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赵氏发家记 > 第 611章 再议丁家(2)

王在媳妇念头摇摆,迟疑不定。人家都这样说了,自己不走一趟,情面上抹不开,但把人带过去,万一堂哥堂嫂心里不舒服,跟自己生分了咋办?

再往远一点想,要是以后赵家不干人事,欺负自家侄女,那她岂不是个罪人?

连春儿试探性猜了猜她心里的想法,实心实意道:“婶子放心,谈婚论嫁是两家的事,不劳你帮忙说好话,只是要麻烦你受累走一趟,亲戚间好上门,免得村里人看到了说闲话,影响丁家小娘子的名声。”

王在媳妇心里挣扎了好半天,才犹犹豫豫道:“我今天没事,就再带你们去一趟,不过要是不成,你们家就重新相看啊。我也不是嫌耽误事,只是婚嫁本来就是你情我愿的好事,死缠着就不美了。”

连春儿看了丈夫一眼,看来丁家是一点都没瞧上赵三郎,把话说的很死。

王在媳妇今年往娘家走了好几趟,村里人都懒的在背后说闲话了,直接当面调侃。

“五六月份一趟,节前一趟,节后一趟,今个儿又来了,娘家的路都被你走烂了。”

村里瞒不住事,王在媳妇一进村,前前后后那么多双眼睛看着呢,就是打听不出什么,光是猜都能猜个七八分。

况且上个月王在媳妇带着媒婆进村,明眼人一看,谁不知道这是说亲来了。

不过他们家没宣扬这事,就说明亲事没成,大家伙也不好明着议论,不过背后可没少嘀咕。

至于赵二郎的身份,也早被人挖出来了,大家伙一边把赵三郎的旧事翻出来讲,一边眼红这门好亲事。

世上不是每个爹娘都疼子女,有的是见钱眼开的人,闺女刚落地,就盘算着将来该卖多少钱。

何况赵家还不是一锤子买卖,将来嫁出门的闺女日子好过了,不得拿钱回来孝敬老子娘?将来弟弟娶不上媳妇了,不得帮衬一二?

见丁夏家拒了这堂亲,大家伙嘴上说疼闺女,拒了好,赌鬼可不能嫁,但心里骂两口子蠢蛋,这么好的亲事都不同意,真以为自家闺女是个金蛋蛋,将来能攀上高枝变凤凰呢?

如今见人又提着东西上门,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

那丁夏就是模样出挑了点,但自家闺女也不差,怎么这种好事就没落到自家头上呢。

赵家也是,偏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外头那么多好姑娘。

妇人眼珠一转,起身拍拍屁股去串门了。

三人来的突然,丁家只有丁冬在。

小孩蹲在地上摆弄棍子,嘴里嚯嚯哈哈。

赵二郎多看了两眼,大概是将军带着小兵打仗的阵势。

丁冬抬头,两人四目相对。

王在媳妇走的双腿发软,她一屁股坐在院里的凳子上,捶着腿吩咐道:“丁当,去田里喊你爹娘。”

丁冬低下头,“堂姑,我不要赵三郎当我姐夫。”

王在媳妇下意识去看赵二郎两口子,尴尬的解释道:“小孩子不懂事。”

丁冬把地上的大将和小兵都收起来,闷闷不乐的跑了。

王在媳妇对着他的背影喊道:“丁冬,家里来客人了啊,去喊你爹娘。”

跑远的小孩也不知道听没听见。

带着孩子在村里串门的丁大郎媳妇先从村里人的嘴里听到消息,急急忙忙的抱着孩子回家了,不管怎么样,上门就是客,况且人家还是提着礼上门的。

不过小姑子的婚事她可做不了主,所以啥话都没问,一心等着公婆回家。

丁冬虽然不乐意赵三郎当自己姐夫,但还是不情不愿的跑到地里通风报信。

丁父丁母面面相觑。

这怎么把话说的那么明白了还过来?

