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长兴二年正月初五,登州以北近海海面。
三艘尖底楼船在海面上漂浮着,中间一艘较大的楼船上,契丹人皇王耶律倍面色凝重,盯着前方的汪~洋目不转睛。
“突欲,登州方面还没有消息吗?”
突欲是耶律倍的契丹名字,此时耶律倍回头看去,只见一名僧侣走了过来,便笑着说道:“圆镜大师等不及了?”
耶律倍通音律、博闻强记、崇尚佛教,对于佛法甚是精通。这圆镜大师便是耶律倍身边的近臣,平日里常与耶律倍探讨佛学通宵达旦,深受耶律倍的信赖,算是耶律倍的智囊。
“阿弥陀佛!”
圆镜大师颂了一句佛号,说道:“登州这边的刺史据说是唐皇的义子李从燕,此人尚武略、性仁德,是个人物。只不过此番他为何始终不见咱们,按理说李从燕即便不愿接纳突欲,也应有所回应才是,为何总是让部下接待东古?”
圆镜大师口中所说的东古便是耶律东古,此人是耶律倍手下的心腹将领,为人有勇有谋,此番逃出契丹所带的四百部曲,便是此人麾下的精锐兵马。
耶律倍摇了摇头,说道:“也许是兹事体大,李从燕需要时间权衡利弊。我看咱们还是再等一等,如果明日还没有消息传回来,咱们便转投他处!”
正说话间,一艘小船出现在海面上,正朝着三艘楼船驶来,耶律倍望着船上竖起的红色旗帜,当即大笑起来:“哈哈!看来东古见到李刺史了。”
“阿弥陀佛!”
圆镜大师说道:“突欲要早做准备了,登岸之后,也好会一会登州的李刺史。”
“哈哈,这是自然!”
一个时辰之后,登州城以北三十里码头。
李从燕率部日夜兼程赶回了登州城,顾不上休息便找来李任、李魏询问了具体情况,恰巧当日便见到了前来递交国书和文牒的耶律东古。
李从燕与耶律东古见了一面,好言安抚了一番,而后便答应耶律倍的登岸请求。
此时李从燕站在码头上,身后是吴从汉、李任、李魏三人,码头上刺史府的各部参军也都身穿官服到齐,准备迎接耶律倍。
按照李从燕的安排,校尉王祖河率部在码头警戒,将闲杂人等全部驱散。此时一千几百名新军将士顶盔掼甲在码头上集结,这是李从燕为耶律倍准备的阅兵式,算是给耶律倍的一点“见面礼”。
很快,三艘楼船出现在李从燕等人的视野之中,这还是李从燕第一次直观的看到这个时代的海船。
只见三艘楼船的船体较宽,甲板上是三层高楼,船首是用于撞击敌船的羊首锤,在船体两侧则是数个用来近距离拍打敌船的拍杆。而那三艘楼船的前甲板上,还隐约能够看到弩炮或是投石机的影子。
李从燕观察了一会儿,暗道:“此时的战船远距离用弩炮、投石机,近距离用拍杆、弓弩,虽然与后世的战舰无法相比,但是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最强大的战舰了。”
此时李从燕的心中也产生了打造一支海军舰队的想法,不过随后又重重叹息一声:“唉!以一州之力不可能实现的,还是等等再说吧。”
就在李从燕东想西想的时候,三艘楼船缓缓靠岸了,李从燕带着李任、李魏、吴从汉上前相迎。
当耶律倍带着圆镜大师、耶律东古走下楼船的时候,李从燕开始仔细打量三人。
耶律倍身穿一件浅色的大唐圆领袍,看上去气度非凡如同文雅儒士一般,就连发式也是如同汉人一般蓄发,如果没人介绍的话,根本看不出耶律倍是一个契丹人。
而圆镜大师则是身材消瘦、面容慈祥,一看就是高僧模样。至于耶律东古则是见过李从燕的,此时没有戴帽子,则是典型的契丹人样貌,光秃秃的头顶上,只有两侧留有一撮头发,身上穿的也是契丹人的裹皮铁甲。
李从燕也带着众人上前相迎,随后耶律东古向双方互相介绍了一番,李从燕大笑着叉手行礼,说道:“登州刺史李从燕,见过契丹东丹国人皇王!人皇王一路舟船颠簸,辛苦了!”
耶律倍则施以契丹礼节,说道:“此番我等因故逃难至此,幸得李刺史不弃收留,耶律倍感激不尽!”
李从燕自然是寒暄客气了一阵,而后便引领耶律倍检阅了王祖河所部将士。
耶律倍三人随着李从燕走过大军方阵,只见一千几百名将士精神抖擞、士气如虹,组成的方阵整齐划一,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去,每一队都是一条笔直的线,让耶律倍三人惊叹不已。
特别是耶律东古,更是双眼放光,心中暗道:“都说唐兵暗弱,早已不复当年雄风,却不想在登州这里还能见到如此精悍的兵马,看来唐人即便衰弱了几分,但底蕴仍在,依旧不可小觑!”
而耶律倍则是心中暗喜:“如果唐兵大多如此,那我便可以高枕无忧了!”
同时,耶律倍心中也有了结交李从燕的想法,毕竟手中有这样一支强军,身份还是皇子加地方刺史,这样的人放到哪里都是一方豪杰,结交这样的英才百利而无一害!
