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朱标:迁都北平?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自从朱标那日对他们兄弟俩说出那番话之后,他们就彻底绝望了。
虽然他们不知道这一切究竟是为何,但朱标那番话足以让他们细思极恐!
“是九弟来了么?”
就在这时,朱标的声音突然从寝殿内响了起来。
“大哥,臣弟来看你了。”
朱栎也是冲着里面回了一声,同时将放在兄弟俩肩头的双手又给收了回来。
朱允炆兄弟俩这才长松了一口气,如蒙大赦一般。
不知不觉,冷汗都快把他们后背的衣物给浸湿了。
巧合的是,御医这时刚好将要煎好,送来了朱标的寝殿门口。
“给本王,你先退下吧。”
朱栎直接将药从御医手中接了过来,对着御医淡淡地吩咐道。
“是!”
那御医恭敬地答应了一声,赶忙退走。
“本王先去见见你们父亲,药本王就先拿走了。”
朱栎对着兄弟俩笑了笑,随即就进了朱标的寝殿当中。
很快,朱栎就看到了躺在床榻上的朱标。
“臣弟见过大哥!”
朱栎主动打了个招呼,却见今日朱标的起色虽然比前几天也好了不少,但还是不如昨日婚宴上的时候了。
当真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啊!
“咱兄弟俩不必如此客气,过来坐吧。”
朱标挤出了一丝笑意,冲着朱栎招了招手。
“大哥还是先吃药吧,吃完药咱们再好好聊聊。”
朱栎说着,亲自拿着汤勺十分悉心地将要吹了吹,这才送到了朱标的最边上。
“麻烦九弟了!”
朱标倒是没有拒绝,眼中更多的是释然之色。
如果不是胜在帝王家,想必他们兄弟俩的感情应该是极好的吧?
好在现在这个结果也算不错。
他已经别无所求了。
只希望自己去了之后,朱栎能够善待朱允炆兄弟俩,他就已经很知足了。
“大哥刚刚才说兄弟俩不该客气呢,你跟我客气啥?”
朱栎责备了一句,随后一口一口的将药给朱标喂了下去。
“这药可真够苦的。咱有时候就在想,干脆直接闭眼得了16,何苦还要遭这个罪?”
喝完药,朱标躺在床上缓了口气,随即摇头苦笑了起来。
“大哥说的哪里话?良药苦口,有御医在,大哥的病肯定能很快好起来的!”
朱栎嘴上这般说着,心头却是无奈。
他知道朱标即将面临的命运,此刻顶多也就是说两句宽心话罢了。
“咱自己的身子,咱自己心里清楚。只希望老九记得当日答应过大哥的事情,大哥就承你的情,念你的好!”
朱标微微摇头,随即一脸认真地说道。
朱栎自然知道朱标说的是什么。
“放心吧大哥,不管日后如何,我都会好好照顾他们。”
朱栎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能够理解朱标,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有你这句话咱就放心了,咱相信你。”
朱标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话锋一转道:“咱这一次代父皇巡视陕西,一来是调查你二哥在藩地的所作所为,二来则是考察迁都西安的可行性。”
“咱现在身体已然如此,怕是没办法替父皇分忧了。”
“父皇年龄大了,以后还得靠你多给父皇分忧了。”
朱栎闻言,却是微微皱眉。
“大哥,二哥的事情有结论了?”
相比于迁都西安,他更好奇的是关于秦王朱樉的消息。
他自然也听出了朱标话里的意思,这是希望自己拉朱樉一把,替他求个情啊!
实话说,朱标作为太子,也作为众皇子的老大,还是十分称职的。
只要你不存在谋夺太子之位的心思,他必然以大哥的身份真心待你。
“你二哥有些作为的确混账了一些,其实咱有时候想起来都恨不得剐了他!”
“可父皇毕竟年纪大了!”
“即便不考虑老二,也得考虑咱爹啊!”
朱标语重心长地解释道。
朱栎闻言,心头也是一阵触动。
其实朱元璋的晚年可以说十分悲剧。
他记得在朱元璋驾崩之前,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就相继离世了。
再加上朱标早逝,老爷子一次一次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楚,怕也是疼在心头无人能知啊!
朱标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怕是也知道自己命不久矣。
若他去后,朱元璋必然会伤心。
如果再加上一个朱樉的糟心事,他怕老爷子会顶不住啊!
“大哥放心,二哥的事情交给我爸,回头我会向父皇求情。到底是亲儿子,再过分父皇也下不去手的!”
