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逆势屠龙 > 第724章

这样的人可以用,但不能重用。

参拜完毕,众文武簇拥太子进入山海关。

朱慈烺前世是一个残疾人,很少出门,所以从来都没来过山海关,但对山海关之名,却是太熟悉了,此时自是认真观看。

只见山海关与长城相连,以山为体,以城为关,城墙巍峨屹立,高不可攀,

山海关扼守辽西咽喉,过山海关就可以一马平川的杀到京畿,地理位置险要,所以明廷对山海关极为重视,几经扩建,到现在,山海关城高四丈有余,厚两丈。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关。

东有镇东门,西有迎恩门,南有望洋门,北有威远门。四面城墙各长约二里,每面均有高大的城楼和凸出城外的瓮城,全部由青砖砌成,气势雄浑,东面的镇东门上,高高悬挂有一块巨匾,上面龙飞凤舞的书有“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每个字长宽均超过三尺,远远地,在一里之外就可以清楚看见。

此外,每座城门之外,都有瓮城和箭楼增强防御。护城河宽三丈,深两丈,河水直通大海,海船可溯河而上,由水门入城。又在城外东西二里处设东罗城、西罗城,南北各二里处设南翼城、北翼城,与山海关互为犄角之势,一关八城,可谓是固若金汤。

从西面迎恩门入,穿城而过,直奔东面的镇东门。

山海关明是关,但其实是一座城,城内百姓十万人左右,几乎全部都是军眷,历史上,崇祯帝令吴三桂放弃宁远,回京勤王之时,吴三桂难以立刻起行的一个原因就是军眷太多,骤然之间,难以立刻迁移。

朱慈烺是秘密到此,虽然城内文武都到城门口迎接了,但城内百姓并不知道实情,只知道来了一个大官,此时官军封锁了城门和街道,严禁百姓出入,一眼望过去,街道上静静地看不到一个人,只有一队队的官兵把守巡逻,从房间建筑到街道布局,山海关城和京畿地区的城市没有任何区别,就是一个普通小县城。

登上镇东门,朱慈烺极目远望北方的原野,心中满是感叹,这样的雄关险峻,若非是吴三桂主动献城,再过一百年,建虏也未必能够攻的下。心中这么想,忍不住抬头看向城楼悬挂着那一块巨匾。

天下第一关。

见太子仰头,好像是对“天下第一关”的巨匾很有兴趣,陪在旁边的辽东督师范志完急忙解说道:“殿下,此匾为我朝成化年间致仕官员萧显所书。萧显书法精湛,笔力雄健,是一代大家,董其昌曾说,天下之匾,无人能出山海关之右。”

董其昌,明末最著名的书法大家,其时已经致仕。后世里,董其昌的一张字帖,能卖到千万。

朱慈烺微微点头。说山海关是天下第一关,一点都不为过,山海关在,建虏就休想轻松进入大明,山海关不在了,大明就像是脱光了的美女,任由建虏欺凌……

下了镇东楼,朱慈烺转往大校场,检阅山海关驻军。

如果朱慈烺没有抚军京营,整训出精武营,那山海关驻军和关宁铁骑绝对是大明朝最精锐部队,他说第二,没人敢称第一,校场一见,果然相当有气势,盔明甲亮,长枪如林,士卒们都颇为雄健,比左良玉和虎大威的部队精锐多了。

而当吴三桂率领的两千骑兵,特别是五百重甲骑兵出场时,马蹄如雷,踏起的烟尘有一丈高。

不同于普通士兵的甲胄,吴三桂最精锐的五百重甲骑兵都是双重铁甲,战马也都精选高大雄健的品种,手中武器各不相同,有长枪,弯刀,还有人使用的是斧头,随着军鼓号令,连续两次表演冲阵,一时喊杀震天,直震得朱慈烺耳朵嗡嗡作响---盛名之下无虚士,怪不得都说关宁铁骑是大明第一骑兵,也怪不得日后吴三桂只用少量兵马就席卷了整个西南,关宁铁骑果然是有相当战力。

