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又一次陷入深深的思索,管宁所说的,他已不再单纯视作人性的问题了。
在给予刘禅充足的时间思考后,管宁继续讲述,这次他不再引导,而是真正为刘禅揭示内心的道路。
“荀子大贤,世间能及之人屈指可数,老朽亦未能企及。
然而,荀子的智慧,仅以四个字就能概括吗?老朽同样不以为然!
正如阁下所言,荀子所讲并非人性,而是天道,是人世,是人心。
老朽曾见证天灾人祸,朝政腐败,百姓无粮裹腹,衣不蔽体,民生凋敝,人们唯有交换亲子以求生存,丧失了人伦道德的底线。
可他们,真的是恶吗?
老朽也曾目睹乱世中秩序的重建,民众安居乐业,山贼自愿下山放下武器,重新成为良民。
那么,他们就能彻底抹去曾经沾染的血污吗?
同样,在这人间悲剧本中长大的孩子,即使身为大儒之后,自幼熟读四书五经,通晓先贤礼仪,他又如何保持最初的自我而不受改变?
同样,那些山贼之子从未见识过杀戮,安于农耕生活,将来他们还有勇气握紧刀剑吗?
这是否意味着,人性之事与出身无关呢?
世间的道理并无定论,正如阁下的心,老朽也无法为您指出方向,因为每个人的道路,只能由自己去走。
阁下只需明白自己渴望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
若阁下能参透这三层,您自然会找到心中所求的答案。”
听到管宁的话语,刘禅拿起冷透的茶杯,慢慢送到唇边品尝。
此刻,刘禅并未告辞离去,他还有很多疑问,或许无法找到答案,但能在这里找到启示。
刘禅问起了世家的课题。
管宁回应,世家握有巨大的优势,不可不用,但也不可过度依赖,若不能削弱世家的力量,便只能强化君主的地位。
所有强盛都始于幼主的登基,他人重要,自我同样关键。
刘禅又提到了民生问题。
管宁答道,人民以食为天,君主以王道治理,但不可因噎废食,也不能压制天性。
最后,他们谈论最多的是刘禅最关心的汉律之事。
这时,平日淡然的管宁面色变得庄重,持杖缓缓起身,一步步引领刘禅走出房间。
两人并肩前行,刘禅扶着管宁来到一座小山丘上,那里有一座凉亭,能将整个汉中学院尽收眼底...
"这确实是个神奇之地!"刘禅沐浴在轻柔的风岚中,嘴角浮现出真诚的微笑,不禁发出感叹。
"的确,美妙之地,奇异景观,不过陛下之前提及的问题,似乎不太适合此处氛围。"
"先生对《蜀秘典》有何不满吗?"
"岂敢,岂敢,《蜀秘典》乃诸葛孔明与李正方等贤者的智慧结晶,适用于蜀地,堪称绝世之作。只是老朽身为法学世家的一员,对此有些感慨而已。"
"若小子早知此事能得先生教诲,必让百官洗耳恭听。"
"无须如此,老朽接下来要说的,恐怕不会受到百官的欢迎。"管宁笑罢,见刘禅脸色微变,忙加以解释。
"陛下的臣僚都很出色,别多虑。只是法学离不开朝廷与百官,故而他们不会爱听老朽的琐言碎语。"
"管宁先生过谦了。"
"老朽近来听说眉川有一桩棘手的奇事,令朝廷众人议论纷纷,可有此事?"
"先生指的是那位侠士救人反被牵连之事?"
