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人的居住环境、活动程度、勇敢和胆怯各有不同,经脉血气也随之变化吗?
岐伯说:人的恐惧、激愤、疲劳、活动或安静等状态,都会影响经脉血气,并使其发生变化。所以,夜晚远行疲劳就会使肾气受到扰动,使之不能内藏而外泄,则气喘出于肾,如果肾气外泄逆乱严重,就会侵袭肺脏。因坠堕而受到惊吓,就会扰动肝气,则气喘出于肝,如果肝气过乱严重,还会伤害脾脏。由惊恐而引起的气喘,是因为惊恐使得神气越乱而扰动了肺气,如果扰乱严重还会损伤心脏。由涉水或跌仆引起的肺喘,是跌仆损伤了骨,肾主管骨,水湿之气与肾相通,肾和骨都受到扰动而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身体强壮勇猛的人,因为平时血气通畅,所以不会出现什么病变;而身体虚弱胆小的人,因为平时气血运行就不够通畅,所以此后更会阻滞不行,进而引发病变。
所以说:诊察之法,就是观察病人的勇怯、骨骼、肌肉、皮肤的状态,从而掌握病情,这就是诊病的重要原则。
饮食过饱,会造成胃部津液外泄而出汗。遭受惊吓,精神散乱,会使心气受损,心液外泄而出汗。负重远行,会损伤骨,而肾主管骨,因此会使肾脏津液外泄而出汗。快跑而惊恐时,会损伤筋膜和魂,而肝主管筋膜和魂,因此会使肝气受损,导致津液外泄而出汗。过度劳累,会损伤四肢肌肉,而脾主管四肢肌肉,因此会使津液外泄而出汗。在春夏秋冬四季的阴阳变化中,人所患的疾病就是由饮食过饱、劳累过度以及情绪波动过度造成的,此为常见的情况。
饮食进入胃里,经过消化吸收,其所化生的精微输注于肝,肝用以充养筋膜。饮食进入胃中,所生化的谷气输注于心,心用以充养血脉。脉气流行在经络里,而上归于肺,肺在会合百脉以后,就把精气输送到皮毛。脉与精气相合,流注到六腑当中,六腑的津液又流注于心肝脾肾。但精气的输布,还是要归于肺,而肺脏的情况,是从气口的脉象上表现出来的,而疾病的可治与否,就是根据这个来判断的。
水液进入胃里,放散精气,上行输送到脾;脾散布精华,又向上输送到肺;肺具有疏通和调节体内水液的作用,通过这种作用,肺把水液向下输送到膀胱。这样,气化水行,散布于周身皮毛中,流行于五脏经脉里,符合于四时五脏阴阳动静的变化,就是经脉的正常现象。
太阳经脉独盛,出现喘息、虚气上逆等症状,说明阴虚阳盛,表里两条经脉都应该用泻法治疗,应取足太阳经的束骨穴和足少阴经的太溪穴。阳明经脉独盛,说明太阴不足,阳邪重复结在阳明,应该用泻阳补阴的方法治疗,泻阳明经的陷谷穴,补太阴经的太白穴。少阳经脉独盛,说明厥气上逆,阳跻脉前的少阳脉会突然盛大,应取足少阳经的临泣穴治疗。少阳经脉独盛,说明少阳之气过盛。
太阴经脉搏动有力,就要认真诊察是否有真脏脉出现,如果五脏的脉气都很少,胃气不能平和,就说明是足太阴脾过于亢盛所造成的,治疗时应采用补阳泻阴的方法,补足阳明经的陷谷穴,泻足太阴经的太白穴。
二阴经脉独盛,这是少阴热厥,虚阳并越于上,心肝脾肺的脉气争张的缘故。四脏之脉失去协调,是由于病气在肾,应治疗与其相应的表里经络,泻足太阳经的经穴昆仑穴、络穴飞扬穴,补足少阴经的经穴复溜穴、络穴大钟穴。
一阴经脉独盛,是厥阴经脉所主,会出现真气虚弱、心酸痛、厥气留止与正气相搏、经常自汗等症状,这时应注意调节饮食,再配以药物治疗,并用针刺法取足厥阴经的太冲穴,泻除病邪。
黄帝问:太阳经的脉象是什么样的?
岐伯说:太阳经的脉象好像三阳之气一样浮盛在外,所以脉浮。
黄帝问:少阳经的脉象是什么样的?
岐伯说:少阳经的脉象好像一阳初生,滑利而不充实。
黄帝说:阳明经的脉象是什么样的?
岐伯说:阳明经的脉象盛大而浮。太阴经的脉象虽然沉伏但搏指有力,少阴经的脉象是沉而不浮的。
(https://www.eexsvvw.cc/142310/22068793/)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