见太子微笑有喜色,范志完和黎玉田都微微松了一口气,吴三桂不动声色,但嘴角却忍不住流出了一抹得意的笑。

见吴三桂露了脸,山海关总兵马科不甘示弱,他顶盔掼甲,亲自上阵,率领亲信家丁为太子表演骑射和冲阵---太子是未来的皇帝,能在太子面前露脸,留下一个好印象,于以后的仕途必然大有好处。

朱慈烺欣慰点头,比起大明内陆官军的疲软,关宁军还是有相当战力的,欣慰之后,却又有点忧虑,关宁铁骑如此雄健,但在建虏八旗面前却讨不到便宜,十战九败,关宁铁骑表现的越精锐,就越能衬托出建虏八旗兵的强大。因此来日在战场上遇见建虏八旗骑兵,绝不能硬干,只能以计致胜。

……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山海关城犹如一条沉睡的巨龙,将雄伟的身躯隐没在无边的黑暗之中。城头上,值夜的军士持着长枪,往来巡弋,城内火光星星点点,大部分的百姓都已经进入了梦乡,静寂一片,只零星的有犬吠之声,而位在城中心的督师府,此时却是灯火通明,戒备森严,议事厅中,十几位文武官员分成两排而坐,望着坐在帅位里的大明皇太子。

秘密军议正在进行中。

————感谢“有兩把刀”的打赏,谢谢~~

        除了文武,在场还有一个白白胖胖的锦袍人,那就是山海关监军太监高起潜。

论起明末的监军太监,高起潜是最最有名的一个。且他的名字,大部分的时间都和关宁军联系在一起。

高起潜,1598年生人,家贫,入宫为内侍,后为御马监太监,以知兵称,与曹化淳,王德化等深受崇祯帝的器重。崇祯五年,督诸将平山东孔有德叛乱。九年,任总监,分遣诸将抵御建虏入塞,怯弱不敢战,惟割死人头颅冒功。

崇祯十一年,建虏再入塞,朝廷以卢象升为督师,高起潜为监军,负责督军迎敌。卢象升欲战,高起潜和杨嗣昌主和,所以事事阻挠。闻卢象升战死,高起潜仓惶遁。

十五年,总监关宁。吴三桂请建虏入关时,他逃往南方,南明时,福王召为京营提督,后降清。

纵观高起潜一生,几无一胜,却不知为何会有“知兵”之名?

自从抚军京营,解围开封以来,朱慈烺最少见过十几个监军太监了,他京营的监军太监其实就是崇祯帝最信任的王承恩,但他是太子,未来的皇帝,监军太监们在他面前,丝毫不敢放肆,或者说,毫无存在感,对朱慈烺发出的命令,不敢有任何的异议。也因此,朱慈烺毫无束缚,可以在军中任意施行自己建军练兵的策略,如果是一般的督抚,或者是总兵,很难有这样的待遇,监军太监一个密折上去,就够你喝一壶的。

也因为是太子,朱慈烺对监军太监们从来都不当一回事---崇祯帝只所以会派出那么多的监军太监,以至于军军有监,十七年时,甚至一日之内就派出了三十多名太监出京到各地监军,归根结底,乃是源自对文臣武将的不信任。

君不信臣,臣自然也不忠君,这么多的监军太监,但一点用处都没有,甲申之变前,总兵们该投降还是投降,甚至像宣府监军杜勋那样的无耻之徒,还拉着巡抚和总兵,主动向李自成投降。

监军太监除了隔离君臣关系,掣肘武将指挥,此外毫无用处,朱慈烺已经想了很久了,等时机成熟,一定会上疏崇祯帝,请撤回所有在外的监军太监,给带兵的文臣和武将,足够的权力和信任。

(https://www.eexsvvw.cc/123216/35635646/)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