋朝一户平均多少口。王巨也不清楚,但通过迁徙的赤贫百姓就能看出来,这些人都穷到了极点,甚至还有亲人留在内6,一户还过了五口之数。

    因此王巨估计宋朝一户能达到六口半人,并且这是最低的。

    也就是现在宋朝包括南方三路,以及生蕃与逃户隐户,人口最少在一亿三千万以上,如果往多里估,可能接近一亿五千万之巨!

    “越惠民。人口膨胀起来就越厉害,特别是福建路,自从大幅度地将赤贫百姓迁徙走了,再加上贸易的拉动,往往一个四等户也能生养五六个子女。想想真让人艳羡啊,陛下,臣不愁衣食,但至今就这么几个子女……”

    赵顼也乐了。

    别看王巨生下几个孩子个个成活了,但比起这方面,王巨还真不如赵顼。

    其他大臣同样嘿然。

    其实这是一个好大的坑哦……

    “不过还好。臣侥幸从彼岸带来了几种杂粮,虽然因为臣去了彼岸,导致几十万军民牺牲,以至臣常常被恶梦惊醒。不过有了这几种杂粮,也勉强算是将功折罪了吧。”

    这是功,得表,得自夸。

    否则以后就会让人埋汰了。

    不过王巨表得十分含蓄。

    “如果不是兼并,以我朝对农田水利的重视,再加上杂粮。以及新开拓的疆域,最少能容纳三千万户。其实这也是不朽的功勋了,天宝年间,唐朝最巅峰时,那么大的疆域,才容纳了多少户百姓。但有了兼并,情况恐怕就不那么乐观了。”

    “不要指望彼岸,”王巨又重重地说了一句:“彼岸百姓口数越多,以这些商贾越有利,但为了迁徙百姓,遇到了多方压力,尽管他们捐助了那么多钱帛。加上百姓数量也渐渐多了起来,彼岸商贾对迁徙百姓的动力不足了。”

    这也要说的。

    随着彼岸百姓数量增加,朝廷的疑心越来越重。

    不要疑心了,现在俺们不稀罕了。

    实际不说,能迁徙多少还是多少,说了,能迁徙多少也是多少。

    然而说了,性质则是截然不同。

    “而且彼岸出现经济紧张的情况,不仅是捐助,为了这些捐助,商贾们便卖了许多坑矿作坊,缓解了他们经济压力。主要还是安置迁徙的百姓,我以前就说,不要迁徙太多了,可他们不听。现在一个个后悔了。诸位,你们意会我所说的意思吧,那就是以后那怕我朝人口膨胀到五千万户,彼岸商贾也没有动力,大量迁徙百姓以缓解我朝人口的压力,也没有实力安置太多的移民,前几年迁徙的数量,几乎达到了他们承受的极致!”

    “彼岸没有动力迁徙,内部政策惠民,利于百姓繁衍,人口膨胀起来会更快,如果没有兼并,我朝能容纳三千万户,还有大量时间缓冲。关健还有兼并。陛下,臣这些政策虽在惠民,却更惠及了各个豪强权贵。他们手中财富越多,兼并越厉害。如果兼并到一定地步,尽管有杂粮,国家也会出现危机了。”

    “还有一个证明,诡名挟佃(宋朝官户是免两税的,但非官户豪强为了避税,于是将田土转到佃农名下,真佃农变成假主户,既减少了客户数,虚涨了主户数,导致‘诡名寄产,诡名挟佃,逃亡死绝,官司催科,责辨户长,破家竭产,不足以偿,遂致差役之时,多方避免,有力者举产业以隐寄,无力者絮妻子而遁逃,有经一二年尚不能定者。’进一步将客户逼入绝境。因此宋神宗时6续查处此事,熙宁七年仅常州无锡一县,逃绝诡名挟佃者就达到了五千户,元丰二年,淮南两路诡名挟佃者达到了四十七万五千九百六十五户!王巨说出这个诡名挟佃,也就是户部统计上来的客户,远比实际的客户少得多)。故此,我这次让户部责令各州县查核户数时,标注了各个等户的数量。”

    “客户不算了,就说这个主户,一千二百九十余万户,三等以上户只有三百余万,四等户是四百几十万,五等户达到了五百多万户!五等户还能算得上主户吗?然而各州县官府为了征税,那怕百姓手中略有一点资产,一亩耕地,也划成了主户行列。抛开诡名挟佃的虚主户不算外,实际这个主户当中,贫困百姓仍占据着大部分的比例!”

    “再者,臣几年前派户部核实,主户是一千二百二十六余万户,但现在执行了那么多惠民政策后,主户只涨了五十几万户。再看客户的比例,尽管那么多惠民政策落实下去,还迁徙了那么多赤贫的百姓,客户却增加了一百万户。这说明兼并的规模在扩大蔓延着。”

    不要下去调查了,宋朝那么大,也不易调查。

    然而这些冷冰冰的数字,却是最好的证明!

    为什么王巨准备将承包山陵滩涂湖泽制度,放在这次户数统计之后推广,因为有了这个数据,推广就有了土壤。

    兼并太厉害了,朝廷需要出台一些政策调控。

    不过现在说出来,也不晚。

    王巨说道:“陛下,诸公,我推出一些惠民政策,许多人反对,确实有部分政策,主要就是惠及贫困百姓的,他们那有什么舆论权?所以这些政策前面推出,后面看上去天下骚动。但事实呢,我朝最大的弊病——兼并,我碰都不敢碰!”(未完待续。)

(https://www.eexsvvw.cc/anheidasong/4566040/)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