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 > 第2680章

如此就能发挥当地的物资优势,又能发挥港口优势,那里是海贸必经之地,而佛山铁锅在海外是极受欢迎的。

重要的是能给百姓一份伙计,不会不要紧,先从学徒开始、一点点的来,让诸国百姓见识到大明的繁华,心生敬仰,进而从心里归顺。

当然了,我们得将核心技术掌控在自己手中,至少在十年二十年内、甚至更长时间是不能传出去的。”

咦……

群臣齐齐惊咦了一声,眼中冒着光。

崇祯也是一惊,眼中满是笑意,这个想法实在是太可行了,如此每个地方有一个产业来支撑了,带动当地的发展!

至于说核心技术外传这事儿不大可能会出现,华夏几千年的文明有多少好东西不是失传在了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句话中了?

以那些技术师傅的尿性,想要接触到核心,哪有那么简单?

按照规矩,徒弟入门后,先干粗杂活儿,担水、扫地等等,干上一年左右,师父考验徒弟过关后,才开始传授基本的,期间更是管教甚严。

能成为大师的哪个不是火眼金睛的,心术不正、不诚心的连第一道门槛都过不了。

华夏有句古话:三年学徒,五年半足,七年才能成师父,能熬到七年的,那就是真心认同,核心技术学会就学会了,也就无所谓了。

技术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尤其是大明这种流传了几千年的、极具华夏审美及各种寓意于一身的技术,更是文化浓缩的代表。

这让崇祯想起了后世的笑话,有人说华夏没有自己的奢侈品,结果有网友回答了,华夏不是没有奢侈品,只是那些奢侈品普通人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国外的奢侈品还能咬咬牙买一个,可华夏的奢侈品你就是将牙槽给咬碎了也买不起,有些东西你就是有钱都买不到。

诸如翡翠黄金缕、织成帝王衣的云锦,再如藕丝步云履、龙泉印泥等等,哪一个不是得有深厚的文华底蕴才能研究出来的。

华夏的奢侈品分为四个等级,可知道、看的到、买的起、拥有过。

“朕同意袁爱卿的想法,在选择迁移百姓的时候,若是有技术方面的工匠愿意迁移过去,可以给一定的便利,诸如免税等等。

迁移百姓历来都是户部负责,此事就由毕爱卿负责吧!”

“臣遵旨!”

毕自严没有推迟立刻回应,微微思索后问道:“陛下,华夏历史上虽然有几次大迁移,但除了太祖年间的迁移外,其余都是因为战乱主动拖家带口迁移的,

而太祖年间的迁移则是按照‘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我们是否也采取这种方法?”

听着这个问题,崇祯是真的愣了一下,因为他实在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不过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好一会儿之后,崇祯回过神来看向群臣:“朕以为不用效仿太祖,理由有三,

第一,太祖时期人口才不到六千万人,如果采用全家迁移的方式,那势必不能迁移更多的户数达到多样化的目的,所以只能选择这种方式。

但大明如今有近两亿人,无论是户数还是人口都远超太祖时期,完全不用担心迁移地人人口稀疏的问题;

其次,当年太祖迁移是大明刚开国,四方还未彻底稳定,采用这种是为了防止暴动,无论哪一方造反,另一方就是人质。

而如今我大明实力强横,横扫宇内,完全不畏惧这些;

第三,当年全国才六千万人,而山西就有四百三十万,开垦的耕地足够多,迁移的目的是为了让人烟断绝的地方恢复生机,

若是将人全家迁走了,那已经开垦成良田的耕地就要荒废了,留一些继续耕地,不至于荒废。

第四,当年的迁移更多的是招诱、征派的强迫办法,百姓不愿意离开故土,因为故土难舍,还有祖坟、宗祠要看护,

以当时的条件,数千里的路程一次迁移可能终身都没法再回去看一眼了,只能采用这种走一半留一半,让走的人有些念想的折中的方式。

但大明如今内部澄清、外部安宁,有日行五百里的蒸汽机商船,过几年可能就是日行千里了,

待几年后各大能通航的河道疏浚完成,三大运河开通,回来探亲也就是十天半个月的事儿。

中南半岛人均五亩,一年三熟差不多就是三十石,即便是因为粮食多了粮价降低,也得一两银子两石,一年收入十五两,

一家三五口能收入三五十两,至少能结余一半左右。

如果商船按照沙船的比例及消耗,三千里的探亲顶多三五两银子的路费,来回半个月,这个百姓们能承担的起。

这都迁移到外域了,虽然也是大明的疆域,但毕竟还是和内地有些许不同,再让人家强制分开有些不合适。

所以朕以为,采取自愿原则、技术工匠优先、先到先得的方式。”

说到这里,崇祯停顿了下来,眼中神光闪烁,声音陡然提高了一些:“如果我们开出的条件依旧不足以打动百姓的话,那朕还有一个杀手锏。

一个让报名的百姓欣喜若狂、让观望百姓后悔到捶足顿哭的杀手锏!”

(https://www.eexsvvw.cc/126526/18815294/)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