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新政,像是两颗炸弹,将群臣深深的震撼住了。
凌汉在缓过心神后,有些担忧的问道:“陛下,这报纸一份只定价一个铜板,是不是有些低了?目前大明有这么多百姓,一家一户买一张也是个天文数字,短期之内还好说,如果长此以往,朝廷是否能够承担住这方面的损失,也是个问题啊。”
朱雄英笑着摇了摇头,看向宋阳道:“宋阳,你给诸位大人讲讲,这报纸的成本几何啊?”
宋阳昂起头颅,骄傲的道:“回陛下, 报纸的原料很常见,而且工艺并不复杂,所以成本极其低廉,一枚铜板能够生产三张报纸。”
“这也太便宜了吧....”
徐子卿接过话头,继续道:“虽然在运输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额外的成本,但是报纸有很多盈利的空间。”
“比如报纸可以单独留出来一块空间,交给商人,让他们在上面刊登一下自己的商品或者打响自己商号的名头,作为交换,自然需要付给朝廷相应的酬劳,这也是一举两得啊。”
户部尚书郁新是对商机最敏感的,当即便有些激动的附和道:“陛下,如果这报纸真的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话,那商人们一定会趋之若鹜。”
“这样的话,报纸在利民的同时还能为朝廷增加一部分额外的收入,简直是一举数得啊。”
既然户部尚书都这么说了,那这报纸大概率是会赚钱的。
不过杨思义还是有些担心的道:“陛下,不是老臣泼您的冷水,虽然陛下的构思很巧妙,但是万事开头难,商人们也并不一定会买账啊。”
闻言朱雄英哈哈笑道:“杨阁老,你是不是忘了朕登基前的手笔了?不管是如今的河南,还是现在的漠北,甚至是昌都和宣北的互市,哪一个不是让那些商人赚的盆满钵满?在大明的商人心中,朕还是有些份量的。”
这时杨思义才想起来,国库如今之所以这么富足,绝大部分的功劳都是来自于眼前的陛下。
河南如今可是全国的转运中心,不管是陆运,还是海运都需要在河南中转,现在河南的交易市场已经非常成熟。
各地的特产和各种稀罕物,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商人汇聚于此,从中牟利。
漠北就更不用说了,现在漠北的人口已经过千万了,都快成了大明第一大省了,而且每年的税收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只要是跟着朱雄英去这两个地方的商人,几乎都更上一层楼,所以对朱雄英那是一万个信服。
只要是朱雄英发话,那他们肯定会放下一切来配合。
而且徐子卿接下来的一句话彻底打破了朝臣的担心:“陛下,苏州沈家已经表示,愿意花费纹银一百万两,换取报纸第一个月的版块使用权。”
苏州沈家,大明首富,更是皇后娘娘的母家,自然会全力支持陛下的改革。
当然朱雄英也不会让沈家亏钱,毕竟沈家商号现在遍布整个大明,虽然有见识的人都知道沈家恐怖的财力,但是大部分百姓毕竟还不知道,正好趁这个时机也能提高一下沈家的威望,这也是双赢的局面。
得知沈家注资后,最后一点担忧也消散不见了。
见到群臣没有反对的意见了,朱雄英便直接拍板道:“好,既然大家都同意,那大明报刊局就正式成立了,工部尚书宋阳先暂代报刊局局长,听从陈国公调遣。”
“臣遵旨!”
其实相对于报纸而言。更引起热议的是大明皇家钱庄,这是朱雄英仿照后世的银行所建。
但是从古至今,还没有朝廷亲自建设钱庄的,这名声到底是有些不好听,说句实话,士农工商,商人毕竟是最底层,朝廷经商说到底还是有些跌份。
所以大家都有些反对,只是没人敢先开口。
朱雄英看着突然沉寂的群臣,忍不住开口道:“诸位爱卿不必如此沉默,朕登基以来可曾因为朝政怪罪过你们?畅所欲言即可。”
在一阵面面相觑后,还是凌汉率先开口道:“陛下,钱庄的本质属于商业行为,朝廷亲自经营钱庄,还放印子钱,这怎么也说不过去啊。”
这不止是凌汉一个人的想法,恐怕是文武百官和全天下百姓的想法。
朱雄英只能耐着性子解释道:“凌阁老,从事商业行为并不丢人,而且这也不算是放印子钱。”
“这么和你解释,如果一亩土地是一两银子,那一户人家买十亩地就需要十两银子,绝大部分的农民都是拿不出这么多钱的。”
“这个时候皇家钱庄可以先付了这十两银子,那这十亩地就是付钱的百姓的了,根据收成不同,每年秋收之后,需要向钱庄归还等价的银两,按十年来算,总共需要归还十二两的粮食或者现银,十年的时间,两份利,这能算是放印子钱吗?百姓们会不接受吗?”
