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 > 第318章 分类造册

他的宅院不大,但充满了书卷气。
  看上去倒是有几分文雅之气。
  朝云为苏轼更衣,动作轻柔,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苏轼的敬爱。
  苏轼看着她,眼中满是爱意,他轻声说道:“朝云,你辛苦了。”
  朝云微微一笑,她的声音如同清晨的鸟鸣,清脆悦耳:“老爷,这是朝云应该做的。”
  苏轼的府邸,就像他的诗词一样,充满了诗意。
  他是一个清官,更是一个文人,他的生活,就是他的诗,他的诗,就是他的生活。
  而苏轼府上的仆人自然也是极少的,仅有的几个也都是跟随他多年的忠仆。
  ...
  早膳桌上,有新鲜的粥,旁边是一碟清淡的小菜,有腌制的黄瓜,有煮熟的鸡蛋。
  苏轼和朝云相对而坐,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彼此的爱。
  苏轼拿起勺子,轻轻舀起一勺粥,送入口中,他闭上眼睛,品味着粥的香甜。
  然后看向朝云,眼中满是赞赏。
  早膳结束后苏轼便准备前往礼部衙门,处理一天的公务了。
  临行前,朝云笑道:“老爷,今晚想吃东坡肉了。”
  苏轼拍了拍肚皮,大笑道:“哈哈,你这么一说,我也想吃了,等我下衙后,回家做给你吃。”
  ...
  鳌拜最近很憋屈,他感觉自己很没有存在感。
  他的面容显得有些疲惫,眼神中带着一抹难以掩饰的挫败感。
  在京师的时候,他每日都在操练兵马,期望能有出征的机会,展现自己的军事才能。
  然而,当机会真的来临,他却发现自己只是陪衬。
  真正的主角是陛下培养的亲信。
  他明白,这次出征,他只是混个军功,等这次回京后,可能就是个闲散的官职,养老度日。
  他拿起笔,却迟迟没有落下,他的思绪纷飞。
  他鳌拜,曾是京师的军事大员,曾是朝中的重臣,如今却只能在别人的光环下,默默无闻,这让他感到无比的憋屈。
  但那白起和韩信,注定会一飞冲天,毕竟谁都知道这两人深受陛下的信任。
  一个驻扎在荆州府时,陛下就无限制的提供粮草,一个更是有着陛下给的火器。
  ...
  正当鳌拜起身想要走出营帐时,白起却是先到了。
  其声如钟,响彻大帐:“鳌拜将军,吾等将行军布阵,吾将率军往曲靖府,韩信将军则往广南府,尔则需直驱会川府。”
  鳌拜闻之,其目如炬,神色肃然:“白将军,吾当如何布阵?”
  白起回答道:“尔当保护侧翼,以防敌军侧击,若局势有利,可自行决定是否直驱大理府,以增吾军之胜算。”
  鳌拜颔首,目光满是肃杀之气,道:“白将军,吾当如何行事?”
  “尔需率军先行,布阵于会川府,以待吾军之至。尔之军,需分为三路,一路为前锋,一路为中军,一路为后卫,前锋需锐利,中军需稳重,后卫需坚韧,尔需善用地形,以布奇阵,以待敌军之至。”
  鳌拜闻之,回答道:“白将军,吾定当竭尽全力,以待敌军之至。”
  “鳌拜将军,吾等将共赴此战,以显吾军之威,以彰吾军之勇。吾等将行军布阵,以待敌军之至。”白起拍了拍鳌拜的肩膀道。
  白起走后,鳌拜心情瞬间大好。
  终于不是背景板了。
  他将与白起,与韩信,与所有将士,共赴此战,以显军威,以彰军勇。
  ......
  京城的学府内。
  建筑古朴典雅,青砖灰瓦,古树参天,环境幽静,仿佛与世隔绝。
  学府的中心,是一座宽敞明亮的书房,这就是宋濂和他的手下文人学子们的日常工作的场所。
  书房的四壁,挂满了各种典籍,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应有尽有。
  这些典籍,有的装帧精美,有的古旧残破。
  书房的中央,摆放着一张大书桌,这是宋濂的工作台。
  书桌上,堆满了各种资料和笔记,宋濂常常在这里,一边翻阅典籍,一边记录信息,一边整理资料。
  他全神贯注,乐在其中。
  书桌的周围,摆放着几张小书桌,这是手下文人学子们的工作台。
  他们有的在翻阅典籍,有的在记录信息,有的在整理资料。
  书房的角落,摆放着一张大书架,这是典籍的存放处。
  书架上,典籍整齐排列,分类明确,一目了然。
  书房的窗外,是一片绿意盎然的庭院,庭院里,古树参天,花香鸟语。
  “宋先生。”一个学子恭敬地走到宋濂身旁。
  “这卷《天工开物》,学生有些困惑,不知该归于哪一类?”
  宋濂放下手中的书卷,接过《天工开物》,他仔细阅读,然后缓缓道:“《天工开物》记载了古代的各项技术,农耕和工匠综合性着作,因此应该归于技艺之言一类。”
  学子闻言,恍然大悟,道:“多谢宋先生指教,学生明白了。”
  另一个学子手捧一本厚重的《岁时广记》缓缓走来。
  学子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犹豫:“宋先生,这本《岁时广记》,学生不知应归于哪一类,望先生赐教。”
  宋濂放下手中的《天工开物》,接过《岁时广记》。
  他轻轻翻动书页,书页发出的沙沙声。
  “《岁时广记》,这是一本关于岁时节日的书,它记录了古人对自然、社会、人文的观察和理解。”
  他将书轻轻合上,道:“你应将它归于地志一类,岁时节日,是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化的传承,它们如同岁月的印记,记录着历史的变迁,文化的演进。”
  学子闻言,恍然大悟,他深深鞠躬,道:“多谢宋先生指教,学生明白了。”
  宋濂负责将各地送来的书籍进行分类,随后记录在案。
  接着再将记录好的书籍运送进宫内,由于谦和解缙二人带着学子们誊抄。
  他也得了清闲。
  耳边少了于谦和解缙的争吵,他瞬间感觉整个世界都美好了。
  这两人都太聪明了,聪明人和聪明人在一起,可是会针锋相对的。
  他们总想比个输赢。
  但,真正的聪明人会这般吗?
  大智若愚啊。
  还是年轻啊!

(https://www.eexsvvw.cc/122232/36792692/)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