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铁血铸新明 > 第四百五十七节 构建精锐(二合一)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鼓山大营,是新兵训练的营地,张云不在,秦浩明便离开总督府,搬到这里和将士同吃同住。

  身处乱世,他明白军权的重要性。

  不同于洪塘大营的天雄军骑兵将士,已经和他浴血厮杀同生共死过,大小将校都是身边亲卫担当,可谓掌控甚严,忠诚度绝对有保障。

  而鼓山大营都是新兵,大小将校临时指定,仍处在磨合期中。

  这个世上,没有人生来就要为谁尽忠效死,哪怕是高门家丁部曲,也需要养士数年乃至更久,才能换来真心,托以生死。

  第二天清晨,秦浩明尚在睡梦中,便被营帐外的锣鼓声惊醒。

  他披着衣服行出营房,便看到东方不过刚露鱼白,营地中民夫们已经列队整齐,各持工具,在匠头的带领下继续建设营房。

  军官教导营这会儿也已经被甲乘马,在营中伫立等待军士集结。

  昨日商议军事过晚,虽然只是浅睡片刻,但众人这会儿还是精神奕奕,瞧见秦浩明站在营房前,愈发显得精神抖擞。

  过不多久,几个方阵千余军士已经集合完毕,腰畔挂着绣春刀,肩上则背着一个硕大的竹篓,手持竹枪,在将领们的号令下开拔离营,开始了一天的操练。

  秦浩明望着军士们离去的方向未久,阎应元这会儿也已经起身,穿着一件敛袖短袍行了过来,一边行走着,一边左右观望打量着营地,笑语道:

  “教导营将校经过秦督调教,确有任事之才,能够统御分明,井然有序,已经可以称得上是知兵了。”

  秦浩明自得笑笑,明白要让人做到令行禁止,临阵不怯,已经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千人自有千面,军队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将个人的特点抹杀到微不可计,要让千、万人同心同欲,只为一个目标而奋斗,那就是胜利!

  每一个为将者,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练兵统御手段。有人擅长以杀人立威,有人则以爱兵著称。

  秦浩明自己倒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经验,能够想到的无非就是赏进罚退,增加人的荣誉感,在内部保持一个积极竞争的良好氛围。

  一支最好的军队,不只要有充沛的体能,优良的配给,还要有其灵魂所在。

  要给人树立一个愿意为之奋斗的远大目标,让每一个人都明白自己为何而战,自己的努力又能得到什么。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秦浩明却想了许久。

  身在这个民族的转折点,民族主义当然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基点。但对于普通士卒而言,这个论点不免有些失于宏大,并没有什么切身的体会。

  能够参军入伍的,大多都是寒苦人家。让他们生活流入不幸,对他们施加迫害的,并不独独只有建奴和叛贼。

  况且,就算是力战,将建奴屠灭干净,他们也未必就能笃定获得美好生活。

  最起码在眼下年代,大明和建奴之间的矛盾还并没有激化到你死我活的程度,对很多人而言,投降建奴并非是一个难以选择的苟且机会。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建奴是一个十足的恶魔,正在蛰伏等待择人而噬!而一旦选择了苟且,他们将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

  这个世上,生死最公道,无论世家高贤,还是寒伧走卒,一死皆休。

  生而富贵,死的未必有价值。寒伧半生,唯有一死动人心魄,同样能胜过人世许多,壮骨留馨。

  有人愿将生死托以大义,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虽千万人吾往矣。

  有人愿将生死托以恩主,君以国士待我,当以国士报之。当然大多数人未必有这样壮怀激烈的高亢情怀,但人情冷暖,其心自知。

  大明长期的崇文抑武,加上各种社会问题,人心涣散积重已久,想要重新收捡回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秦浩明在四处招兵到处布局的时候,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至于说军队的战斗力问题,他并没有过分担心。