阅兵结束之后,李从燕便和耶律倍等一众来到码头一侧,这里已经搭建起一个偌大的营帐,里面是李从燕设下的宴席。按照李从燕的命令,刺史府各部参军、新军校尉以上将领全部出席,在此为耶律倍接风洗尘。
席间,李从燕凭借自己后世一千多年的知识储备,与耶律倍大聊特聊,二人从治国治军之术聊到技术百工之能,从佛教文化聊到历史野闻,不管耶律倍探讨哪一方面的话题,李从燕都能轻松应对,而且对每个方面都颇有见解,让耶律倍大为惊叹,没想到李从燕竟然如此博学,当场将李从燕引为知己。
其实耶律倍哪里知道,李从燕见惯了后世的信息大爆炸,涉猎的知识面自然要比这个时代广袤得多,而且李从燕在后世怎么也算一个大学生,随便哪方面都能说出一些观点来,没有什么奇怪的。
圆镜大师和耶律东古心中更是震惊,在二人看来人皇王耶律倍可是整个契丹最为博学之人,就算放眼全天下也是人中翘楚,在学识方面少有敌手。可是今日耶律倍却遇到了比自己更为博学之人,李从燕抛出的一些话题,就连耶律倍也闻所未闻,而且还无法辩驳。
例如,李从燕与耶律倍在谈论孔子以仁德行天下的时候,李从燕就认为孔子之所以能够游历各国不光靠仁德,更是靠武力,彻底颠覆了众人对于孔子的印象。
“孔子本是山东人,身高九尺六寸,强悍有力,这样的体型就是山东壮汉,绝不会是文弱之人。而且孔子精通六艺,会驾车、会骑马、精通弓箭之道,而且常年剑不离手,对于剑术也颇为拿手。而且孔子身边又有七十二门徒、数千弟子,如此孔子岂是光有仁德的文弱之人?依我之见,孔子善仁德,可还有让别人心甘情愿坐下来,听他讲仁德的武力!”
这样一番言论,当场颠覆了耶律倍和所有人的世界观,可是仔细一琢磨,还无法反驳,因为李从燕所言句句属实,又处处合理。
而后众人又比较文才,在耶律倍的提一下,李从燕当场作词一首。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光武魏王,稍逊风骚。一代天骄,颉利可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李从燕将后世伟人的沁园春雪背诵了出来,将唐宗宋祖替换成了光武魏王,也就是刘秀和曹操,将成吉思汗替换成了突厥的颉利可汗。
这首词背诵完毕之后,整个酒宴鸦雀无声,随后猛地一声叫好,所有人都纷纷鼓掌,耶律倍更是兴奋的借来纸笔记录下来,在征求李从燕的同意后,将这首词贴身收藏了起来。
而后众人纷纷向李从燕敬酒,耶律倍与李从燕更是相谈甚欢。
酒过三巡之后,耶律倍犹豫了一下,便说道:“今日听李刺史一番话,耶律倍只觉得如同拨云见日,心中甚喜。如李刺史不嫌弃,耶律倍想与李刺史多多来往,日后也好有个照应。”
李从燕笑着说道:“这是自然!今后人皇王在大唐境内有了难处,我自当接近而为。”
“日后李刺史有用得着我耶律倍的地方,大可派人来说,耶律倍也一定赴汤蹈火,绝无怨言!”
二人说完之后相视一笑,一场政治交易便在谈笑间约定,宴席的气氛达到最高点,众人纷纷互相敬酒,好不热闹。
而后,李从燕趁机询问了一下契丹方面的情况,对此耶律倍也是知无不言。
“如今契丹国主耶律德光乃是太祖次子,是我的弟弟,由我母亲述律平扶上了皇位,这也是导致此番我被迫出走的根源。”
说到这里,耶律倍叹息一声,将心中的不满和委屈压制住,继续说着契丹的情况,李从燕也是认真听着,毕竟自己将来必将与契丹碰面,此时正是了解这个敌手的好机会。
“耶律德光挑选各部精锐定名为皮室军,皮室的意思是金刚,意为这支兵马坚如金铁。开始皮室军始置左、右皮室详稳,或称南、北皮室详稳,详稳就是将军,分领左、右二军。后又增设黄皮室详稳、敌烈皮室详稳等职,掌管由室韦、敌烈诸部组成的皮室军。皮室军内,往往又以鸷鸟猛禽名称为号,分称鹰军、龙军、凤军、虎军、熊军、铁鸽子军、鹘军等,共三万骑。轮番入直宫帐,并分驻契丹都城及边陲要地,成为戍守作战的劲旅。”
李从燕牢牢记住这些,契丹人的皮室军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在这个时代算是最强的劲旅。不过李从燕对皮室军并没有多少畏惧,心中反而有一丝期待:“等到我与契丹人对垒之时,是我手中以科技和后世经验打造的强军厉害,还是契丹人的皮室军厉害?”
当日深夜,众人宴散而去,李从燕将耶律倍和圆镜大师、耶律东古安顿在刺史府内,命人将船上的四百契丹士兵安顿在登州城以西,命其就地安营扎寨。
次日,李从燕派出快马飞奔洛阳城,向朝廷禀报此事。
(https://www.eexsvvw.cc/95022/40163266/)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