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一词,源自战国乱世,真正意义的变革,并非商君助秦,而是李悝当年辅佐魏文侯登上霸主之位,他的竭尽地力、公平交易法开启了战国初代霸业的篇章。
随后吴起入楚,申不害施法于韩,邹忌革新齐国,直至商君振兴秦国,奠定了法家百家之首的地位。
春秋百家争鸣,最终被包容万象的法家夺得万民敬仰的荣耀。而变革,成为了众人既爱又恨的词汇。
当年魏文侯重用李悝,成就显赫,魏国二十年间无人敢于挑战,李悝为巩固胜果,集各国刑典,着成《法经》,成为第一部为变革而设立的法令。
申不害在韩执政十余载,虽结局不尽如人意,但那段时间确令朝政稳定,民众安乐,韩国国力日益强盛,这点无可辩驳。变革的目的,旨在富国强兵,而得益最多的往往是百姓。
然而,所有推行变革的大臣,结局大多凄凉。
李悝寿终正寝,看似善终,然而并非因变革成功,而是他遇到了明君庇护。
所以,他安然离世,变革却未能成功。
其后的几位,命运更甚于李悝。
吴起被乱箭射杀,试图以生命守护变革,却仅拉下了七十多户贵族,未能保全他所追求的改革。
申不害的结局更为悲惨,这位提倡帝王者道之士,死因不明,身后还被指为祸国之臣,改革成果也未留存。
邹忌能支撑到最后,并非因其才智过人,只因他的举措并非真正的变革,顶多算是改良。
而最凄惨的无疑是商君,但他也是唯一一个死后,使变革得以延续的人......
尽管他对于强盛的秦国仅两代便覆灭也负有部分责任,但他确实创造了一个真实的传奇传说。而当刘禅决心实施变革之法的那一刻起,他已预见自己将面临何等挑战,如今的局面与昔日战国时期的乱世竟有几分相似。
若无法通过变革自强,那么终结他们命运的,不再是某个个体,而是这片广袤天地的法则。
但此刻变革,他们所要对抗的敌人,比吴起、申不害、商鞅当年面对的势力更为强大。时光流转,敌人也在壮大,历经四百载甚至更久的繁衍,世家豪门已成为世间最不容忽视的力量。
这力量超越了他们的私人军队和田产,还包括他们的学识。他们是世间学者,是朝堂之臣,是国家的左右手,是民众的喉舌。他们的话语,在百姓心中近乎真理。
这份力量早已超越了当年,因此刘禅提出的十二项国策即便小心翼翼,依然引发了剧烈的反弹,一度使他陷入困境,几乎撼动了大汉的国运。
这就是他们的威力!然而,所有反扑也将在此画上句号。当吴家长子吴奎,蒋琬之子蒋斌,及寿良等人现身时,刘禅明白,丞相诸葛亮并未弃他不顾。
这些人物刘禅早有耳闻,皆是丞相府多年培养的贤才,只因年少,加之经历尚浅。故离开汉中书院后,他们前往各地磨砺。
如今他们在此出现,刘禅知道,这是诸葛亮提前调动了他们。而他们的到来,象征着三大势力的立场。
吴懿家族虽定居长安,源于益州,根源却是一脉东州外族。蒋斌则代表着蒋琬,即荆州世家的血脉。至于寿良,地道的成都人,益州土生土长。
吴奎、蒋斌、寿良,三人代表着刘禅麾下粗略划分的势力挺身而出。而回应他们的,是朝中许多重臣之子,这也是诸葛亮精心策划的布局。
这一幕发生后,刘禅深知,诸葛亮终于出手了。实情也正是如此,诸葛亮这段时日并非单纯旁观,他在等待。
身为法家半弟子的诸葛亮,无人比他更了解变革会遭遇何种阻挠。执掌大汉朝廷多年,也没有人比诸葛亮更清楚这里的世家豪族,以及反对变革者的实力有多强大。
于是,要么不动,若要行动,必须一击致命……
