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都市小说 > 飞扬人生 > 第12章 贫困村

  这个想法有些错误,因为对方先前已经想要他的性命了。

  只不过上帝老天爷是长了眼睛的,对于坏人的惩罚措施绝对到位。

  这不,同样从山上滚下来,张小权手臂被划伤,既没伤到动脉或者静脉,也没有流血不止。

  反观潘黑子就是典型的恶人自有天收,一路滚下坡,被撞晕了不说,腿还摔的不能动了,看他此刻痛苦的模样,想必伤势不会太轻。

  张小权也是糊涂,还以为潘黑子的腿伤是落下来的过程中摔伤的。

  殊不知对方被锈迹斑斑的镰刀给勾了一下,那时便已经遭受到了不小的伤害,之后又跌落下山,期间磕磕碰碰肯定少不了。

  等他回想起刚才的经过后,瞬间出了一身冷汗,锈迹斑斑的镰刀可是大毒物。

  典型的破伤风利刃,被这玩意砍一下,破伤风梭菌会随着伤口注入人的体内,从而导致不可逆的感染。



  如果不及时打破伤风疫\苗,恐怕还会有性命危险。

  张小权大学刚毕业不久,正是创造人生的阶段,可不想做杀人犯,即使是自卫杀人也不想。

  于是赶紧上前查看对方的伤口,潘黑子穿着一条绿色的军裤,布料非常厚,里面还有棉质的秋裤。

  仔细查看一番,竟然没有外伤,但稍微按压一下对方就疼的惨叫连连,难道镰刀的刃口已经被毁坏了?

  张小权忍着浑身伤痛抄起镰刀查看,果不其然,这把刀也不知道是何年何月生产的。

  除了斑斑锈迹和刀尖部位有点暗淡无光的锋口之外,大部分锋刃已经卷曲了。

  刚才那一下虽然很重,但好在没有刃口,所以并没有对潘黑子的腿部造成伤口,隔着厚厚的裤子,镰刀也没有接触到皮肤,想来破伤风的风险不大了。

  他长舒口气,见对方咬牙切齿,一脸恨意的盯着自己,无奈的说道:“我说老兄,你这人也太狠了吧?”

  “咱们是有杀父之仇,还是有夺妻之恨啊?”

  “用得着看见我就下死手?”



  他不说这话还好,一说这话,潘黑子差点没被气的吐血。

  虽然此刻腿部的剧痛令他暂时丧失了行动力,但嘴巴却没闲着,破口大骂道:“收地狗,你不得好死,老子诅咒你全家...天老子...”

  满嘴污言秽语,用世界上极尽恶毒的话语攻击起来。

  幸好张小权是个坚定地无神论者,并且信奉唯物主义,自然不会对这些诅咒上心。

  他也不管喋喋不休怒骂的潘黑子,扭头便往山上爬去。

  虽然受了伤,但并没有影响他的行径速度,很快便回到先前那个一米高度左右的矮洞前了。

  潘黑子的老式手电筒就扔在地上,别说,这种安装三节一号电池的老家伙还挺抗造的。

  摔了之后光源丝毫无损,那一束橙黄色的光线正好往矮洞中照射而去。

  张小权捡起电筒,弯腰钻进洞窟。

  这是一条狭长的通道,横向直径大概有一米二左右,整体呈椭圆形,头上则全是钟乳石,一根根往下倒立着,如果没有电筒,恐怕会以为是蝙蝠。



  墙壁上则是凹凸不平的,整体以石料为主,张小权来隆上村时就百度过这里。

  资料里面也提到了猴儿峰,说这是个石山,并且里面还蕴含着大量的矿石元素,其中以锰矿石为主。

  早些年隆上村隆下村跟隆西村周围除了石厂,以及紧靠鄂江流域的沙厂之外,还有许多锰矿石开采场。

  村里只要是拥有劳动力的村民都在各个厂子里讨生活,不过前几年这种景象全变了。

  随着上头政策的收紧,乡里关停了附近所有厂子。

  其中涵盖石料、河沙、矿石以及木材,鄂河乡的经济因此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为什么会进行全方位关停?

  其实这也是领导们历史阶段性的认识错误问题,乡村振兴致富一直都是个老生常谈的大难题。

  为政一方,自然要搞活经济,并且是重要的政绩目标。

  有本事的乡县便会发展特色产业,比如说重点培养高品质粮食,或者水果蔬菜,以此来实现群体致富的目的。



  而有些则会进行人才输出,好比距离海江市不远的江中市。

  那里有个清河县,前些年也是以开采碎石片石以及河沙跟木材为主要脱贫致富手段。

  后来县政府全面叫停,然后由县里的大牛人搞起了红色旅游的特色度假村项目,以此带动周边经济。

  除此之外,还向外输出了大批建筑行业的人才,也就是俗称的建筑农民工。

  现如今清河县再也不是那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重度污染县了。

  经济指标也从省里的倒数跃升为前几的存在,这种人才输出的模式也是现下最流行的,毕竟全国每年的高校考入率就这么多,大批中专生技校生也要吃饭生存嘛。

  要么进行人才输出,要么就有自己的特色产业。

  这两条道全都有前人探过路,并且提供了无比丰富的经验作为参考。

  虽然是条康庄大道,但对于鄂隆乡来说却依然是个大难题,根本实行不下去。

  首先就是向外输出人才,三个村子以前遍地都是小作坊式样的工厂,几乎容纳了三个村所有的青壮年。



  村民们的人生路径非常单一,六岁前在村里胡闹,六岁后上小学。

  小学上完之后就去乡里上初中,这里便是极限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考不上高中,而且也不去县里或者市里上职业学校。

  为啥?因为没必要花这个职校的冤枉钱,村里乡里就有现成的就业岗位,为啥不在家旁边干活呢。

  人才输出怎么也得有个一技之长吧,然而大部分村民只会干体力活,去了城里也是做最底层的工作,并且要与家人两地分居。

  久而久之,村里青壮年辍学后就不准备出去打工了,形不成规模自然难以产生群体效应。

  当然,也有村民天赋异禀,读书读的好,考上了高中,最终也考上了大学。

  一家子男男女女在厂里卖力干活儿,辛辛苦苦供孩子读大学,自然希望对方以后在城里定居。

  隆上村村尾的烂尾楼就是如此,混的好的人根本不回村,早就在城里安家乐业了。

(https://www.eexsvvw.cc/98810/84107600/)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