  实践证明,建奴虽然凶悍,但也绝非天下无敌。

  哪怕是现在,在不作弊的情况下,人数相等的两军对垒,只要调度得宜,后勤无忧。

  彼此厮杀起来,大明军队未必就全无招架之力,即便不能摧枯拉朽的取得胜利,也绝对不会大败亏输。

  如果建奴真的勇猛到一个个仿佛天兵天将,那么边关九镇也不会稳若磐石,大明也不会延续那么久。

  归根到底,还是汉人自己出了问题,强汉传承悠久的凝聚力被打散,而不是建奴鞑子真的就无可匹敌。

  现在所面对的问题是,为将者无必战之勇气,为君者无必伐之决心,那么为兵者自然也就无必胜之底气。

  事实上这个时代由于建奴军队成分过于复杂,军纪不乏败坏,作战多凭一腔戾气狠劲,劳师远征一旦无果,难免要后继乏力,乃至于酿生骚动。

  狗屁的什么满人过万不能敌,那不过是自吹自擂,打击大明将士的军心而已。

  其实在秦浩明看来,即使现在建奴的战斗力在最强的时期,也绝对比不过蒙古人轻骑。

  只不过蒙古鞑子和大明一样,形成漠南、漠北、漠西蒙古相互争斗不止,以至于被建奴捡漏。

  加上敌酋皇太极手段不错,通过联姻和鞑子共同分享利益,让蒙古精兵为其所用,才形成强悍战斗力。

  针对于此,秦浩明已经做了种种布置。

  在外,利用鸦片分化打击拉拢蒙古部落,不让他们一条心。

  在内,苦练内功,比如残者必养,亡者必葬之类的规定,给士兵们增加一层后续保障,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虽然这样会增加极大的作战成本,但如果用钱能够买回人心,又何必吝惜自守,战事上不能取胜,积攒再多钱粮也不过是给建奴做本钱。

  而且这些后勤的保障,也完全没有必要由朝廷来承担,大可以交给民间去做。

  朝廷眼下权威不足,资用匮乏,但只要在政策上开一个口子,自然会引人蜂拥而至。

  与其将那些朝廷的特权政策珍藏着留待衮衮诸公盗取私用,不如把这个口子撕开更大,去面向更多人。

  让那些寒庶人家,从原本只能跟随在朝臣身后捡取一二惠用,让他们以更多的途径来获得特权,转成为朝臣的竞争者。

  而军属,无疑是秦浩明计划中第一批受益者。

  水泥厂、纺织厂、盐场以及今后一系列的各种作坊,肯定是军人家属优先,然后才是各种流民和灾民。

  当然,还有各阶层愿意追随他的人。

  要将人才吸引过来,自然还需要强大武力的保证给人以安全感。

  通过频繁的外进扩张,掠夺更多人力物力,开拓更大空间。所以他必须建立多个后勤补养基地,用以支持大肆扩军,徐图向北。

  所以接下来的这几年之内,趁着建奴没有大规模南掠的条件,是秦浩明在江南发展的大好时机。

  不过,他现在心里还有一些纠结的地方,那就是西北的叛军如何应对?

  前日随着夜不收接到张云在广州发现贼寇的消息,这个问题已经实实在在摆在他的面前,不容忽视。

  生存本来就是人最根本、最朴实的需求,可是在这乱世中,生存已经成了奢望,这便带上了一种悲壮的情怀。

  乞活而不得,那就不妨死战!胜则活,败则死,生死两个结果,促人竭尽全力!

  身在这样的军队中,哪怕是一只小绵羊,呆的久了也要沾染满身的戾气,化作敢战之士。

  但叛贼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他们底线太低,为了生存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不问是非,不辨善恶,趋于本能而行事。

  当然生存的需求没有错,但问题是一旦滥觞起来,便很难再有有效的约束,将领都被乱卒们所影响和裹挟,便谈不上更为上层的建设。

  不能形成自己的政治纲领,也没有构建起自己的上层建筑,杀戮是他们体现自己价值的唯一方式。

  现在,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把大明断送,让地方乱起来,他们才能火中取粟。

  所以,张云在广东发现叛军的动态,秦浩明觉得不足为奇。

  哪里有混乱,哪里有天灾,叛军就派几个人去策动造反,继而裹挟民众,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都是反贼的套路。

  于他们而言,根本没有民族观念,没有百姓观念,正如那句话,我死之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可这,恰恰是秦浩明所不能允许容忍的。

  否则,他何必百般隐忍左右挪腾,还不如自己造反算了,那来得更简单。

  一句打破坛坛罐罐很简单,可对华夏民族华夏文化的伤害太大,得不偿失啊!