如果真的是这么个利息,那百姓何止是不能接受,简直会趋之若鹜。
这时徐子卿在一旁补充道:“当然了,每个家庭不同,钱庄垫付的额度也是不同的,如果家里男丁多,有能力种更多的田地,那钱庄能垫付的额度就高,如果家里男丁少,不能种那么多的田地也别浪费,钱庄能垫付的额度就会减少。”
“如果到期了不能归还钱庄垫付的银两,那钱庄就有权收回土地,当然,如果是遇到了天灾人祸,也可以去钱庄申请延后,这样百姓的利益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这一条条新兴的规定让所有人都眼前一新,如果真的能够按照这个设想去执行,那最受益的绝对是百姓,而且国家也不会亏损,也会从中盈利。
一时之间,大家显然都有些接受的想法。
这时杨思义再次出声道:“陛下,眼下大明还是有很多民间的钱庄,如果皇家钱庄按照这个标准执行,恐怕民间钱庄会大受打击,有与民争利之嫌啊。”
不过对此,朱雄英是嗤之以鼻的:“那些民间钱庄朕都懒得说他们,百姓存银要收钱,拿着百姓的钱再出去放印子钱,收不回来就逼迫人家卖儿卖女,就算还得起,那利息也高的吓人,这等趴在百姓身上吸血的东西,还不如都倒闭算了。”
“朕就直说,皇家钱庄成立之后,百姓存银不再收取费用,而且不只是农民,包括工人,商人,甚至各地的官员,只要讲明用途,通过审核,都可以从钱庄支取现银,利息依然最高只需要两分,时间也可以灵活选择。”
此言一出,群臣是真的坐不住了,如果真的这样操作,那对其他钱庄可真是毁灭性的打击。
别的不说,单单不收存银费这一点,就足够吸引大量的百姓了。
当然也有人持反对意见。
“陛下,自古以来,钱庄也好,银号也罢,都是收取存银的保管费,如果突然不收了,那百姓就会毫无顾忌的将钱存在皇家钱庄,这会不会影响现有的市场秩序啊?”
朱雄英摇了摇头道:“朕知道,你的意思是怕百姓们都把银子存起来,就不会再花了对吧?”
“朕早就有所准备,以前的市面上流通着铜钱,银两,黄金,还可以以物换物,而且根据光景不同,一两银子能换多少铜钱都不一定,一两黄金能换多少银两也不确定,而且银子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损耗,这样交易起来实在是太过于麻烦,而且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朕决定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 这样以后百姓们也能获得便利。”
“陈国公,你给大家讲解一下,大概的规划。”
徐子卿点了点头,出声道:“经过本官和陛下的商议,从今以后,大明施行统一的标准,一两银子可以换算为一千枚铜钱,一两黄金可以换算为五两银子。”
“而且皇家钱庄还会推出小额的银票,分为一文,两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和一百文。”
“百姓们存银的时候,不必再等到存够一两银子,只要超过一百文就可以去存银,到时候百姓们可以用银票直接交易,这样岂不是避免了很多的损耗,而且购物也更加的便利。”
“想象一下,一名百姓想要买烧饼,那就可以用一张五文的银票,交给店家,店家会扣除烧饼的两文钱后,给他三张一文的银票,这岂不是更加便利?”
“而且银票相比于银子和铜钱更加便利,这不是利国利民的国策吗?”
徐子卿的话说完,大家都陷入了震惊,他们没想到钱庄还可以这么操作?这岂不是和宝钞有一样的用途?
为了更好地说服诸位大臣,朱雄英拍了拍手,一行宫人直接端着印刷好的银票样本走了进来。
群臣更是大开眼界,这等精美的银票还真是第一次见!
简直像是艺术品一般,别的不说,单单这银票,也值一文铜板啊。
(https://www.eexsvvw.cc/116583/36792704/)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