"正是!"管宁点点头。
半月以前,眉川一位十五岁的少年目睹宵小欺凌贞洁女子,愤而上前理论,言语间一激动竟将恶徒痛揍一顿。
女子安然获救,对少年感激不尽,但那少年却因此事被这痞子告上公堂。痞子承认了自己的罪行,愿意接受应有的惩罚,却坚决要求衙门为他讨回公道。
那痞子在眉川一带颇有名声,此事闹得沸沸扬扬,甚至上报郡城,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辩论。
最终少年被无罪释放,也不需支付赔偿,但等待审判的这段时间,耽误了他的前途,且这一污点记录无法消除,使他未来难以踏入仕途。
此事传开后,民间舆论炽热,朝堂上也掀起了轩然大波。丞相诸葛孔明借机引发了朝议,探讨此案该如何评判,看看新晋官员们有何见解。
三天的朝议让此案更为人所知,但最终并未得出定论,反而以此事转移了对案件本身的注意力,让它无声无息地落幕。
对此,刘禅心中虽有些不甘,但也无话可说,此事实是他前来此地的重要原因。
此刻管宁提起此事,似乎是对朝廷的处理有所不满。
"先生认为那位侠士不应受此惩罚?"
"非也,老朽认为他应受表彰。无论出于何种动机,不论与双方有何关系,他都无愧为男子汉,这点比许多人做得更好。"
"所以,阁下仍然认为..."
"老朽已表明,并未质疑判决的公正,因为只要恶行未被宽恕,法规便是正确的。至于侠士,他应受赞誉,但这次他确实触犯了法规,这也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只是老朽对此事有个疑惑,不知阁下能否解答?"
"小子不敢,还请先生赐教,若有谬误,小子必当改正!"
"阁下过谦了,老朽只是想请教阁下,无论是汉地的律条,还是蜀地的法则,阁下以为,其设立的初衷为何?"
"这...自然是为惩恶扬善,同时也是为了稳固皇权,辅助朝廷治理民众!"
面对管宁,刘禅并无保留,他知道法律或法家的出现,本就是为君主和朝廷服务,所以他当初保持沉默,因为他明白这个道理。
世间没有任何一部法规能完美无瑕,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疏漏存在。
这些漏洞,有的是无奈之举,有的是权衡之下的妥协。
管宁对刘禅的回答显然表示赞同,频频点头。
"阁下所言极是,法规旨在辅佐朝廷,服务君王,同时治理民众,弘扬正道。那么请问阁下,既然法家设定了民众行为的底线,是否意味着民众只需维持底线即可?"
刘禅沉默,不知如何回应,管宁则继续道:
"法规至关重要,它规定了人们不能做什么,却无法告诉人们必须做什么。人不能只停留在底线生存,因为久而久之,他会习惯于此。
习惯了底线,习惯了简单,习惯了剔除所有繁复,接下来他便会开始尝试突破底线。
到了那时,这个世界,正如荀子所说,人性,本恶。"
"那么,这个世界又该如何应对?"
"一棵树不成森林,孔子曾言,人性本善,此善乃变化之意!"
"先生是在说,需教化万民吗?"
"此目标太过宏大,恐怕你耗尽一生,大汉王朝穷尽一代也难以实现。
老朽只想说,希望阁下铭记两件事。
其一,孤木难成林,当年孔子游历各国未果,因人们认识到礼制治国不切实际,而秦朝二世即亡,也揭示了法治同样饮鸩止渴。
这一点对人的要求过高,如何行动,就看阁下了。
其二,无论阁下的抉择为何,老朽希望你能记住一件事。
法家的初衷并非惩罚任何人,而是避免任何人受罚。如果法家无法达成,那就请阁下去实现。"
说完,管宁便不再言语。
他想说的,想告诉刘禅的,已经倾囊相授了...
甚至在神秘的迷雾中,他坚决宣称自己不会涉足刘禅的征途,然而在紧要关头,他仍无法抑制地向刘禅灌输那种奇异的理念。
如今,无论是儒家的学说还是法家的律令,在这动荡的奇幻世界里,都渴望占据主导。而管宁与诸葛亮孔明,这两位智者,并不愿看到生灵因战火受苦。
刘禅,虽非天生的智者,但他是一个理想的领导者之选。
刘禅默默地离开了那座隐秘的矮山,甚至没去扶起管宁,他明白,这位导师需要在高处独自冥思。
走出汉中学院,黄皓再次带领守护者们护送刘禅,他的面容平静如常,但眼中的忧虑已消散无踪。
“主上此行有何所得?”
“收益颇丰。”
(https://www.eexsvvw.cc/117588/36792726/)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