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漠燕歌 > 第十九章 立志图强

两月之期转眼快至,王猛仍如泥牛入海,毫无音信,李靖只能每天焦急地盼望着王猛回来的消息。自从苻坚得知王猛后,便让尚书吕婆楼一有时间就来太傅府等待王猛的消息,然而每次都失望而归,今天是两月之期的最后一天,他又亲自到太傅府询问了王猛的消息了,这已经是一月之内第三次,可知苻坚求贤之心若渴。

其实,王猛早在三天前已经抵达了长安,但他没有立刻前往太傅府寻找李靖,而是找了一间僻静的客棧把自己关了起来,他要在里面静思三天三夜。王猛现在面对的是一个关乎自身前程的艰难抉择,他必须认真地去思索,前面的路是否可行。

老师的警语一直在他的内心深处激烈地碰撞:“错其人,勿与语。说人主者,当审君情。此名士择君之道,慎之、慎之!”这是老师的一再忠告,虽说苻坚有求贤之心,然自古以来,治国之法何止千百种,更何况自己要面对的是一个以横蛮武力建立的胡夷政权和一个年仅二十岁的氐族君王。这真是千古未有之难题,而且解题的机会就只有一次,应该从何说君,苻坚将会如何选择。王猛虽雄才大略,但面对这样一个历史上从无先例的抉择,他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能说动一个年轻的胡人君主去推行、实践和坚持自己心中的变法宏图。

王猛不得不反复推敲,治国之道,纷杂繁复,究其根本,能形成共识的便是王道治国、道家治国、儒家治国、墨家治国、法家治国几种主流学派。王道、道家、儒家一脉相承,以德政、仁义、礼制、无为等为要旨,成功的范例便是西周礼制,西汉的道、儒融合,当其时的确因这些治国之法使天下得以安宁,百姓得以生息,社会得以发展,文明得以延续。如果要胡夷政权尊崇礼教,实现汉化,推行王道,儒学治国,在法理上顺天应民,让天下归心使国家逐渐图强,似乎是最平和,最可行的。但在现今列强争雄,兵戈相见,强者为王的大分裂时代,根本不具有行礼教王道的政治条件。墨家到现在为止也仅是存在的一种理论学说,自创立以来就从未有国家成功实践过,墨家的“息兵”和“兼爱非攻”这两点为政主张,可以讲说是天下最正义和最简朴的学派,主张天下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人,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天下和平。这种理想主义的学说,说最容易,但根本难以适用于治国当中,尤其在胡汉矛盾极其尖锐的大分裂时代,墨家的主张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行不通的。

乱世用重典,法家学说无疑是目前最好的选择。王猛饱读经史,对各种治国之利弊了然于胸,推行王道礼制可以兼容各方利益,君臣所遇的阻力最少,而且不管成功与否,对推行变革之人没有什么伤害,君主至少可得一个仁德之名。但在天下分裂,列强争雄的大乱世,宣扬王道礼制无疑是与虎谋皮,成虚名而败实事,万不可行。推行法制可使国家迅速强大,但法家变法之道历来都是用鲜血铺就,以商君之大才终被车裂于市,申不害、吴起、李斯、韩非之流皆无善终。推行法家的根本前提是君主对于变法的坚定决心,二十岁的苻坚可有决心变法图强?商君曾对秦孝公说:法行半途不如不行,否则变革之人,一定会被受变法损害根本利益的巨大官僚势力无情地反噬,强国不成反受其害。所以要谋划国家大事的人,要事先权衡利弊得失,游说人主的谋士,要揣摩其内心的真实想法。一切的策划谋略都必然要以此为出发点,才有成功的可能性,这也正是老师毕生的精粹所在。

经过了三天三夜的深思熟虑,反复推敲了天下之势,历经了多方利弊的权衡,王猛终于决定要走出人生最关键的一步抉择。

日渐西沉,吕婆楼仍在太傅府内等候,但期盼的消息一直没有传回来,估计这次又要失望而归。

从满怀期待到心灰意冷,李靖原本炽热的心也慢慢转冷,难道王猛真的还不能割舍华夷之分,不愿入秦?就算史书上明明白白地写着,但真实的历史往往也不是与后世人所写的一样。但不论怎么样也应该寄一封书信来说明才对,想到在乱世之中,一个身负绝世才华的名士同样如此不重信诺,李靖不由深深叹息。

吕婆楼仍在厅内不停地往来踱步,口中喃喃自语:“三次未见,期限已至,教人如何回复皇上才是?”

