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之征战天下 > 第三十三节 狭路相逢

正月二十,洛阳战场阳光明媚,春风习习,经过昨日短暂的平静之后,王世充和窦建德再次发起了最猛烈的进攻。
  南边李靖援军并没有在到达伊川的第一时间发起攻击,而是就地扎营驻防,于是城墙外面的空地上就多了一座军寨,仿佛就是要伊川守军去告诉王世充,援军到了。
  李靖打的什么主意没人知道,照理来说他应该马上攻城,然后继续北上进逼正在攻洛阳城的王世充军队,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洛阳守军,减轻李世民的压力。
  可他却停兵驻扎在伊川城外,看那军寨的建造材料,清一水的碗口大圆木,几万人分批进山伐木,用时一天就搭建完成,既美观又结实,还配备了高台和几百架投石机。
  如此高调的作派,好像就是在告诉伊川守军,我不打你们,就是在这里堵路了,你们败了要往南退就必须经过伊川,我在这里守株待兔,等着你们过来。
  王世充一直都在关注着老巢蔡州的情况,他离开蔡州北上洛阳时留下了两万人马,南阳分了八千,其余一万二都部署在蔡州周边各县城,就算李唐要抄他后路,要攻取南阳、蔡州两地,也不是容易的事。
  可没想到的是,杜伏威投靠李唐,并和李靖联合在一起,只用了几天时间就横扫千军,如秋风扫落叶般连克南阳,蔡州数县,将他老巢插上了李唐军旗,彻底断了他的后路。
  之后又发生了朱元璋和赵匡胤背弃盟约撤军之事,本来他也打算撤军先夺回蔡州再说,刚好张须陀兵马的出现给了他借口,抽调了一万兵马援助东门,打算在他们打生打死时就抽身南撤。
  这种丢车保帅的作法他没有告诉任何人,正当他要宣布南撤命令时,东门那边传来了捷报,八牛弩偷袭李世民得手,身亡魂消了。
  他都不敢相信,立即叫来那名操控八牛弩的校尉当面询问,得到了最清楚的答案,李世民生死不知。
  窦建德那边应该也知道这一情况了,在王世充刚写好信时,斥候就带着窦建德的信过来了,询问他实际情况。
  王世充把信给了斥候,让他尽快送到北城去,信里的内容刚好能回答窦建德的问题。
  想撤军也难了,如果李世民身死,洛阳之战的胜负就出现了变数,被包围在城里的唐军消息传不出来,李渊所知道的洛阳情况远不如他知道的多。
  现在情况摆在面前,是接着撤军回去夺回蔡州还是继续猛攻洛阳,该如何选择呢?
  左右为难之际,窦建德的第二封信到了,他的意思是先启用城里的暗探,搞清楚李世民的情况再说,按他估计,此刻洛阳城里应该也乱成一锅粥了,待确切的消息传回来后再决定如何攻城。
  王世充考虑的多,李唐那些杀伤力巨大的冒火疙瘩,虽然只用了一次,但谁也不知道他们还有没有了,如果再来一轮那样的打击,自己这边的士气会被打垮,到时候别说攻城了,撤退都是奢望。
  窦建德肯定也想到了这点,但他信中并未提及,也不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
  既然有了办法,就先按他的办法试试,洛阳城作为东都,老早就在他的规划之中,暗探什么的岂会不派过来?此时正是他们起作用的时候。
  至于怎么通知他们和回传情报,他不管,斥候营的校尉自会有办法的。
  正月十九,为了等消息,洛阳战场竟然奇迹般的静了下来,诡异且合理。
  当晚亥时,斥候营校尉终于把情报送了过来,唐军对李世民的消息当然不会摆在明面上来,暗探进不了将军府,只能在门外查探,这一天共有三名军医先后七次进过将军府,每次都是匆匆而来,停留一柱香时间就离开了。
  怎么看都像是故意的,一天时间都没有闻到药味,不敢揣测李世民什么情况,只能据实回报。
  李唐军中的情况似乎有些异样,隐隐听到他们都在喊为太子殿下和死伤的兄弟们报仇之类的话。
  难题又摆在了王世充和窦建德面前,两人只得彻夜商议对策,最终决定明日全线进攻,不管能不能攻取洛阳,都要试试。
  于是,沉默了一天的战场又开始了怒号,这次会不会是最后的攻防了?
  李渊的圣旨很有意思,潼关的两万守军以罗士信为将,克日赶往洛阳,而把罗禹调到了潼关,说是在保安兵马未到前让他率五千精兵驻守潼关。
  李秀宁不明白父皇这是何意,执意也要搬到潼关去陪罗禹,却被李渊禁足,还让长孙小妹也搬到了驸马府,跟她一起安心养胎。
  罗禹很清楚李渊的打算,保安兵马南下长安集结再到潼关,至少需要半月,这半个月正好是李秀宁孕期最危险的时间,他怕两人青春年少不懂节制,如果在这期间忍受不住行了房事,很可能会出事。
  把罗禹调开驻守潼关,既能解决潼关守将问题,又能保护李秀宁和孩子,一举两得。
  这也不算违背他的承诺,罗禹并没有上战场,只是帮忙驻守潼关,待保安兵马一到就能回驸马府了。