丁冬心里不快,小孩心里的意见可比他爹娘大多了,大人看的东西更多,但在小孩眼里,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没有不好也行这句话,“娘,你别把二姐嫁给赵三郎。”

丁母边走边拍着腿上的灰,随口敷衍道:“不嫁不嫁。”

丁冬绷着脸,显然也知道这话算不得数,大人总是说话不算数。

丁母哪知道他的小心思,还一心想着赵家呢,其实上回跟王在媳妇说了那番话后,她后悔的好几个晚上都没睡着。

心里纠结拧巴。

同意吧,怕那赵家没怀好心,不同意吧,又觉得自己错过了一大块金子。

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

丁父一路皱着眉,到家了才渐渐舒展开,但脸上也没什么笑意,赵家越殷勤,就说明赵三郎越不行。

赵二郎庆幸自己的脸皮厚,不然绝对开不了口。

“这回贸贸然登门打搅,一是为了解释上回媒人上门言辞夸大一事,家里有点小钱不假,但也只是地里的农户,跟真正的大户人家是比不了的。二呢,也是厚着脸皮再次登门求亲。赔奁多少,家底如何,都是小事,我们就是看重了丁姑娘这个人。”

丁父这回没有丝毫避讳,打火擦了烟杆,吞吐几口,表明对赵家上门的不快,要是自家没有明确拒亲,你再次上门也还说的通,但态度都摆的那么明白了,你还上门,就有点惹人嫌了。

赵二郎脸皮厚,当做看不出主家的嫌弃。

连春儿心里叫苦,要不是自家婆婆实在缺心眼,小叔子的婚事也用不上他们两口子来愁。

丁母比丁父的态度要好很多,隐隐约约还带着些热络,“不是我吹,十里八村的姑娘都没我家夏夏有盘算,做事勤快,人孝顺……”

丁父黑了脸,没等她说两句就低声呵斥,“尽说些这话做啥子?”

王在媳妇也觉得自家表嫂的话有点不太妥,有种上赶着的嫌疑。

丁母在家里的小事上说一不二,但遇上大事了,主要还是听丈夫的,在客人面前也给自家男人面子,什么事等人走了再说,因此心里虽然窝火,但还是讪讪的收住话,只是面上神情十分不自然,手都不知道往哪放,“……喝茶,都喝茶,别见外。”

王在媳妇也打着圆场,“堂嫂,这是今年的新秋茶吧?吃着比外头买的碎沫子香。”

“是今年新炒的,我吃不出好坏,感觉旧茶新茶一个味。”丁母热情道:“你要喜欢吃,拿两包回去,省得花钱去外头买了。”

镇上卖的散茶虽然便宜,但一两也要几文钱,哪有白得的好。

王在媳妇笑道:“那我就不客气了。”

“一家人客套啥啊。”

丁母看向连春儿道:“自家炒的野秋茶,吃个山味,你们要是不嫌弃,也拿两包回去。”

赵家的礼数太足了,每回上门大大小小提着好几样,亲事没成,白吃赵家那么多东西也不太好。

但要说还回去,丁母又舍不得。镇上糊嘴的东西不便宜,孩子巴掌大的点心就要好几文钱,多吃几块都能买块肉了。

虽然提着点心糖送礼体面,但论实用不如扯两块布,提块肉,衣裳缝缝补补能穿十几年,肉熬出油也能用一两个月,比一口吃进肚子里的点头划算多了。

村里人过日子就是这样,面子和里子不能都要。

连春儿自然不会拂了丁母的好意,还想人家把闺女嫁过来呢,拿乔算怎么一回事,况且家里也吃的是散茶。

公公还嫌城里买的好茶没什么味,不解乏。

“那我就厚着脸皮收下了。家里人去外头干活,就喜欢这一口凉茶水。”

丁母见她说话这么随和,心里不由多添了几分好感,想着赵家虽然有钱,但不忘本,还亲自侍弄着地里庄稼。

这边连春儿几人讲话,那边赵二郎和丁父有一搭没一搭聊几句。

“听说那肥地的法子是你们家传出来的?”

“是,家里堂妹堂弟从书上看来的,先前也不知道行不行,我爷爷就在菜地里试了试,发现肥力好,这才往田里使。”

丁父脸上的神情郑重不少,对于村里人来说,庄稼就是命根子,一家子人都靠着田地活命,年景好,日子就好过,年景不好,就得饿肚子。

起先听王在媳妇说这法子,个个都不信,要有这好法子,咋老辈就没传下来嘞?总不能指着子孙饿肚子吧?

