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朱元璋朱允熥 > 第454章

高明之前给朱允熥讲元朝历史的时候,重点提过这个包税制,朱允熥这才知道这东西。

他本以为大明的税制就很乱了,没想到元朝竟然比明朝还乱。

“高师傅,你知道这些事吗?”

高明早就竖着耳朵听这边的谈话了,见到皇太孙发问,赶忙站起来说道。

“皇太孙,微臣家虽然不从事海贸,但对此也有所耳闻。”

“因此,微臣之前给您讲解元朝税制之时,才会格外介绍这个包税制。”

“包税制对于朝廷来说,节省了人力开支,又增加了朝廷税收,算是一项简单有效之法。但对于地方来说,就等于彻底放权,埋下了动乱的根由。”

“元朝之所以灭亡,跟这点也有一定关系。”

“因为元朝末年,江南沿海一带,已经是一定程度上的各自为政了。”

“在这等宽松条件下,海商们大肆走私,并扶植反元势力……”

“陈友谅、张士诚等人,背后几乎都有海商的影子。哪怕是咱们大明,前期也借助了海商之力……”

朱允熥听到这儿,脑子里顿时想起一个传奇人物。

“您是说沈万三?”

高明斩钉截铁的道。

“对!”

“陛下对待沈万三过于不公,这才导致天下豪商巨贾跟大明离心离德。”

“否则,他们就是做做样子,也不会让大明每年只收三十几万两的海贸商税。”

朱允熥闻言心里又产生一个疑惑。

“这么大的事,难道就没人跟皇爷爷说吗?”

高明闻言无奈的翻了翻白眼,杨新炉和尴尬的咳了咳,只有秦亨伯颇为厚道,手里捧着个紫砂壶走了过来说道。

“皇太孙,陛下乾坤独断惯了,就算有人说了他也不会信。”

“再加上,满朝文武对陛下多多少少都有点怨念,谁吃饱了撑得给自己找不痛快?”

高明听到这话,赶忙补充道。

“还有一点,陛下诛杀吴中四杰,引得天下震动。役使官员如牛马,又惹得朝中有识之士怨声载道。对御史言官施加廷杖,还曾经命人摔死过御史……”

高明说完这番话就是长长一叹,一副心如死灰,万念俱灰的样子。

朱允熥听了之后脸上写满了尴尬,敢情对自己和蔼可亲的皇爷爷,竟然是这样的坏老头!

难怪大明收不上来税,年年缺钱,年年没钱。

原来是大明上下官员集体糊弄他,欺负皇爷爷不通财政啊!

“孤……”

“孤在这里替皇爷爷?”

朱允熥本想说自己替皇爷爷赔不是,转念一想自己不过是个皇太孙,好像还不够资格。

高明见皇太孙这态度,就知道皇太孙想说啥,朝着其摇了摇头道。

“皇太孙不用自责!”

“谁的错谁负责,不需要您为前人的事赔罪。”

“事实上,如果不是您在陛下的廷杖底下救了百十个官员,我们今天是绝不会说这番话,更不会提醒你海贸的真正原因的。”

“因为在你身上,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大明可以兴盛的可能!”

朱允熥闻言扭捏地说道。

“孤……孤没你们想的那么好,孤当时救他们,只是觉得该给人说话的机会,不能因为别人说了自己不喜欢的话,就……”

杨新炉等人听到这话,脸上的表情顿时一整,随后齐刷刷地朝着朱允熥躬身一礼。

“殿下英明!”

“您能做到广开言路这一点,就已经强出历代皇帝无数了!”

朱允熥闻言心里那个汗啊,原来皇帝的道德水平这么低的吗?

三人拍了朱允熥一番马屁后,又给他讲解了一番大明海贸的现状。

“皇太孙,您有没有想过,为何江南会如此富裕?”

“江南一地的赋税,抵得上大明一半,这又是何道理?”

朱允熥下意识的道。

“因为海贸吗?”

“对!”

高明本想给朱允熥讲解一下江南的局势,可看到一旁的杨新炉闭目养神,高老头心里顿时有点不痛快,将其给推了出来。

“让他说!”

“他家是松江府大户,家里产的蚕丝都被织成丝绸卖到海外了!”

杨新炉尴尬地红了脸,不悦地瞪了高明一眼。

“皇太孙殿下别听他胡说,微臣家里不过是薄有资产,聊以糊口罢了。”

“不过江南之所以富裕,确实跟海贸有关。”

“可以说江南家家户户都跟海贸有关,即使无关的也有间接关系。”

“大明禁止商贾和百姓穿丝绸,可光靠官员穿能穿多少?”

