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何谓接地气?”
李世民闻言,面露不解之色。
“这接地气,顾名思义,便是要贴近老百姓。”
李晟不慌不忙的解释道:“以前的读书人,都是世家、是豪门、是贵族,这些人掌握话语权,追求的是阳春白雪!”
“但现在不同!”
“咱们要教育的,是基层的良家子、是老百姓。”
“你跟这帮人讲什么阳春白雪,那无异于是对牛弹琴,是焚琴煮鹤。而且老百姓每天种地上工,一个个累得够呛,也没那功夫听什么之乎者也。”
“对百姓们而言,他们要听的不是什么泛泛而谈的大道理,而是切身实际体会,是一个个新奇有理的故事!”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百姓们的学习动力!”
“而在讲故事上,这天下恐怕没有人会比说书人更适合的人了吧?”李晟轻笑说道。
“有点道理。”
听完李晟的解释,李世民不由的连连点头:“那些说书人讲故事、讲话本,一说就是一圈老百姓围着听,的确十分适合。”
“说是这么说,但这些人的身份未免也太……”
长孙无忌还是有些不情愿,皱眉道:“这群说书人本就不学无术,学问功底差的太远,让他们去讲授,难免曲解歪解……到时候弄出孔孟不分、桀纣不辩的事情,岂不是南辕北辙?”
“辅机所言,不无道理。”
李世民迟疑一下,微微点头赞同。
长孙无忌所言的事情,严格来说并非杞人忧天。
毕竟,学术流传的过程中,一旦出现不同的解释,就很可能逐渐变得歪曲。
始皇焚书后,大量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经典被焚毁,只能凭借口口相传来传播。
等待汉代后,流传下来的儒经就已经出现了多种版本。
一个诗经的解释,就有韩诗、齐诗、鲁诗、毛诗等各种版本。
各家各执一词,各样解释。
甚至相互抵牾,形成对立。
这严重导致了汉儒的派系林立。
等到唐初,更是各个经文世家,都有各自的版本解释。
十分混杂。
对朝廷而言。
这样的情况,显然并不适合统一思想。
李晟自然明白长孙无忌所担心的是什么。
李晟不忧反喜,笑道:“孙伯伯,我倒是觉得,如果能出现各种解释,反倒是好事儿啊!”
“好事儿?”
长孙无忌顿时面露不解:“这怎么能是好事儿呢?”
“这当然是好事了!”
李晟笑道:“岂不闻汉家自有法度,霸王道杂之。若没有霸王道,宣帝还怎么杂之?”
李晟来自后世,自然知道一定程度的思想自由,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尤其是对儒学而言。
汉儒经学早就已经陷入了死胡同,难以走出新路。
甚至都搞出了玄学这种四不像。
儒学已经走到了一个急需变革的十字路口。
后世,率先走到这个十字路口的人,叫韩愈。
变革的结果,是走出了“古文运动”的新路子。
只不过,韩愈的时代,大唐已经走了日暮西山,无力将这股变革持续下去。
而后继者的宋儒,在面对千年变局、困守东南的局势下,却走到了理学道路上。
原本面向现世、积极入世的儒学。
却变成了“存天理灭人欲”保守之学。
彻底将儒学学风带歪了。
直到王阳明扌岛鼓出了心学、明末三大家发扬了实学,才勉强重新走回正途。
蓦然回首。
却已经是千年之后。
它本以为自己有机会重新走出新生。
却没想到,紧接而来的窒息时代。
直接掐断了这条儒学的自我修正之路。
此后,伴随着西学入侵,儒学再无复兴希望的可能。
它早已然步履瞒珊。
被时代所抛弃。
每每使后来者扼腕叹息。
追忆往昔。
一切开始原因,似乎只是韩愈来的迟了一点。
但如果,古文运动发生的时间,稍稍提前那么一点呢?
发生在如日中天的盛唐呢?
情况,是否会有变化?
儒学又是否会走上抛弃现实、自我保守、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之路呢?
李晟不知道。
但他想试试。
“汉家自有法度,霸王道杂之。”
长孙无忌闻言,哭笑不得道:“这是宣帝所言儒法兼用之理,岂能是你这么胡乱解释的?”
“小子不学无术,让伯伯见笑了。”
李晟无所谓的耸耸肩:“但理的确是这么个理,这就跟打架一样,不打一架,怎么才能知道谁对谁错、谁强谁弱?等这群人打出个狗脑子,谁更强岂不是一目了然?”
李晟这番胡言乱语。
直听得长孙无忌一阵头大,教训道:“你这孩子,胡搅蛮缠,这圣人之学,怎么能跟打架一样,这圣人之学乃是历代圣贤治国理政的至理……”
“辅机不必多言的。”
李世民的思维,比长孙无忌无疑要更开明一下,当即抬手阻止了长孙无忌的说教,笑道:“晟儿这话虽糙,理却不糙。不经历百家争鸣、何来独尊儒术?”
“对,就是这个道理!”
李晟闻言,连连点头。
不经历思想大论战,这思想是统一不起来的。
相比大汉。
这也是大唐所欠缺的。
《五经正义》这种没经过论战的东西,根本撑不起官学的地位。
唐代经学,基本还是继承汉儒义疏之学那老一套。
笃守古义,无取新奇。
各承师传,不凭胸臆。
连佛教、道教这种宗教,都能过来踩两脚。
堪称学术奇葩。
但如果不去强求官学的统一,彻底放开古板的儒学。
在相对宽松的氛围里,说不定还能走出一两个韩愈式的人物,振臂一呼,把儒家的思想和视角,重新回到社会现实。
毕竟,盛唐天下,那绝对是人才济济。
别的不说。
真当五门七望里,都是腐朽透顶的蛀虫不成?
须知,初唐四杰除了骆宾王这个“寒门”,那可都是正儿八经的世家子弟!
再加上如今,铜板印刷、新唐书店的横空出世。
读书成本大幅下降。
平头老百姓也能读书。
就是再穷,总也能冒头一两个不是。
这初唐四杰扩充一下。
四十杰……
四百杰……
总能找到一条真正的唐儒之道。
而前提条件。
便是这百家争鸣。
(https://www.eexsvvw.cc/94387/145539008/)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