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有一个钟璃曾经在大长公主身边见过的大丫鬟走了进来,进门就对着钟璃跪了下去。
“奴婢是大长公主身边的绿佩,见过王妃。”
钟璃笑笑示意人起来,说:“绿佩姑娘不必多礼,紫纱,看茶。”
绿佩连笑着说不用,将手里的点心盒子递到了紫荆的手中。
然后才说:“大长公主闲来无事做了些点心,想着您是爱吃的,就让奴婢给您送来。”
“大长公主还说了,若是这次的点心不得您的欢心,也不可送人打赏,这是她亲手做的,您与王爷就算是放着,那也得放到出了霉点子才可扔,否则她老人家必然不依,要上门来找您与王爷讨说法的。”
钟璃听完眸光微微一闪,含笑道:“大长公主今日做的点心,是只送了镇南王府一处吗?”
绿佩摇头。
“并非,除了宫中您这儿以外,还有宫中的太后,皇后与唐国公府。”
钟璃哦了一声,看似好笑地说:“送了这么好些的地方,那大长公主岂不是让你带了不少话了,难为绿佩姑娘记得如此清楚。”
绿佩跟着笑了一下,说:“多谢王妃体恤,只是大长公主也并非是个喜唠叨多话的,故而让奴婢带的话都是一样的。”
“不怕您怪罪,刚刚与您说那话,奴婢之前在宫中与唐国公府已经说过了,只说讨巧罢了。”
钟璃听完忍不住乐了,乐不可支地说:“我原以为姑母是个勤快的,不料竟如此讨巧了事。”
“姑母的吩咐我记住了,你回去只管转告姑母,这点心我与王爷必然视若珍宝,不敢辜负姑母慈心。”
绿佩说完正事就向钟璃告辞。
钟璃并未多留,给了赏赐后,让紫纱亲自将人送了出去。
钟璃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紫荆手中的点心盒子,起身说:“想必这个时辰王爷也饿了,紫荆拿上点心,与我一起去看看王爷。”
书房丫鬟不可进。
钟璃亲自拿着点心盒子走了进去。
祁骁见了,好奇地说:“这是什么?”
钟璃微微一笑,将盒子打开说:“姑母让人送来的,估计是好东西。”
大长公主绝不会平白让人给自己带那样的一段话。
所以钟璃断定,这点心中必然有蹊跷。
她试探着将造型精巧的点心一块块掰开,在最底层的时候,果然在其中看到了一张很小的纸条。
祁骁看见纸条皱眉站了起来。
“姑母有什么话,直接让人通传便是,怎会用这样的法子?”
钟璃打开纸条的手指顿了顿,声音莫名沉了下去。
“或许是不方便直说?”
又或者是,大长公主身边出了什么变故,不得不如此。
纸条展开,上边写的是一句看似没头没脑的话。
“叶清柔,太后。”
钟璃看着那锋芒毕露的笔迹,奇怪地皱起了眉,不解地说:“这看起来并非大长公主的笔迹。”
大长公主信佛。
之前还送过钟璃自己抄写的佛经。
与眼前纸条上的字迹相比,大长公主的笔锋显然更加温和柔婉,绝非眼前这般锐利。
祁骁接过纸条看了看,唇边溢出了一抹冷笑,随手将纸条烧了。
他说:“这是祁仲的笔锋。”
钟璃诧异地啊了一声,难以置信地说:“恭王?”
好好的,恭王怎会借大长公主的名义给镇南王府送信?
钟璃难以理解。
祁骁却是电光火石间想通了其中的关窍之处。
他说:“最近朝中出了一点动荡,皇上为确保安心,暗中在各家各户都增加了不少监视的人手,其中以恭王为甚,他传递消息不便,采用这样的方式并不奇怪。”
“他只怕是知道了什么,投桃报李来了。”
恭王与镇南王的关系是世人皆知的差,两人不久前还在宫里大打出手以至于双双被禁足。
这时候祁骁与祁仲走得太近,绝非好事。
采用这种方式,一为了避人耳目,二是恭王在还之前祁骁杀锦妃的人情。
钟璃勉强明白了一些,回想着纸条里的提示无声皱眉。
“可恭王这话是什么意思?”
太后虽刻意抬举叶清柔,可那跟镇南王府有何干系?
祁骁也不太明白其中提示,想了片刻想不出来烦躁地说:“我让人在宫里打探打探情况,只要有了狐狸,尾巴总会露出来的。”
钟璃转念一想也只能这样,有些失神地说了声好。
祁骁虽然让人在宫中打探情况,可得来的回应却透着无声的诡异。
太后宫中并无异样。
她以往就有诏命妇贵女进宫说话的习惯,如今只是让叶清柔进宫的次数多了些。
据探子回报,两人的对话也并无怪异之处。
可恭王含糊不清的提醒一直像阴云一般笼罩在钟璃的心头,直到她收到来自皇后的请帖。
皇后唯一的孩子,昭华小公主再过几日满四岁生日,宫中要为小公主办生日宴。
按理说孩子年纪小,古人有福气太厚了压不住的说法,除了周岁和满月,在孩子幼时是不会大办宴席的。
可小公主自出生以来身子就不算多好,无论是周岁还是满月,都未曾大办。
太后前几日突然想起这事儿,说是亏欠了小公主,眼下的四岁生辰便要大办庆祝一下。
说是大办,可在皇后娘娘的坚持下也只是将宴会定在了皇后娘娘的千福宫中,收到请帖的人也有限。
镇南王府便是其中之一。
钟璃问清楚了都有谁收到了请帖,神色微妙。
听送请帖的太监而言,皇后似乎是不太情愿办这个宴席的。
太后坚持要办才会如此。
可太后平日对昭华小公主并不多宠爱,为何坚持要办生辰宴席?
她想干什么?
钟璃心里存着疑虑愁眉不展的时候,徐嬷嬷前来说:“王妃,这是您之前要的东西,您瞧瞧是否满意。”
镇南王府前日死了个人。
是侧太妃身边倚重的刘嬷嬷。
据说是刘嬷嬷夜里吃多了酒醉了神志,误入柴房烛火点燃了柴房里的干柴,火起一片。
大火燃起的时候屋里还能听到刘嬷嬷的喊叫,可等火扑灭了,柴房里只能找着一具焦炭似的尸体。
侧太妃亲自去确认了,还着人调查了起因。
可最后得出的结果依旧是意外。
侧太妃觉得不祥,连尸体都没让人收敛,只是吩咐人随意将焦尸扔到了城外,转眼就把这事儿忘在了脑后。
可事实上,这位原本应死了的刘嬷嬷此时正在王府隐蔽的刑房中生不如死。
而且她还说出了许多让人惊喜的东西。
(https://www.eexsvvw.cc/133146/28269435/)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