  “秦督,小胖过来挑人了。”

  负责人事的第三司司长李守业远远的见到即将脱下军服,转而步入江湖收保护费的胖八爷,嘴里带着笑意对沉默不语的秦浩明说道。

  “现在可不能叫小胖了,要叫八爷了,是不是?”

  对着走近的身影,秦浩明调侃道。

  “秦督,您这不是作践小人吗?”胖八爷苦笑着连连拱手,求秦浩明口下留情。

  “就这点出息,以后怎么统领帮众?去吧,和李司长把害群之马全部挑走,他们当兵不行,混江湖正合适。”

  秦浩明口中的害群之马是指军中一些油滑之人,这类人在哪都有,打仗最为贪生怕死,影响士气。

  二人应诺领命离去,都是商议好的事情,走流程而已。

  阎应元在旁悠然向往,“这样一来,剩下的可全是精锐中的精锐了。”

  “为时过早,要打一仗后才知晓。”

  关于军队的建设,秦浩明可谓是不余遗力,尤其是在强军方面。

  时下的世风是推崇士人,轻鄙武人。这个观念由来已久,他一时间也难以撼动,从而提高武人们的整体社会地位。

  不足以影响全局,但他可以集中一点作为突破,那就是打造一支精锐强军,人数不需要多,三五万人足矣。

  他将倾尽自己所能,为这支军队提供最充足的给养和装备,不惜工本,装备方面要做到当世最强!

  而且要让这支军队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一旦加入,便是终生职业,哪怕没有没于战阵,老不堪用,也要奉养一生!

  所以,他今后准备围绕着整个定南军十五万人范围内普选壮士,一旦入选,就连其家所需要承担的赋税,乃至于家人亲眷的生活,都要给他们提供充足保障。

  唯有一点,那就是每战必冲,敢有临阵不前或是背部受伤者,即刻剥夺全部特权,哪怕是死,也要传首各军,以儆效尤!

  这算是军队阶梯性的一种建设,秦浩明要将之打造成为普世的标榜。一旦被选入其中,不只是毕生无忧,更足以夸功于诸军!

  当秦浩明将自己这一设想在阎应元与洪迪新面前讲起时,二人都是惊诧不已。

  倒不是因为秦浩明这个想法有多高明,事实上类似的举措史上并不是没有,哪怕在如今的大明朝廷内,天子身边的御林军,规格待遇远甚于别的军队。

  他们惊诧之处在于,旁人即便有此构想,但手段也没有秦浩明这么烈。

  而且,示恩太重未必就完全都是好处,极有可能让这些军士抱团自傲,发展成畸形的的存在,完全效忠于私恩之主。

  秦浩明对此倒不甚在意,说实话如果这些精兵成军后反而不感念自己这个恩主,那他也没有组建的必要。

  而且钱财耗用方面,他也完全不必担心,单纯他自己眼下的产业收入,已经足够维持这样一支精锐的消耗。

  乃至于打算未来几年之内,自己所有的产业主要用来为这支军队打造装备。

  更况且,一旦成军之后,这支军队本身便能为他创造源源不断的利润。

  唯一可虑的是,哪怕傻子都看得出来,他就是在经营自己的私军,即便精锐养成,那些悍卒们也会只知秦督,不知朝廷。

  这样的一个存在,对朝廷而言就是一个毒瘤,不可能允许其正常存在。

  所以,秦浩明的将士分布区域很广,目的就是不引起朝廷警觉,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便一如张云,又即将在广州招募将士。等到机会到来时,顷刻可以成军!

  而且成军之日,或许就要面对一场震惊内外华夷的惨烈大战。

  如果不能杀出一个赫赫威名,那么这支军队即便有再高的待遇,也不是一个荣誉,而是一个笑话。

  当然,秦浩明也不会妄想用三五万人包打天下,所以才有招募十五万的举措。毕竟,不说冲锋陷阵,单是驻防就需要不少人手。

  只是,这不同军种间俸禄待遇自然不一样,这也是应有之意。

  

(https://www.eexsvvw.cc/99481/383673061/)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