沉默了片刻,朱栎便点头答应了下来。
“你能这样想,大哥就放心了。”
朱标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
“大哥也尽可放宽心。或许用不着我,你很快就能好起来的。”
朱栎看着朱标的模样,心里也是一阵不忍。
他不认为自己是个容易心软的人。
或许是因为朱标此刻对于朱樉这个兄弟的举动,才会让他心生感慨吧。
“不说这些,还是说说迁都西安的事情。咱这一次去陕西考察之后,确定了一套可行的方案,你且看看。”
朱标说完,就将床头放着的一份厚厚的奏折递到了朱栎面前。
朱栎也没有拒绝,到底是朱标努力之后的心血,虽然他不赞成迁都西安,但他也该对此保持应有的尊重。
其实在朱栎看来,北平才是最适合大明迁都的地点。
在这个问题上,他和朱棣的想法是一致的。
耐着性子将朱标的这份方案看完,朱栎就发现朱标正用一种期待的目光看着他,显然是等着他发表自己的看法。
看完朱标的方案,不得不说,朱标的确是用了心思的。
而且其中有很多建议都十分的亮眼。
“大哥,你这套方案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迁都西安,也确有其可行性。”
“但是臣弟这边也有不同的看法,你想不想听听?”
朱标的眼中闪过了一抹失望之色,但很快又对朱栎所言产生了些许的好奇。
沉默了片刻,朱标点头说道:“你且说说看。”
“都城乃是一个皇朝的政治中心,也是一国的心脏和命脉所在。所以迁都往往标志着重大的格局调整,轻易马虎不得。”
朱栎一脸认真地解释道。
朱标闻言,有些诧异,似乎是没有想到这番话居然会是从老九口中说出来的。
但他并不否认这番话,反而觉得很有道理。
“继续说。”
朱标见到朱栎停顿了下来,不由催促道。
“因此,迁都毫无疑问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事关国运根本,必须慎之又慎。大哥所写的这份方案,本身没有问题,但最大的问题是方向错了。”
“上一次在家宴上,大哥提出了迁都西安之事,回去之后臣弟也曾想过这个问题。如果非要迁都不可,臣弟以为北平会比西安更加合适。”
朱栎继续解释道。
朱标闻言,眉头不由皱了起来:“何以见得?”
毕竟是自己耗费数月时间努力出来的成果,就这样被否决了,自然是不甘心的。
“世人皆知北平在防御塞北北元残部的战略地位,也是北方九镇当中最为重要的位置。”
“北平距离漠北较近,漠北有任何异动,北平都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更重要的是北平南面地处平原,从南方调兵更为迅速。而西安则不然。”
“就拿如今的应,北平若有情况,至少要三日左右才能收到消息,但是西安若有情况,这个时间就会推迟到五日。”
“这其中不光是信息传递的时间差,也能从侧面印证从应天出兵的速度。往北平肯定是最快的!”
“所以臣弟以为,再考虑是否迁都一地之前,得通盘考虑大明整体的条件、地形以及战略重心。”
“迁都西安不是不行,这方案也十分详细,完全有可行性。单位和不能把这份方案换个方式作用在北平府呢?”
朱栎这一番话出口,朱标心头震动的同时,更是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他震惊于朱栎居然想把国都迁往北平,更没想到的是自己的眼光居然不如这个九弟。
朱栎的话让他意识到了迁都西安问题的根本。
他之前一直想着该如何把国都迁往西安,迁往西安之后又该如何建设。
但他一开始就错了。
仅仅是因为西安并非是最好的选择。
通俗点说,就是他站的高度还不够,没能通盘考虑全局,仅限于西安一地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大哥应该知道,寻常耕作的佃户每年必须辛苦劳作,才能给地主交上租子。不论风调雨顺还是天灾人祸,他们都得兢兢业业,终日劳作。哪怕家中有存粮,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是为何?”
朱栎自然看出了朱标心头所想,于是又继续提醒道。
“因为他们有忧患意识,他们很清楚,眼前的顺境或者逆境代表不了将来,为了不饿肚子,他们在和顺境时越发勤劳耕作,多存余粮,如此灾年时才不至于饿死。”
“民间有句俗话,叫风水轮流转,未遇之时多绸缪,困境时才能生存下去!”