正焦急无奈,门人突然匆匆入报道:“门外......”吕婆楼不等门人说完,急急冲前一步,大声问道:“是否王猛先生已到?”

门人连连摇头摆手:“不是,不是,是门外内史大人已到。”

话声未落,权翼已急行入内:“皇上问先生可有信息?”

吕婆楼一声长息,颓然坐下,李靖脸颊绯红,面色尴尬。

权翼见此只得苦笑道:“今天已是最后一日,此人也许自知没有什么真本事,不敢再来。太傅也是一时失察,不必自责,待我回报皇上就是了。”

吕婆楼和权翼二人正欲入宫回报,突然又见门人气喘吁吁急行入报:“王猛先生到了,正在门外——”

李靖听了倏地站了起来,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府门:“先生,果然是你,你总算回来了!”

王猛看见李靖这般情急模样,不禁笑道:“对,王猛回来了。”

李靖兴奋地回头对正快步走出的吕婆楼和权翼道:“这位就是王猛先生啊!”

吕婆楼和权翼不禁长吁一口气道:“终于等到先生了。”

未及寒暄,吕婆楼就连忙道:“皇上还在宫中等候先生的消息,既然先生已到,我就先行入宫禀报主上,免得主上挂念,失陪了。”

送走了吕婆楼,李靖拉着王猛边笑边怨道:“先生为何迟迟未归?也没封书信说明,我还以为先生不回来了,真真是快急死李靖了。”

王猛咯咯笑道:“临行之时,王猛已承诺两月后回来,并嘱咐太傅两月之内不可对秦主言及王猛,王猛没有骗你,反是太傅失信了。哈!哈!哈!”

李靖哈哈大笑道:“是李靖失信了,先生里面请!”

李靖、王猛和权翼三人分宾主坐落,正相谈甚欢,又见刚刚入宫不到半个时辰的吕婆楼匆匆赶回。

“主上知道先生已到十分高兴,欲明天在未央宫太极殿召集群臣,以朝礼求教先生治国大策。”

权翼道:“主上以大礼待之,实在是求贤之道,一片赤诚,上天不负!”

王猛见苻坚如此诚意求贤,内心也十分感动。能遇一明主实现平生所学,自古是多少名士追求的至高梦想,但千古之下,又能有几人可以实现呢?屈指不过姜小白与管仲、姬平与乐毅、赢渠梁与公孙鞅而已。

“请尚书大人回禀皇上,国策大政宜圣心乾纲独断,朝堂廷议人多纷杂,莫衷一是,蛙鸣蝉噪,无利对策。”

“先生所虑极是,我马上回禀皇上。”吕婆楼也未来得及坐下畅谈,又匆匆而去了。

不久,权翼也告辞离去,王猛与李靖继续秉烛夜谈。与王猛的两次交谈后,李靖更加觉得王猛所学博大精深,对时事见解独到,其治国理念和治国对策与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社会有很多共通之处,特别王猛提出法治与儒家教化的相结合,从而使各民族通过汉化融合,正是现代社会法治和社会道德风尚的雏形,虽然自己有着比这个时代超越一千六百多年的见识,但在浩瀚的华夏文明长卷中,仅如一粒沙子而已。

王猛感慨道:“不论何种治国方略,不论何种施政手段,其目的都只有一个:天下一统,盛世太平。我华夏千年以来无论历经多少磨难,历经多少次分裂都终会统一,因为这就是民心所向,这就是天下大势!”

李靖与王猛彼此心意相通,理想相同,已建立起亦师亦友的感情。他慷慨道:“李靖愿助先生实现治国抱负,为天下一统,创太平盛世,纵千难万险,李靖唯初心不变。”

王猛紧握李靖的手道:“太傅的智慧和能力非常人可及,‘消除华夷之分,实现民族融合’被老师誉为千古策对,若遇有为之君,必成天下雄主,创太平盛世!”

秋日的曙光,将宏伟的未央宫殿映得更加金碧辉煌,气象万千。

清晨卯时三刻,宫门打开,三十六名大内羽林禁卫,护着两辆马车从宫门飞驰而出。

李靖习惯早起,正在庭院中练剑,门人急急来报:“皇上已至府外,请太傅快去接驾吧!”