“然而,大明世面上的丝绸价格依然不便宜,究其根本就是绝大部分都被卖给海外番商了。”

“老夫家中虽没有直接参与海贸,但却也是沾了海贸的便利,这才有了这点田产。”

在杨新炉和高明等人的讲解下,朱允熥总算对江南的情况有了一定了解,知晓了市舶司冷淡的根本原因。

走私成风,屡禁不止。干系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旦朝廷大规模查禁走私,就会引起江南百姓动荡,甚至影响朝廷现有的税收。

搞不好还会激起民变,有亡国之忧。

再加上上下一心,集体捍卫海上走私业务,就算皇帝想整治都难以下手。

总之一句话,江南九大海商,早就用海贸这根绳,将所有江南百姓和官员捆绑在一起!

朱允熥听了他们的分析,也是感到一阵头大。

哪怕他自诩智计百出,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也有点束手无策。

“敢问三位师傅,孤该如何破局?”

杨新炉说了个“难”,就躲到一边看风景去了。秦亨伯跟杨新炉一样,也是既得利益者,不方便在这个问题上多说话。

他们俩能告知朱允熥实情,已经是看在师徒一场的份上,这才破例告诉他九大海商家族之事。

否则,就是老皇帝拿刀架在他们脖子上,他们也不会吐露半个字。

当然,他们俩之所以这样说,也是怕皇太孙一时冲动,干出什么天怒人怨之事。

如果皇太孙急于在松江府开埠,逼迫商人在市舶司贸易,极有可能引起江南地区的动荡,就是激起民变也不是不可能。

一旦皇太孙把事情闹大,不仅于事无补,搞不好还得把自己搭进去。

因此,两人用这种方式委婉地劝谏,让皇太孙谨慎对待海贸之事。

朱允熥见杨新炉和秦亨伯不愿意说,只能求救似的看向高明。

高明其实也不想说,在他看来皇太孙就不该管这事。就算是要管,也得等他当了皇帝,有了朝廷大义的名分再说。

“皇太孙,微臣也不建议您现在开市舶司。”

“您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读书学习,尽量不要参与朝政之事。”

高明之所以这样说,完全是出于一片好意。

因为一旦朱允熥想要干成此事,必定要更改老皇帝立下的规矩。

比如说,取消对商人不能科举的禁令。允许商人穿丝绸,提高商人地位等等。

这些都是跟老皇帝的政策对着干之事,一旦引起老皇帝的不满,极有可能波及他的皇储之位。

朱允熥越听越烦躁,他想做很多事,因此需要很多很多钱。

如果不能搞海贸,那他去哪儿搞钱?

“高师傅,如果孤非做不可呢?”

高明也毫不客气,冷冷一笑道。

“那您就得冒着被废的风险,劝谏皇帝陛下,让皇帝陛下更改大明的户籍制度,废除对商人的打压政策,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并且准许商人子弟参与科举。”

“只要您能拿出科举这个诱饵,微臣保准天下商人趋之若鹜,甘心为朝廷效力!”

“孤明白了!”

朱允熥问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就转身离去了,在其离开文华殿后,杨新炉和秦亨伯对高明展开了激烈地批判。

“高明,你跟皇太孙说这个干吗?”

“皇太孙还是孩子,他还年轻,未来有的是机会,不急于这一时!”

“只要皇太孙当了皇帝,咱们有的是时间匡正他的得失,辅佐他成为远迈汉武唐宗的圣君!”

高明心里也有点后悔,后悔自己刚刚太急躁了,竟然那样跟皇太孙说话。

“皇太孙聪明睿智,应该分得清轻重缓急吧?”

“再者说,皇帝陛下宠爱皇太孙,就算皇太孙做错了什么,皇帝陛下也能原谅皇太孙……”

秦亨伯闻言冷哼一声道。

“但愿吧!”

“自古最是无情帝王家,很多事情很难说啊……”

朱允熥离开文华殿,下意识地来到乾清宫门口。他站在门外,看着乾清宫里的灯火,一时间犹豫起来。

要不要跟皇爷爷谏言呢?

皇爷爷的脾气可是很不好,一旦让他知道自己要推翻他制定的国策,少不得要把自己吊起来打吧?

可若不这样做,自己又要等上几年时间。

时间不等人啊!

乾清宫门口的太监看到皇太孙驾到,赶忙颠颠地过来请安见礼。

“皇太孙可是要给皇爷请安?”

“奴婢这就去替您通传!”

朱允熥还没想好见不见皇爷爷呢,小太监就热情地替他做了决定,并颠颠地跑进去替他通传了。

不多时,小太监兴高采烈地跑出来告诉朱允熥,说皇爷让他进去。

朱允熥闻言只好硬着头皮走进乾清宫,朝着老朱恭恭敬敬地躬身一礼。

“孙儿拜见皇爷爷!”

老朱头都没抬地“哼”了一声,眼睛一直盯着奏折,仿佛在看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书。

朱允熥见皇爷爷没搭理自己,就自己找了个小板凳坐下,靠在柱子上思考着刚刚几位师傅的话。

他第一次感到遇到了难题,也第一次感到想做点事好难。

老朱接连批了三份奏折,迟迟没听到大孙的声音,还以为这逆孙走了呢。

(https://www.eexsvvw.cc/123707/35599913/)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