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黄帝内经 > 针解篇第五十四

黄帝问:我想听你对九针的解释和虚实补泻的机理。
岐伯回答说:针治虚症当用补法,针下会有热感,因为正气充盛则针下必定发热。针治实症当用泻法,针下会有凉感,因为邪气消散则针下必定发凉。血液内有积聚已久的邪气,则当针刺放出恶血。
对体内邪气旺盛的病者,医者当用泻法进行医治,拔针后不要按闭针孔,以让病者体内的邪气散出。所谓徐而疾则实,是指医者拔针要慢,出针后迅速按闭针孔,让病者体内的正气无法外泄;所谓徐而疾则虚,是指医者拔针要快,出针后不按闭针孔,让病者体内的邪气可以外散。
这里所说的虚实,是针对气至时针下凉感与热感的多少而言。
似有似无,是指针下气至快速且不易被发觉。
审察先后,是说要明了疾病的标和本。
掌握病的虚实,虚症对应施用补法,实症对应施用泻法,医者在治疗时不能违背此针法准则。
倘若医者无法很好地掌握此准则,那就会偏离正确的治疗法则。
虚实补泻的要点,是灵活地使用九针,由于九针的特点各不相同,所以它们各适合不同的疾病。
补泻之法的选用应当与人体气的来去开阖相合:气来时为开,应取用泻法;气去时为阖,应取用补法。
九针的名字各不相同,其形态也各异。医治时,医者当依据治疗的需要,充分发挥九针各自的补泻功用。
针治实症当用泻法,医者下针后要留针,等针下有明显的寒感时,才能拔针。针治虚症当用补法,医者在针下有明显的热感时,才能拔针。
得经气后医者应谨慎守候,不要改变针刺手法。医者定针刺之深浅时,需事先明了疾病的部位在人体浅表还是内部。针刺虽然有深刺和浅刺的不同,但它们的候气之法并没有差别。
医者行针时,应如临近深渊般小心谨慎;持针时,其手应像抓着老虎般坚定有力;下针时,思想不可分散,应当集中精力注意观察病人,不能左右张望,此外还需注意,针体一定要保持端正直下,不能倾斜;下针后,一定要盯住病人的眼睛以约束其精神活动,从而使病者的经气能够循行通畅。
三里穴,位于人体膝下外侧三寸处。跗上穴,位于人足面之上举膝易见处。巨虚穴,位于人翘足时小腿外侧肌肉下陷处。下廉穴,位于人体小腿外侧肌肉下陷处的下面。
黄帝说:我听闻九针和天地四时以及阴阳是相合的,现在请您阐释这些理论,使它们可以传到后世成为治病的常法。
岐伯说: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人的形体的各部分与这些是相对应的。而针具也应合人体的不同疾病被制作成不同的样式,所以有九针之名。
具体来说,人的皮肤位于体表,保护全身,如同覆盖万物的天;人的肌肉柔软厚实,如同厚软的土地;人之脉的盛衰和人的壮老相应合;人的筋约束全身,其各部功用不同如一年四时各异;人的声音和自然界的五音相应合;人的脏腑阴阳之气的配合,和六律六吕高低有节的情况类似;人的牙齿和面目排列得如同天上星辰;人的呼吸之气,就像自然界的风;人的九窍三百六十五络遍布周身,就像自然界的众多河川纵横交错地分布在九州的土地上。
因此九针中,第一支针叫镌针,用以刺皮;第二支针叫员针,用以刺肉;第三支针叫镊针,用以刺脉;第四支针叫锋针,用以刺筋;第五支针叫铍针,用以刺骨;第六支针叫员利针,用来调和阴阳;第七支针叫毫针,用来补益精气;第八支针叫长针,用来驱除风邪;第九支针叫大针,用来疏通九窍,驱散全身上下三百六十五节间的邪气。这就是所谓的九针各有其效用和适应病症。
人的心意与八方之风相应合;人的正气的循行与天之气的运行相应合;人的发齿耳目五声与自然界的五音六律相应合;人的血气阴阳经脉与大地相应合;人的肝气通目,与九之数相应合。

(https://www.eexsvvw.cc/142310/22068760/)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