李靖连忙整衣出迎,苻坚连同苻融、吕婆楼、梁平老、李威、权翼已下车入府。

“王猛先生呢?”苻坚一手扶起正要行礼的李靖。

“先生早起,正在书房读书呢。”

“好,我们都去书房。”

苻坚一行直奔书房,王猛正专心读书。

“终于等到先生了。”

王猛抬头,见一名头戴紫金冠,身穿绣金龙袍,年约二十岁的英伟少年正步入书房。王猛猛吃一惊,知是苻坚亲自到来,连忙俯身伏拜:“草民王猛,参见皇上。”

苻坚扶住王猛笑道:“先生一路辛苦,本应让先生先休息数日,但朕渴望先生已久,只因昨夜已晚,只好一大清早来叨扰先生,望先生不要见怪啊!”

王猛连连道:“皇上天恩,草民岂敢!”

苻坚扶着王猛在书案的左边第一个位置坐下,自己才当中而座,一行数人随后坐定。

苻坚肃然拱手道:“先生隐居华山,了然天下情势,今日特请先生一抒治秦长策。”说着便向王猛深深一躬:“望先生不吝赐教。”

王猛坦然拱手道:“不敢言教,但抒己见。”

苻坚正襟危坐,恭敬拱手道:“请先生教我。”

王猛环视了一下众人,最后将目光注视着苻坚道:“皇上是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当然真话!”

“秦有灭国之危。”

王猛一语既出,苻融、吕婆楼、梁平老、李威、权翼等人顿时脸色阴沉,面露不悦之容,连李靖也面带尴色地偷望了一下苻坚,见苻坚仍然正襟危坐,面色如常,仍是一脸等待赐教的模样,众人才稍稍放下心来。

苻坚态度诚恳道:“请先生直言,无需顾忌。”

王猛暗暗佩服,这位年轻君主气度非凡,确有过人之处。他侃侃而道:“当今天下,晋、燕、秦三国争雄,晋虽退保江东,然为天下正朔,民心思晋,天下士子多追随江东。燕国慕容王族名将辈出,自起辽东战无不胜,横扫石赵,消灭冉魏,燕主慕容俊入关称帝,迁都邺城,独霸中原,与我大秦划黄河流域而治。慕容俊雄才大略,大司马慕容恪、吴王慕容垂都是燕国不出世的名将,燕国占有七州,势力覆盖广大的中原地区,人口众多,物产丰饶,带甲百万,天下三占其二,是目前晋、燕、秦、凉四国最为强大的国家,燕主慕容俊有一统天下的宏图雄心,秦国接邻强大的燕国,是晋、燕两大强国攻击的首要目标。秦国占有关中险要,渭河、泾河、北洛河在秦境内一倾千里,并无险阻,乃上天恩赐的水利,但未见秦得渔盐航运之利。关中三河汇聚,沃野千里,却荒芜薄收,人民腹不裹食,秦川地区,地险民少,田业凋敝;举国氐族,不过二十万,连年征战,民疲国虚;民治松散,强藩在外,豪强贵族,各霸一方;内政法令,令不出城;兵权分散,君权乏力。以秦国目前的局面,国弱民疲,民心不稳,强藩眈视,君权无力,但有大战,各地强藩不从国府调遣,各自盘算,国先内乱,秦国以数万军队真能挡住晋、燕的大军吗?别说图霸称雄,恐怕不久就有灭顶的灾难。”

在座众人听后无不骇然,苻融、吕婆楼、梁平老、李威、权翼更是倒吸了一口凉气,王猛所言句句切中秦国当下时弊,如若处理不好,亡国绝非危言。

苻坚肃然道:“先生所言确是警国醒言,却如何可以改变?朝中重臣大多主张实行仁治德政,可使民心归附,江山永固,先生认为可否?”

王猛道:“治国之道,强国为本,国力的消长为兴亡根本。所谓国力,其一,人口众多,田业兴旺,百姓富庶;其二,国库充盈,兵甲强盛;其三,法令统一,举国同心。只有国力增长,百姓富足,推行王道仁政方有成效,否则只是图虚名而败实事。”

李靖听得出神,兴奋地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苻坚拍掌大笑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太傅果然妙语连珠,请问先生何良策可助秦强国?”

王猛神色坚毅:“强国必先变法,变法须从整顿吏治,发展民生开始。”

苻坚已被王猛的宏篇大论深深吸引,迫不及待道:“如何变法?请先生教我。”

“选拔人才,抵制权贵;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加强君权,清除藩患;不分华夷,胡汉融合。”

苻坚听到此处,精神陡然大振,目光炯炯道:“先生大才,勘透天下,煌煌大论,超越古今。”

王猛却长叹了一口气,轻轻摇头道:“只是,变法图强,谈可容易。”

苻坚霍然离座,向王猛深深一躬道:“请先生助我变法强秦,我决不负先生!”

