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末年:我的快乐奋斗史 > 第474章 不断的坏消息

  崇祯16年5月,京城

  回到家中,周铉召一本先生和孙达过来商议,是否要想办法对付内阁首辅周廷儒时,两人均表示了反对意见。

  他们认为,京城目前处于危险之中,如果崇祯皇帝行事着急鲁莽,当朝杖毙周廷儒,或让周廷儒下大牢,都会引起朝野震荡不安。如此下来,就有可能给建虏带来机会。

  如果崇祯皇帝决定息事宁人,稍微惩罚周廷儒,那么设计对付周廷儒就没有意义。

  周铉想了半天,决定接受两人的意见。



  5月上旬,建虏一直在攻城,但他们不愿意损失过大,所以总体来说,是雷声大、雨点小。

  但在乾清宫的崇祯皇帝与百官并不这样认为,他们很害怕、很担心。

  在众多官员的建言下,崇祯皇帝下定决心,让“灭蒙古鞑子骑兵”绕道而行,去密云与洪承畴汇合。

  但有官员提出,这“灭蒙古鞑子骑兵队”人马有一万多骑兵,可是没有朝廷安排的总兵、副将,会不会有隐患。

  尽管也有官员提出,临战换将,乃兵家大忌,可崇祯皇帝最终还是决定将“灭蒙古鞑子骑兵队”的人马充实到洪承畴下面曹变蛟、白广恩、唐通及蓟镇新委任的一个总兵名下。

  5月中旬,朝廷接到消息,说“灭蒙古鞑子骑兵队”半路与建虏骑兵打了一仗,损失惨重,目前往山西方向撤退。

  一时间,朝廷也不知道消息的真假,反正两边的骑兵汇合已经变成了泡影。

  在有些官员的挑唆和暗示下,崇祯皇帝和内阁对“灭蒙古鞑子骑兵队”产生了疑心。

  5月下旬初,朝廷又接到一个重要的消息:洪承畴率领的7万人马在密云被建虏的骑兵围住,几乎无法动弹。

  短期内,洪承畴所率领的官军粮草无担忧,但最多只能维持三个月。



  与此同时,建虏却再次对京城发动了攻击。

  朝廷内部出现严重的人心惶惶。

  朝廷下诏书,令孙传庭部赶紧向京城靠拢,以实际行动驰援京城。

  重要时刻,崇祯皇帝又令周廷儒总督驰援京城的各路人马,包括洪承畴部、孙传庭部、京城守卫、山东总兵刘泽清、“灭蒙古鞑子骑兵队”等。

  看起来,周廷儒能够指挥的兵马很多,实际上他几乎就是光杆司令。这没有一路人马会听他的命令。

  与此同时,京城出现缺粮,但粮价又不上涨的怪事。

  兵部又启奏道,守城的京营官军、五城兵马司、招募的京城百姓等,因为食物缺少,银子发放比较少,大家都怨声载道。如此下去,如何守护京城城门城墙?

  崇祯皇帝一筹莫展,大问百官和内阁成员,该如何应对?

  户部和都察院官员提出,需要让有粮食的人家拿出粮食。

  可勋贵们表示,粮价没有上涨,证明市场上不缺粮食。如果有粮食的人家拿出粮食,那谁出银子买粮食。



  又有官员提出让朝中大臣和勋贵捐款,但无人响应此事。

  最后,无奈之下,崇祯皇帝只能从内库不多的银两中拿出了10万两,专门用于守城将士粮食和饷银的发放。

  乾清宫

  散朝后,崇祯皇帝满脸枯黄、面无表情地坐在龙椅上。

  他自言自语道:“朕好难啊!满朝的大臣,没有一个能够给朕分忧的。如今可怎么办?”

  王承恩站在一边,不敢接话。

  崇祯皇帝又道:“周铉呢?周铉也不出来帮帮朕。”

  他转向王承恩问:“大伴,你上次不是说周铉在京城存储不少粮食吗?”

  “回皇上,去年8月份,周国舅曾经从户部粮库取走了30万石粮食,这批粮食他应该还剩不少。”

  “如今,夏粮还没有收,正是一年缺粮的时候。南直隶也不多,该如何让周铉拿出一部分粮食呢?”



  ……

  王承恩没有接话,崇祯皇帝也未继续下去。

  6月上旬,朝廷又接到从陕西发过来的800里加急和孙传庭的急报,潼关失守,闯贼李自成已经拿下潼关,并正向西安进发。

  朝堂震动,但所有官员一筹莫展。

  崇祯皇帝更是心急如焚,可如此也解决不了问题。

  有官员要追究孙传庭的责任。但此时孙传庭正率大军拱卫京城,即使他身为三边总督有罪,此时也不宜责罚,否则军心动荡。

  6月下旬底,朝廷又得到消息:被围困一个月的洪承畴部蓟镇总兵和宣府副将率兵逃离了密云据点。

  至此,洪承畴大军只剩余不到5万人,还剩曹变蛟、白广恩和唐通三位总兵继续死守密云据点。

  孙传庭已经率部抵达了丰台一个易守难攻的位置。

  尽管有随军太监多次催促,但他记住了周铉曾经的话,活命最要紧。



  不仅是自己的命,还有他带来的这一波人马,都要尽可能保存下来。拿鸡蛋碰石头没有任何意义。

  于是,他在丰台挖了多条壕沟。并利用自己从山西一路过来的优势,带来了充足的粮草。.

(https://www.eexsvvw.cc/98982/82584278/)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