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1850再造中华 > 第731章 挤兑银币

  新街口铺面最大的银行是复兴银行新街口支行。复兴银行是帝国境内最大的商业银行,财大气粗,新街口支行在附近众多银行中鹤立鸡群。

  此时此刻,该银行门口排队队伍最长。银行职员们全员出动,在储户队伍旁来回照应。他们失去了往日的神气,任凭储户抱怨责骂,只得忍气吞声,赔笑道歉。

  杨烜一行下了马车,安步当车,来到队伍中间。与满清不同的是,中华帝国对等级秩序看得不重,君臣君民之防亦不严格。

  皇帝经常微服私行,不净街,不清道,民众对此已经习以为常。帝国境内已经掀起了一股对皇帝的崇拜,他的肖像、学说、文章已经传遍大江南北。

  尽管杨烜身着便装,储户们很快便认出了他。很多人放弃排队,把杨烜围在了中间。

  一名中年绅士用激动的声音说道:“皇帝陛下,求您救救我们,管管这些奸商。我们都是普通市民,当年把家里的白银换成了法币。

  “现在,都说经济危机来了。我们想把纸钞换成银币,银行一个月却只给我们换二十元银币。在这儿一大早排长队,等了半天还轮不到我们!”

  老百姓的心理比较朴实。在他们看来,皇帝是尽善尽美的,一切政令都是为民谋利。只是下面的奸商太多,官员也从中舞弊,才弄出了“每人每月只准兑换二十个银币”的弊政。

  旁边的老百姓也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皇上,银行当初收白银时,说得好好的,保证一两银子值一元四角一分法币。又说老百姓拿到了法币的纸钞,可以随时兑换成银币。现在可好,我们要换银币时,银行却不肯收了。”

  “复兴银行还是帝国最大的商业银行,连外国银行都不如。听说上海的外国银行里,不设限额,储户拿多少纸钞,银行兑换多少银币。”

  “黄金更不必说。以前还能拿法币换金子,现在连金子也不准买卖了。原以为新街口支行里银币多,没想到这里也不肯多兑换银币,也要排长队。”

  ……

  复兴银行新街口支行行长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此刻得到消息,赶紧赶了过来。

  他是个有胆有识的人,在杨烜面前亦不卑不亢。等群众的情绪稍微平复下来,行长解释说道:

  “各位市民先生,我向诸位保证,银行里储存有足够的银币,足以让大家都兑换银币。队伍之所以前进缓慢,主要是前面的人想兑换更多的银币,秩序混乱。

  “根据政府法令,每人每月只得兑换20元银币,银行只能按这个法令办理,只得耐心说服前面的人。请大家放心,我们已经采取了便捷程序,大家不用到柜台上,只要配合登记一下,都能快速兑换到20元银币。

  “关于上海的外国银行,只是些谣言。根据帝国法律,帝国并不存在什么外国银行,只有外国资本参股的外资银行。

  “外资银行的控股权同样掌握在国民政府或者国人手里,同样要遵守帝国的法令。上海的外资银行对外兑换银币,同样限于每人每月二十银币……”



  杨烜注意观察这位中年行长,见他态度虔诚,不卑不亢,不由得对他产生了几分好感。

  只是,老百姓们群情激昂,不敢指责政府,把矛头都指向了银行和下级官吏。行长的话并未起到安抚作用,反而激化了矛盾,再次引来了民众的指责。

  杨烜见状,说道:“诸位父老乡亲,不要争吵了,听朕说两句。”

  皇帝金口玉言,才一开口说话,众人立即停止了争吵。杨烜说道:“各位,朕可以放心地告诉大家,行长先生说得都是真的,没有一句谎言。

  “银行里的银币储备很充足,足够大家兑换银币。外国确实已经爆发了经济危机,所以,国民政府才会下令,每人每月限定兑换二十元银币。

  “上海的外资银行,同样要严格遵守国民政府的法令,民众只能过去兑换二十元银币。大家不必恐慌,也不必害怕。

  “朕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此次经济危机并不可怕,受影响的主要是欧美列强。朕有信心,带领帝国渡过此次危机,保证国民生活质量不下降、钱财不贬值。”