王猛见苻坚有如此礼贤下士,慨然道:“秦国有明君如此,何愁不强!然推行变法必触动豪门强族的利益,没有同心同德、坚定不渝的君臣相知,法令就难以推行,变法难见成效。法行半途,不但不见其效,反会受其所害,君主没有彻底的决心,万不可行!”

左仆射李威一直都受苻坚尊重,也担心道:“推行法制如排山倒海,激起的阻力难以估计,稍有差池国运堪忧,君王一身担天下之责,不可不慎。”

右仆射梁平老也附和:“法家治国集大成者莫过于商鞅,为何秦帝国一统六国后,天下百姓都言秦政为暴  政,强大的秦帝国在一夜间崩塌,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王猛昂然而起,侃侃而道:“商君在嬴秦积贫之时推行法家之法,使秦国迅速强大,最终秦国灭六国而一统天下,赫赫功业千古无人能及。然法家的思想是重视法制,轻视教化,乱世可以强国,治世却过于严苛。法家乱世图强,集中君权是没有错的,在战争中,百姓的利益和国君的利益是一致的,可是战争不可能无限期地进行下去,这就决定了百姓与国君的利益分割,迟早是要到来的。秦一统天下后,国君可以持续获得巨大利益,而百姓在苛法下获利的渠道就难以存在了。所以商君之法适合于战时,而不完全适合于治时,尽头出现了,一些措施也就应该有所改变,只有让百姓获利,江山才可以永固。商君之法于列强大争之世,乃富民强国之法,但必须因势适变,使法成为惩不法之徒,护守法之众,则人人守法,人人拥法。”

苻坚拍手大笑:“这不正是太傅所讲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果然英雄所见略同。”

李靖与王猛不禁相视而笑。

阳平公苻融被王猛一番江河直下的长策所折服,他站起身来向王猛深深一躬道:“先生一番理论当真是高屋建瓴,要治国图强,不行法治,事不能为。”转身向苻坚道:“我祖、父两辈征战浴血数十年,消灭石赵残余,抗击晋朝大军,历尽艰辛,开创大业。苻生暴虐,民心背离,国家危亡之时,幸主上铲除暴君,救民于水火。然我氐族毕竟人口数量少,皇室贵族持功生骄,各地藩王手持重兵,未服朝廷法令,若不行变法,抵制权贵,使民获利,国家的前途可以预见,石赵足为前车之鉴。”

苻融情绪激昂,向苻坚伏地叩拜道:“臣弟恳请皇上,变法图强,不分华夷,胡汉融合,开创秦国太平盛世!”

苻坚大为动容,声音坚定道:“朕决意变法,图强秦国,请先生为我承担大任!”

王猛离座向苻坚拱手揖拜:“皇上决意变法,王猛万死不辞,然变法愈深,道路愈艰,王猛有三个条件,不知皇上是否可以做到?”

“先生请讲!”苻坚态度坚定。

“其一,实行变法,首先要有一批竭诚拥戴变法的官吏良臣,居于政府枢要职位,大力选拔、重用中原士子推行变法;其二,变法必触权贵利益,新法一旦推行,举国上下必须唯法是从,皇亲权贵若有违法与庶民同罪;其三,变法途中必受极大阻力,各级的利益集团会对国君和变法大臣施加层层压力,以阻挠变法。国君对变法主政的权臣要有坚定的信心,不受挑拨离间,否则君臣生疑,臣死令溃,变法断难成功。”

苻坚神色坚毅:“混一六合,以济苍生是朕一生追求的梦想,为此梦想,朕虽死不悔,万难莫阻。先生与我君臣相知,如刘备和诸葛亮,终我之世,决不负君!”

听此一言,王猛深深感受到了苻坚对自己的信任以及对变法的决心,更加确定了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伏地叩拜,坚定地道:“臣原为秦王推行变法,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三天之后,苻坚在未央宫登殿临朝,任命王猛为中书侍郎,负责立法机构,为国家立法院最高行政长官,任命太子太傅李靖为司隶校尉,负责掌控京城和京畿卫戍兵马,全力支持王猛变法,并正式下诏朝野正式推行新法。

(https://www.eexsvvw.cc/96603/39627918/)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