“当初父亲定都在南京应天府,一则是因为咱们老朱家就是从这里开始发迹,定都南京有归属感。二则是南京地处江南繁华富庶之地,商业发达,交通便利,国库不虞钱粮,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稳定人心。”
“三则是因为张士诚、陈友谅一战定乾坤,举国思安,统一天下急需大义名分,更多是仓促之下的无奈之举。因为当时定都南京能够最快的稳定人心。”
“可是大哥,你有没有想过,自古定都南京这,从东吴到南朝,再到南唐,国祚鲜有百年,这是为什么?”
“因为皇帝和大臣们只看到了眼前的繁华,而繁华则消磨了人的意志,失去了进取之心。”
“一个没有了进取之心和忧患意识的朝廷,其结果必然是被被人消灭亡国!反观那些将国都定在离边境较近的朝代,如汉之洛扬,唐之长安,他们却能使国祚绵长数百年!”
听到这里,朱标更是目瞪口呆,不禁追问道:“这又是为何?”
“因为忧患意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能懈怠,不能享乐,不能掉以轻心。要消除眼皮底下的外族威胁,就必须不断的进取开拓,将眼皮底下的敌人赶走,赶得远远的,令自己不再处于危险的境地之下。”
“这样的进取心造就了汉唐声势,致令国力昌盛,万邦臣服!”
“从这点出发,迁都边境重镇势在必行!”
“那么接下来就是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
“北平曾经是元朝大都,也是现在四哥的燕王府所在。迁都北平的话,不必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国库的负担会降到最低。”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北平地处边境,时常与鞑靼人,瓦剌人还有北元的其余残部交战,大明立国以来,一直布置重兵防守,而大哥应该知道,兵权是个敏感的东西。”
朱栎一脸严肃地提醒道。
朱标听到这里,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心头大为触动。
是啊,兵权是个非常敏感的东西,毕竟你老九有了兵权在手,都敢把大哥的东宫给围起来340了…
“父皇现在已经将兵权叫在你手,若是你北上出征,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或可向附近藩王调兵。”
朱标想了想,还是对着朱栎叮嘱了一句。
“还不至于如此。我实话与大哥说,臣弟有信心用一万人就横扫漠北。”
朱栎却是一脸自信地摇头。
朱标看着此刻斗志昂扬的朱栎,眼中闪过了一抹惊讶,但很快又释然了。
他想起了朱元璋对他说的那些老九未来会发生的事情,也不由自嘲地一笑。
“继续刚才的话题。若将国都定在北平,便可以由天子直接掌握兵权,不使兵权旁落,这对朝廷和天子也是大有好处。”
“我大明若是迁都北平后,必然要奉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之国策。煌煌北凉镇魂歌,三十万英魂护国门!穿我汉衣裳,嫁我汉儿郎,日月山河还在,大明定然永传于世!”
说到这里,朱栎已经站起身来,整个人身上散发出来一股睥睨天下,舍我其谁的气势!
朱标瞪圆了眼睛,呆愣愣地盯着朱栎。
朱栎方才的一席话,简直是振聋发聩,在他的脑海里久久荡漾!
好一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老九居然能说出这番豪言壮志,大明江山交在他的手中,还愁不兴盛么?
这一刻,朱标是打心眼里对父亲朱元璋的决定表示了认同!
“你说的没错。”
“南方扬州一带,都是富庶之地,可北方呢?北方经历了那些草原贼元的践踏,不管死掉的大明守疆士卒,还是大明百姓,统计以来绝不会少于三十万!”
“难怪父皇如此喜欢九弟,就连我这个当大哥的也不如你啊!”
许久,朱标缓缓开口,最后长叹一声。
“大哥,半月后臣弟将会带兵出征,你估摸着也听到了许多大臣的流言蜚语,你是不是内心也觉得臣弟就是想着出去溜达溜达,去北方捞功绩?”
朱栎这时盯着朱标,一脸认真地询问道。
朱标闻言,不由沉默了下来。
他的确听到了这样的说法,甚至他自己都是这样认为的。
但现在他知道,所有人都错了!
“错了!他们都错了!”
“臣弟要做的事情,远比那点功绩重要得多。时间会证明,臣弟去北方绝不会只是溜达一圈,捞捞功绩而已。”
“臣弟想做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
朱栎一番话说得掷地有声,无形中更是霸气外露,隐隐透着一股帝王一般的气势。
这一刻,朱标再次动容。
分割线
ps:!!!求月票!!!求评价票!!!!
(https://www.eexsvvw.cc/92991/30201823/)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