  “朕”是皇帝专有的自称,杨烜做皇帝后,刻意消除儒家等级观念,平时并不多用“朕”。此时此刻,民情汹涌,他以“朕”自称,有助于提高民众的敬畏,维持现场的秩序。

  尽管他作此保证,民众还是将信将疑。经济危机虽没给帝国经济造成重创,却也确实影响了国民的生活。

  市场信心不足,中小企业订单不足,投资动力不足。国民不敢消费,持币观望,节衣缩食,想方设法把手中的钞票换成黄金、白银。



  黄金国有化的法令颁布后,黄金的交易受到严格限制。民众只好把手中的钞票换成银币,但同样受到限制。除此之外,黑市也活跃了起来,有民众不惜大幅让利,也要跑到黑市上,把纸钞换成金银贵金属。

  杨烜继续说道:“朕且问一下大家,南京城内外的米价、油价,可有大的波动?米行、粮行可有倒闭?可有米行、油行拒收法币纸钞?

  “除了吃的,衣、住、行都是生活所必需。朕再问一下大家,南京城内的布匹价格、公共租屋价格、公共马车价格,可有提高?可曾拒收法币纸钞?”

  民众纷纷摇头,态度缓和不少。有人说道:“全靠皇上圣明,大家伙的生活丝毫不受影响。米价、油价不仅没有增加,有时还有所减少。”

  经济危机袭来后,国民经济委员会迅速做出反应,除了严格管控货币、金融外,还着重做出了以下措施:

  一、增加生产订单,增加企业活力。围绕北伐作战,军谘府提出了一笔1000万法币的临时战争债券,专门用于准备北伐,得到了资政院的通过、皇帝的批准。

  这个战争债券采购了更为激进的方式,除了向民间开放认购外,还向各大银行、各大企业、东南,岭南各省份摊派,以确保如期筹款。

  第一批债券由各大银行认购,已经落实到位。革命军凭此开始发布招标,向企业下达生产订单。涉及物资大到枪炮、弹药、煤油、棉衣、粮油、马车,小到帐篷、针线、纽扣、鞋子,数量极其巨大,将有效刺激工业生产。

  二、保证重点工程,确保工程不停工、不烂尾。比较重要的工程有各干线铁路、黄浦江大桥、大运河疏浚工程等。

  铁路自不必说。黄浦江大桥连通浦西、浦东,公路、铁路两用。该大桥建成后,可将沪宁铁路向东延长至金山港。从此之后,长江中下游货物可以通过铁路直接运到金山港,然后再转海运,不必再由黄浦江转运。



  大运河疏浚工程主要针对江、浙两省的大运河,疏浚过后,内河航运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三、保证民生。为减少经济危机对民生的影响,国民经济委员会加强了民生用品价格管制,从全国范围内调运布匹、粮油等大宗物品,确保民众生活不受大的影响。

  这事放在现代,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在封建时代,绝对是个奇迹。

  封建官府组织能力弱,遇到天灾,往往束手无策。有些官员出于好心,遇到天灾后下令严控粮价。商人见无利可图,就拒绝运粮。灾区缺粮,往往饿殍遍野,百姓甚至易子相食,惨不忍睹。

  有些聪明的官员,不仅不会严控粮价,反而会提高粮价。商人见有利可图,就会自发运粮进来。富人有钱购粮,可得苟全。有担当的官府则会动用官款买粮,设置粥厂,给饥民喝碗稀粥,不至于饿死。

  但是,这种行为虽然正确,却容易受到言官的弹劾,亦容易受到道德绑架。所以,很多官员明知灾年应当提高粮价,却不敢轻易尝试,坐视百姓饿死。

  封建制度下的弊政,实在是罄竹难书。杨烜创建中华帝国,由军政府而国民政府,一方面采取重商主义,一方面建强基层政权,组织动员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控制也相当严密。

  国民政府可以驾轻就熟地控制大宗商品价格,从全国各地调配大宗用品。因此,当经济危机袭来时,民众的生活并未受到多大影响。

  相反,南京为帝国首都,能否稳定关系全国观瞻,关系国民信心。因此,帝国从各省调配了充足的物资。

  譬如,安南局下辖的交趾、柬埔寨两省粮产丰富,调运来了足量的大米,堆满了南京的粮仓。受此影响,南京的粮价并没有提高。在同等价格下,大米的质量、口感反而提升不少。.

(https://www.eexsvvw.cc/99536/82304536/)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