王在媳妇口水都快说干了,再三说成。人赵家的粮食都在屋里放着呢,你们不信亲眼去瞧瞧啊?啥,骗人?人家骗你干啥啊?能多口饭吃还是能多吃块肉啊。那衙门里的官老爷都到村里来了,说要看粪肥,这还能有假啊?

大家伙心里其实早就信了一大半,毕竟那赵家总不敢骗官老爷吧?但心里还是一上一下的。后头有人去上通村走亲戚,亲眼瞧了一圈,好家伙,一个村的人都搭了茅屋堆肥。

这下子,大家伙心里就有底了,毕竟谁也不会拿庄稼地开玩笑,一个村都做了,那肯定是好使的。一咬牙,便也跟着一块做。

只是没亲眼见到收成,还是提着一颗心,怕把家里的肥糟蹋了。

丁家今年的收成就不错,卖了不少钱,家里还有半屋子粮食。大家伙看着收成,日子都多了几分盼头。

村里人看重的不是赵家的沤肥法子能提高多少收成,而是省肥。衙门分下来的口分田虽然贫瘠了点,但也是能种粮食的,就是家里的肥不够用,只能紧着肥田使。

这样一来,就只有永业田能见到点收成。口分田要不就种豆子,要不就种麦子,能有一石的收成都算不错了。

但现在除了家里的粪能当肥使,山里的草木灰,烂菜烂叶,都能用来堆肥,只要舍得下功夫,就能把家里的地都顾上。

大家伙再咬咬牙,多干点,虽然不至于一下子大富大贵,但吃喝是尽够了,还能比往年多攒个一二两银子。

别人咋想的丁父不知道,但他心里是念赵家的好的。

不过念着好是一回事,嫁闺女又是一回事。那衙门里的县令还是青天大老爷呢,也没见他们为老百姓做了啥好事。

丁父心里自有一杆秤。赵家是赵家,赵三郎是赵三郎,两口子是要过一辈子的,不能糊里糊涂的算了,思及此处,他开诚布公道:“你家诚意诚意的上门求亲,我和孩子她娘都看在眼里,但娶妻嫁女是要往长远看的,将来是两个孩子过一辈子。日子有个磕绊没啥,就怕没指望。老爷们撑不起门户,只会苦了媳妇孩子。”

丁父话说的隐晦,其实总结下来就一句话,你家小子没出息。

说着话的连春儿几人也歇了嘴,都等着听赵二郎咋说。

“丁叔所言句句在理。爹娘疼爱孩子,自然要为孩子考虑得长远些。子娶贤妇,女嫁好郎。当爹娘的都望着自家小子能娶个好媳妇,盼着闺女能嫁个好人家。”赵二郎话音一顿,正色道:“当弟弟的不成器,我做哥哥的总得想法子帮他娶一个能掌家的贤妇。我就这一个兄弟,如今情分在,我自然是能帮就帮。将来要是哪天心淡了,撒手不管也没人能说我一句不是。所以没法子跟叔婶保证一辈子都顾着这个兄弟,我哪怕说了,你们肯定也不信。”

实在话都不太中听。

丁母面色难看。丁父没啥反应,人之常情啊。

王在媳妇闷头剥瓜子。

连春儿扯了扯丈夫,你说这些话干嘛?傻子都不愿意嫁闺女啊。原本是来说和的,你倒好,一番话把人家心里的意向都给打消了。

“今天看明天都不一定能看的准,我说以后如何,就只是句哄人的空话。村里聘金三两五两,将来进门也要伺候公婆,生儿育女。就是千挑万选的好人家,看的再长远,未必一辈子就安稳美满了。”赵二郎斩钉截铁道:“十里八村纵有好儿郎,但过日子未必能有我们家舒坦。不敢说安稳,但敢说衣食无虞。人辛苦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这个吗?”

屋内沉寂半晌。

丁父忍不住又拿起烟杆叼在嘴上,赵二郎说错了吗?没有,都是大实话。

赵家的家底就是比丁家好,所以赵家不成器的儿郎来求娶丁家好女,在村里人看来,都是丁家高攀了。

(https://www.eexsvvw.cc/119154/36792399/)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