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众亲王之首
连皇后在此之前都不知情。
唐娴没有入宫,这件事唐家就不能对外提,一方面是为了避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顾全皇家颜面。
云清欢在太后宫里,已经见识到了什么是君心不可违,她母亲虽然不是婉拒的皇帝,但太后同样代表了皇权,两次婉拒已经是极为大胆了,若事后再重提起,难免有伤皇家的体面。
这对唐家来说也是一件危险的事。
所以,缄口不提,假装这件事不曾发生过,才是最好最正确的选择。
云清欢恍然大悟。
随即她思维发散开来,又想到了皇帝审视她的那个眼神。
她常听人说,她长得像母亲唐娴。
难道……
皇帝打量的眼神,也是因为她长相容貌相似生母,勾起了皇帝的回忆和不快?所以眼神里才带着些微冷意吗?
云清欢不知为何,有一种后知后觉的悚然。
她抿了抿唇,“多谢王爷提醒,我明白了。”
以后,还是尽量少出现在皇帝面前吧。
不管皇帝心里怎么想,她该避就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萧执砚又问道:“太后怎么突然想起找你进宫看诊了?”
“太后是突然传召的,我也吓了一跳,听秀春姑姑说,是因为三皇子在皇上面前夸赞了我的医术,皇上与太后商量义诊时就提到了,让太后想起了我母亲侍奉的旧事,才召我进宫的。”
云清欢秀眉微蹙,“我在想着,是不是皇上也有意让我也参与义诊,才让太后召见我,试一试我的医术?”
萧执砚闻言略微挑眉,“有可能,但本王觉得,这应该不是皇上自己的意思。”
“那是谁的意思?”云清欢愣了下,抬头看他。
萧执砚问道:“这主意是谁提的?”
“三皇子提的。”
“他无端端的,为何要在皇上面前夸赞你的医术?”
萧执砚语气有些微冷,“义诊即便要办,也是太医院负责,你非朝廷中人,又是女子,这种事论理与你本不相干。”
若不是三皇子在皇帝面前提了那一嘴,皇帝基本不可能想到云清欢身上,她本身的身份离这些事情太远了,也不适合参与。
云清欢怔了一下。
她原本以为,三皇子称赞她的医术,只是因为保安堂的事情随口一提,是皇帝动了心思,才跟太后提起了这件事。
但被萧执砚这样一说,她才突然反应过来,她把因果搞反了。
在皇帝面前,就没有所谓的“随口一提”,任何人,包括皇子,一言一行也肯定是经过仔细思量的。
那问题来了,三皇子是出于什么思量,才要在皇帝面前夸赞她的医术?把她拉进这不相干的事情中?
答案一瞬间就浮出了脑海。
云清欢喃喃道:“……是因为唐家?”
保安堂发生的事情,让原本对云清欢不熟悉的三皇子,得知了两件事情。
第一,是云清欢从小跟随唐家学医,有医术在身。
第二,是唐家很重视她这个外孙女,并不把她当外人看。
这两件事都很重要。
因为在这之前,只有太子知道,三皇子却不知道,所以在太子极力促成云清欢和萧衍的婚事,通过她来笼络唐家的时候,三皇子因为不知内情而冷眼旁观,错过了阻挠的机会,让太子抢先一步和唐家拉上了线。
三皇子由此落了下风。
但经过保安堂的事情后,三皇子得知了和太子一样的情报,自然而然就会意识到,自己已经落后了太子一截。
所以,三皇子一定会想办法拉平差距,要么破坏太子和唐家的关系,要么自己和唐家拉近关系,为的就是和太子重新站在一条起跑线上。
三皇子提出的义诊,就是强行和唐家合作,而把云清欢拉扯进来,归根究底还是因为唐家。
萧执砚没有就着唐家的话往下说,却提到了其他方面,“义诊的事是三皇子提的,皇上却交给了淮王主办,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云清欢道:“这点,皇上不是在太后宫里说了吗?因为三皇子年纪小,皇上不放心,才交给了更年长的淮王?”
这个理由是说得过去的。
虽然淮王也没比三皇子年长太多,但在辈分上,却是三皇子的皇叔,跟萧执砚是同一个辈分。
由长辈带头,小辈跟着辅佐,也是很常见的模式。
所以云清欢并没有起疑。
萧执砚淡淡道:“淮王只比本王大八岁,年长老三~不过十岁,而且从成年入朝之后,就从未担当过实职,没有真正办过一件政事,要说三皇子年少经验不足,淮王只会比他更缺乏经验。”
至少在三皇子成年之前,还是在朝中各部历练过的,跟着办过一些差事,只是主要负责的不是他而已。
单论朝事经验来说,三皇子明显更在淮王之上。
但这种事情只有朝堂上的人才知道,云清欢这种女眷是不知道的。
所以,皇帝这个理由其实说不通,但太后和云清欢都没有听出端倪。
她微蹙眉心,“皇上一再强调此事关系重大,又是为太后祈福,又关系到皇家颜面,既然淮王并没有办事经验,皇上……为什么会把义诊的事交给他负责?”
萧执砚意味深长地道:“因为他是京中唯一尚存的亲王。”
“唯一?”云清欢看向他,调侃道,“王爷这是把自己排除出去了?”
要论亲王,摄政王才是众亲王之首。
淮王是远远比不上的。
萧执砚眼底有冷沉的情绪,淡淡道:“本王的爵位属于世袭,源于开国之初,与寻常亲王爵位不甚相似。”
这点云清欢是知道的,她点点头,“我听说摄政王府是当年大邺立国时,开国先祖皇帝特设的,意在辅佐帝王,匡扶朝政,必要时甚至可以代摄朝事,世代罔替。”
从摄政王这个封号就能看出寓意,最早开国皇帝设立王爵时,是有很高的实权的,几乎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随着大邺国祚慢慢稳固,几代帝王更换,原本实权极大的摄政王也从辅佐的功臣,逐渐变成了威胁皇权的隐患。
(https://www.eexsvvw.cc/144496/36792675/)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