  罗禹想通了其中的道理,安慰了李秀宁许久才让她放心,直到长孙小妹搬过来后,罗禹才在五百千牛卫军士的护卫下骑上战马往潼关赶去。
  其实现在的潼关并没有什么危险,东边的陕州在李唐控制之下,西边就是长安,如果不是李渊想得太多,本不必派罗禹过来的。
  罗士信变化很大,都能当一军主将了,从晋城分别后就没有再见过了,这次还是无缘一见,罗禹赶到潼关时,罗士信已率军走了半个时辰了。也不知道他母亲怎么样了,听说已搬到长安,有空得去看看她老人家。
  在这里还有一个好处,洛阳的情报都要经过潼关才传往长安,李渊还让薛礼把特战队编写的最新母本给了他,其意思已不言而喻,就是让罗禹也参与到洛阳战役中来,不用亲上沙场,意见总要提供些的。
  也就是说东边过来的情报罗禹是第一个知道的,他译出看完后还得写出意见一齐再送往长安。
  对罗禹来说,参与得有点深了,李渊这是想把罗禹推出来,为外孙的将来考虑了,他总有老去的一天,等他百年之后,不管是李世民还是李建成即位,李秀宁孩子的身份都会从外孙变成外甥。
  就算李秀宁这一胎是女娃,但总会有儿子的,外祖父也是祖父,为孩子多想点,也不愧对李秀宁为李家的付出。
  再往下就变成他孙子的姑表亲,虽不至于不认这门亲戚,但没有功劳的支撑,孩子的生活肯定不会好过,罗禹做为孩子的父亲,现在不积攒功劳更待何时。
  当然这是罗禹根据实情猜测的,李渊到底啥心思,谁又能完全猜透。
  杜伏威的心思也很难猜透,朱元璋在过了汝阳后竟折向南进军,看样子他不打算往汝州了,可杜伏威却依然率军往汝州赶去,想在汝州城西的蟒川峡谷中设下伏兵,静等朱元璋领兵过来。
  这一举动让军中校尉大为大解,这莽川峡谷里是晋时修建的一条官道,虽说地形险要,长达二十里,最宽处十丈左右,最窄处也有五丈,两侧高山耸立,猿猴难攀,是伏兵的理想之地。
  但这地方想要埋伏下两三万人马太难了,就算能埋伏进去,朱元璋不来这里,岂不是白费力气?
  杜伏威却笃定朱元璋一定会走这条路,到地方后,他带着七八名校尉实地勘察了地形,然后回营商讨如何埋伏。
  峡谷很长,可选择的伏兵地却很少,主要是山太高了,朱元璋能建国称制,总有他的过人之处,在冀南那种地形能坚持这么久不败,军事才能肯定不差,他真的会如杜伏威所料冒险走进这峡谷之中?
  就算他真要进峡谷,在进来之前肯定会派兵过来搜索,确认完全安全才会领兵前进,想要伏兵还不被发现,依这里的地形来说,根本就做不到。
  杜伏威想了很多种办法,都被自己否决了,从兵力上来说,朱元璋达七万,而他才两万七千,在峡谷外面去硬碰硬,肯定不会是对手。
  选择这里伏兵有赌博的成分,更多的却是无奈之举,至于为何笃定朱元璋会经过这里,杜伏威以为,如果朱元璋要东撤,他需要粮草,周边就汝州有粮草,其他县城都被他和李靖搬空了,这些消息朱元璋的斥候会打探出来告诉他。
  当初李靖得知朱元璋东撤后就已经在想办法设口袋阵了,他早年南下郴州时经过汝州,就把口袋阵的底部定在了这里,以粮草引朱元璋前来。
  可洛阳战事太急,不容他留下亲自指挥,就把任务交给了杜伏威。
  当朱元璋选择从汝阳南下后,杜伏威也奇怪,南边各县粮草满足不了他们的军需,难道他们在其他地方找到粮草了?
  吩咐特战队密切关注明军动向,他选择相信李靖的判断,北上汝州,把口袋阵先布置好。
  如今伏兵不可能了,只能等明军进谷后再从两边堵上去,峡谷的地形能很好的限制明军人数众多的优势,让他们摆不开阵形。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这峡谷里开战,才有机会赢得这场不设伏兵的伏击战,当然,由于他们比明军先到,可派出少部分人绕过高山,从缓升坡段爬上山顶,在上面用石头砸,也能很好的迷惑明军,打击明军士气。
  所有的部署都想好了,两头围堵的时间却不太好把握,明军七万兵马,全部进入峡谷也不可能,朱元璋看到这地形会作出什么决定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分兵而过就是很好的办法。
  口袋阵是设好了,要想扎紧袋口,捂住袋底,却也非易事,这场狭路相逢的仗还真的难打。
  杜伏威到底如何选择?

(https://www.eexsvvw.cc/95023/39481912/)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