如今,不必言说天下,仅大汉疆域的每一寸土地,都已落满无数窥探的目光。
他们都期盼着此地每日的消息,这已经成为他们新近的生活篇章。
此刻,局势已超脱那些人的掌控,于是,诸葛亮终于出手了。
他先遣动了吴懿。诸葛亮深知,益州的世族与吴懿所在的吴氏一族早已密不可分。
但这并不意味着吴懿便与吴家同为一体。
吴懿与吴班,虽为堂兄弟,但他们并不像多数世族那般,自以为已可安享太平。
他们亦渴望荣光归乡,这或许就是他们踏入仕途的初衷。
车骑将军吴懿,已是武将的顶峰,其堂弟吴班晋升为右将军,列于大汉武将的前列。
两人已至此地位,绝不会放弃一统天下的愿景。
因此,变革之事,吴家反对,因其触及了他们的利益。
但吴懿与吴班则不然,因变革能使他们更加强大。
然而,吴懿和吴班不能违背家族的意愿,此前只能沉默,但对诸葛亮而言,这不是难题。
一封书信,他便从吴懿处借来其长子吴奎,吴奎象征着吴家,亲至此地质询!
蒋斌的情况亦然,他代表荆州世族,前来质疑变革之事。
寿良,乃诸葛亮养子诸葛乔推荐,出身汉中学院,虽来自小家族,却才情出众。
此次,他也被诸葛亮调至此地。
三人,在刘禅及诸多世族眼中,不过是上演一场戏码,但百姓们并未察觉。
此刻,四周已有诸葛亮预先安排的秘密交谈者,更有他从黄皓手中争取到的绣衣卫。
他们的使命只有一个,即向周边百姓揭示真相,揭示他们的身份。
百姓心中自然会认定,这些质询者来自世族与大家族。
大汉朝廷的气度也令人赞叹。
他们派出的并非声名显赫的大臣,既然质询者是世族子弟,回应者也是官宦之后。
这份从容赢得了人们的私下赞许。
辩论开始时,那些仍心存疑虑的百姓感到了阵阵惊骇。
因提出的问题太过犀利。
这场辩论显然直指变革,这也是诸葛亮的目标。
既然世族大户喜欢树立牌坊,他就直接找人揭开这层伪装。
一旦话题转向变革,后续的事情就易如反掌了。
吴家的吴奎率先发言,作为吴懿的长子,他的才华自是不容小觑...
只见吴奎挺身而出,向着对面的法邈以及法邈身后那座魔幻般的皇城深深鞠躬,随后高声问道:
“敢问圣主,是否欲借变革之力,以求国度强盛?”
他一开口,便撕破了阻碍,直指众人心中的疑惑,将最关键的问题摆在台面。
立刻,众多学士纷纷倒吸一口冷气,预感明日世间将流传吴奎等人因变革而惨遭贬斥的传说。
然而接下来的发展,却出乎他们的预料。
法邈也站定,回以吴奎一礼:“如今我大汉并未凝聚统御天下的力量,唯有变革,方能让大汉重振雄风!”
“愚兄不敢苟同!”吴奎直摇头,继续对法邈言道:
“江东之地危机四伏,曹魏政权动荡不安,此乃天赐良机。先前我大汉虽遭小挫,但大势未改。在下以为,此刻万万不可沉溺于变革,当积蓄粮草,整备兵马,北向攻克函谷关,南下攻陷宛城,围剿洛阳,方能再创宇宙霸业!”
话音刚落,四周瞬间响起一片热烈的欢呼。
这些话语并不深奥,众人皆能听懂。这段时间,百姓们因这些学者对天下局势的热议,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吴奎的话,让他们深感有理,欢呼声便是对他们认同的证明。
吴奎说完,身后诸多士人面色复杂起来:
“吴奎这家伙,似乎来者不善啊……”
(https://www.eexsvvw.cc/117588/36792721/)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