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第一堂课结束后,楚绾心中毫无波澜,表示自己完全没有感受到半点压力。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同班同学们,并没有像她这般沉着冷静。
有的同学正四处张望着,似乎在寻找什么;还有些同学则凑到一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地互相打听着消息;而另一些人则表现得漠不关心,仿佛周围发生的一切都与他们无关似的。
但这一切对于楚绾来说都是一无所知!下课时,原本就备受瞩目的南宫流云人气更是直线上升,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整个书院都沉浸在对他先前英勇行为的热烈讨论之中,各种声音此起彼伏,仿佛要将屋顶掀翻。而楚绾本想置身事外,但无奈那些话语如同魔音灌耳般往她耳朵里钻。
尤其是在吴意所在之处,绿草如茵的庭院中围坐着一圈人,他们或蹲或站,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当时惊心动魄的场景。而她这个从头到尾目睹一切的局外人,此刻心中已毫无波澜。
一转眼便过去半月之久,楚绾在这书院里,每一天都是让她如此的难忘。
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学术氛围,让她仿佛置身于一个知识的殿堂。
每一天都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她每天都被这古朴典雅的建筑所吸引。青砖灰瓦,飞檐翘角,每一处都透露着历史的沧桑。
每次她一走进书院,一股清新的书香扑面而来,仿佛是知识的海洋在向她在召唤。
每日的课堂上的氛围庄重而宁静。孙先生身着长袍,手持书卷,站在高高的讲台上,向我们传授着儒家经典。
他们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字字珠玑,让她重新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
同学们端坐在下面,认真聆听着老师的讲解,不时地点头表示理解。
有时,老师会提出一些深刻的问题,让众人思考片刻后再回答。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众人都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儒家思想的精髓。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孙老师还会进行课外阅读和讨论。在书院的藏书阁里,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古籍和经典着作。
在这里楚绾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感觉,
同学们可以自由地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
她时常和众人汇聚在一起,针对某本书或某篇文章展开讨论。
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学术问题。
这种交流与碰撞不仅锻炼了众人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拓宽了大家的视野。
书院里的生活十分简朴,这里不免有世家大族里的高干子弟。
他们住在简陋的宿舍里,每天自己动手做饭。
但楚绾发现,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都能相互帮助,共同度过难关。在闲暇之余,众人还会一起散步、聊天、切磋学问,增进彼此的友谊。
在这段时间里,楚绾也在拓展交际,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
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经历,但都对儒家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她是经常一起探讨学术问题,互相交流心得。
在他们的陪伴下,她再次感受到了友谊的温暖和力量。
在这半个多月的时间了解下来她发现,孙先生是书院里的一位知名学者。
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深受师生们的尊敬。
就是性格直拗,在书院以其刚正不阿、廉洁奉公的性格着称。
孙老师他性格坚毅,意志坚定,不畏强权,勇于直言。
还有一点事情,就是他的脾气也极为暴躁,一旦遇到不公或腐败的事情,他会毫不犹豫地予以斥责,甚至不惜得罪权贵。
就是因为孙老师,他的正直与刚毅,让他得罪了很多人!同时也赢得了很多人的尊敬与敬仰。
就是因为太多人怕他了,导致他一而再再而三的被许院长找去谈话。
楚绾心想,一个人若是过于刚正不阿,恐怕也是难以成事啊!
可要是能力出众,倒也可以另当别论了!
这一天风和日丽、阳光灿烂,许院长找人传话把她唤到自己的庭院之中。楚绾向许院长行过礼之后,只听许院长开口问道:“这些天来,你可还习惯?”
楚绾连忙点头回答道:“一切都十分习惯!孙先生他博学多才,教书育人更是极为认真负责。真要感谢许老您能将晚辈安排至孙先生门下受教。”
许院长轻抚着自己的山羊胡,缓缓说道:“只要你能理解我的一片良苦用心便好。那老家伙虽说脾气差了些,但论其学问在这书院之中可是名列前茅的存在。每回科举考试,经他教导出来的学生,不是考取榜眼便是夺得探花之位,有时甚至还能出个状元呢。”
许院长对于这孙先生可谓是爱恨交加,其中缘由无外乎觉得对方过于严苛古板。
如此一来,可就苦了那些拜入门下的学生们了。
楚绾心中暗自思忖着,如果孙先生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凭借他的才华和学识,一定能够考取状元。这样优秀的人才本应在朝堂之上施展抱负、造福百姓,但却偏偏选择留在这里当一名默默无闻的教书先生,实在令人费解。
于是她忍不住向许老问道:“许老,以孙先生的才能,完全可以入京赶考,博取功名,为何他甘心在此地当个教书匠呢?”
许老微微一笑,缓缓说道:“他这个人啊,倒是有些自知之明。他深知自己性格耿直,不善权谋,在官场那种尔虞我诈之地难以长久立足。与其在仕途上艰难前行,不如将平生所学传授给年轻一代,培养更多有志之士。或许对国家、对百姓来说,这才是更有意义之事吧。”
楚绾不禁陷入了沉思,她觉得许院长说得很有道理。
孙先生将来绝对是一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因为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培育出了无数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日后都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种以教育为本、培养人才的理念,不正是对国家最好的回报吗?通过传授知识、塑造品格,让更多的年轻人拥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积极投身到祖国建设的大潮中去,这无疑是一种更为深远且持久的奉献方式。
(https://www.eexsvvw.cc/119065/36792922/)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