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科幻小说 > 金氏钗黛—解红楼金书 > 第1章 前提(一些废话,但是很重要)

金庸和红楼梦的联系要从他年少时说起,他系出名门,家学深厚,大概十二岁起,受其母影响开始读红楼梦。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武侠小说在香港盛行,当时梁羽生在新晚报连载武侠小说,非常火爆,1955年的时候,梁羽生出差,为了不让版面断档,报社就让当时也在新晚报供职的金庸临时顶上,金庸遂开始了自己第一本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的创作。

        后来他自己说:“在写《书剑恩仇录》之前,我的确从未写过任何小说,短篇的也没有写过。那时不但会受《水浒传》的影响,事实上也必然受到了许多外国小说、中国小说的影响。有时不知怎样写好,不知不觉,就会模仿人家。模仿《红楼梦》的地方也有,模仿《水浒传》的地方也有”

        所以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书剑恩仇录》里模仿《红楼梦》的痕迹。

        比如在描写霍青桐的容貌时,不仅用词一样,连行文也是和红楼梦一样的古法。

        金庸描写霍青桐:“当真是丽若春梅绽雪,神如秋蕙披霜,两颊融融,霞映澄塘,双目晶晶,月射寒江。”

        在《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贾宝玉眼中的警幻仙姑:“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金庸后来跟王蒙谈到自己第一部小说创作时还说:

        “有时不知怎样写好,不知不觉,就会模仿人家。模仿《红楼梦》的地方也有,模仿《水浒》的也有。我想你一定看到,陈家洛的丫头喂他吃东西,就是抄《红楼梦》的。你是研究《红楼梦》的专家,一定会说抄得不好。”

        很明显由于《书剑恩仇录》是金庸临时上阵,第一次创造小说又捉急,所以借鉴红楼就流于表面,不如后期在写作手法上得其精髓的自如和娴熟。

        而且大家发现了没有,金庸借鉴红楼梦,多在描写女子以及写情方面,他也说过关于《书剑恩仇录》江湖的描写,主要借鉴的是水浒。

        以上只是举了两个例子,事实上,在金书中,可以找到很多和红楼梦相似之处,就不在这章一一赘述了。

        金庸多次讲过:“我崇拜女性,女孩子与我们男人相比,好像在道德方面平均要高一点。”诸如此类的观点。

        红楼梦中贾宝玉认为:“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因有这个呆念在心,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混沌浊物,可有可无。”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也曾明白指出,此书盖为女儿作传,“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因此才演出一段怀金悼玉的红楼故事。

        由此可见,金庸对于女性的看法,和曹雪芹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很难说没有受到红楼梦影响。

        所以说金庸写女孩子和写情受红楼梦影响,并非我胡乱拉扯,牵强附会,其本人多次提及,是有依据的,金老对红楼梦这本书的重视,从他和王蒙的对话中可见一斑:

        在2004年的时候,金庸曾和王蒙,应香港三联书店、香港作家协会和明报月刊之邀,以对话的形式畅论《红楼梦》。《小说界》2004年第二期全文刊登了这次精彩的对话。

        金庸开口就说:“清朝流行一句话,开卷不读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就算你四书五经、论语、孟子读了很多,你不读《红楼梦》的话,你的知识还不够。”由此可见金庸对《红楼梦》评价之高。

        对于高鹗所续后四十回的看法时:

        金庸笑言第一次只看了两回就不看了,后来再看还是觉得差劲。

        曹雪芹为什么要“真事隐”

        金庸认为:“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不是写了给人家看的,也不是对社会有责任;他把很多政治事件隐藏起来托词“贾雨村言”,表示他说的全是假的。他花那么多时间精力写这本书到底什么目的、动机呢?我猜是家族从兴旺到衰败以后,他在家无聊就把过去的经历记录下来。写他自己的事情太明显,就隐藏起来,假托一下,还是为了自己娱乐自己。”

        所以金庸这样的理解,是不是说明他也会借鉴这种“真事隐”写法,因为写自己的事情情感太明显,就隐藏起来呢?

        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看法:

        金庸:“在美国有人问我,为什么喜欢女孩子?过去男人讲究功名,现在讲事业、讲名气、讲地位。但女孩子不一样,女孩子讲爱情,讲哪个人爱我,我爱他,为他牺牲一切都可以。人家为什么不喜欢薛宝钗?就是因为她讲社会地位、讲财产、讲权力。林黛玉就瞧不起那些珍贵的串珠,看不起名誉地位。薛宝钗不受人喜欢,在于她更热衷这些!”

        其实勿论男女,金书的主体思想也更看重自由、洒脱和个性解放,比起上进,金庸更欣赏无为而为、淡泊名利的隐者,而厌弃那些追逐名利之人。

        私以为一部真正好的作品,一定刻画了真实人性,那么它一定和人性一样,具有两面性,读者能看到的往往是美丽的一面,而只有看到隐藏在美丽背后的另一面,才算真正读懂了作品,读懂了作品里的人物。

        金庸创作武侠小说时,武侠小说的受众从老到小,三教九流各个阶层的人都有,可以说是地道的通俗文学,真正的学者是不屑于写的,以金庸深厚的国学功底和才华,空降写武侠小说,就是降维打击,因此第一部作品方一面世,就一炮而红。

        为什么呢?因为一部好作品,就像陈酿的美酒,即使喝的人不懂酒,说不出门道,可是一入口,还是会口舌留甘,回味无穷,跟普通的劣酒大相径庭。

        但是也因为当初大家都是当通俗文学看,也就看个红火热闹,理解就很表层,尤其是香港娱乐界按照当时大众的理解,拍成影视作品后,更是使金书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

        比如市面都流传夏梦是小龙女原型,又比如小龙女就等于冰清玉洁,杨龙恋就是旷世绝恋,等等观点天经地义,不容置喙,你若问为什么,并没有人能给出原因。谁若有新的解读,或者更深层次的认识,都会受到成见的挑战和围攻,因为金书属实受众太广,已经形成了饭圈生态。

        虽然金书被翻拍了很多影视版本,但是基本都是在最初的版本基础上照本宣科,毫无新意和进步,仿佛当初第一批受众的理解,就是金科玉律,不可未违背。

        当初那批读者有多厉害,小说连载期间,因为情节不合自己之意,据说给金庸寄刀片,砸玻璃,威胁不买明报的事情都干过,而金庸写武侠小说,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卖明报,所以这无疑又给了金庸一个“真事隐”的理由。

        随着社会的发展,读者的受教育程度无疑比当初高了很多,而对金书的解读,以及影视翻拍,还停留在过去,止步不前,可以说是一种怪象,但是我相信通过有金迷不断的努力,一定可以迎来一个金书崭新的时代。

        我写这本书,就是想尽一些绵薄之力,也希望可以和更多金迷交流,点滴成流,终汇成海。

(https://www.eexsvvw.cc/93562/30176510/)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