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傻子教授说,宣德七年七月初八,郑先生船队抵达满刺加国,先送巫宝赤纳回国复命,然后前往暹罗国宣读明宣宗的敕书,告诫其“和睦邻境,以副朕同仁之心。” 具体如何交涉,不得而知,但郑先生往返满刺加和暹罗两国之间,忙了一个多月,才调解妥当。八月十八日,船队到达苏门答剌,然后去阿鲁、那故儿、黎代、南渤利等国访问。
黄梅导游说,前几次下西洋,郑先生已在这些国家举行过封王仪式,赐其国王或酋长玺书、彩币、御窑 瓷器等物。事实上,郑先生船队,又名取宝船 ,他所率领的部属,本就是押送朝廷物资的军队,从西洋各国猎取珍珠、玛瑙、香料、奇禽异兽等“宝物”,运回国之后,主要是供 皇帝和贵族享受。这些宝物,并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国库收入。
沈明贵给刘傻子出难题说:“刘傻子,我想考考你,你说说,在郑先生下西洋的船队中有几种类型的船舶。”
刘傻子听到穿越号机器人手机与他沟通,便说,第一种类型叫“宝船 ”。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 ,载重量八百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 最大的船只。它的体式巍然,巨无匹敌。它的铁舵 ,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第二种叫 “马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第三种叫“粮船”,它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第四种 叫“坐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第五种叫“战船 ”,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
海洋专家高敏说,郑先生所率领船队的船只,有的用于载货,有的用于运粮,有的用于作战,有的用于居住。分工细致,种类较多。可以说 ,郑先生的船队是一支以宝船为主体,配合以协助船只组成的规模宏大的船队。
文史作家于张喜说,阿拉伯旅行象伊本·白图泰的游记中早已记录中国巨大的 12 艘帆可载千人的海船。根据南京静海寺郑和所立残碑记载,郑先生首次出海宝船为“二 千料”,据推论,折合长约为二十丈,宽六到八丈左右,载重量约为五千吨。根据《郑和 航海图》,郑先生使用海道针经,结合过洋牵星术,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
郑先生的船队,白天用指南针导航,夜间则用观看星斗和水罗盘定向的方法保持航向。由于对船上储存淡水、船的稳定性、抗沉性等问题都作了合理解决 ,郑先生的船队能够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险恶条件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很少发生意外事故。白天以约定方式悬挂和挥舞各色旗带,组成相应旗语。夜晚以灯笼反映航行时情 况,遇到能见度差的雾天下雨,配有的铜锣、喇叭和螺号,也用于通讯联系。
夏青教授说:“郑先生下西洋航海技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天文航海技术。 很早以前,中国就可以通过观测 日月星辰,测定方位和船舶航行的位置。郑先生船队,将航海天文定位与导航罗盘的应用结合起来,提高了测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确度 ,人们称 ‘牵星术’。”
黄梅导游说:“二是地文航海技术。郑先生下西洋的地文航海技术,是以海洋科学知识和航海图为依据,运用了航海罗盘、计程仪、测深仪等航海仪器,按照海图、针路簿记载来保证船舶的航行路线。”
杨扬导游说:“三是《郑先生航海图》。《郑先生航海图》记载了五百三十多个地名,其中外域地名有三百个,最远的东非海岸有十六个,还标出了城市、岛屿、航海标志、滩、 礁、山脉和航路等。”
刘傻子教授说:“郑先生下西洋折射出的中国先进航海科技光辉,表现了中国古代人的伟 大智慧,从而创造了郑先生下西洋的伟大航程。明朝的封建统治已十分巩固,加上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势日趋强盛,这就有可能使它向海外发展。明成祖自认为是‘奉天 命天君主天下 ’的‘供主’,要海外各国都来朝贡。”
张洪德教授说:“和历代功利主义的封建帝王一样,明成祖也要宣扬国威,向外示富。到了永乐年间,由于国力强盛,明成祖向异域显示中国的富强,对明朝初期对海外的消极政策深表不满,故朝廷对外政策为之一变。他即位后, 便派宦官出国,召各国来朝,此举无疑可以提高明成祖的威望。”
夏青教授说:“郑先生率领的庞大船队,就其活动的性质来说,既不是一般的商船队, 也不是一般的外交使团,是兼有外交和贸易双重任务的船队。他出使的任务之一,就是招徕各国称臣纳贡,与这些国家建立起上邦大国与藩属之国的关系。”
从 1405 年开始,在二十八年间,郑先生率领中国大明皇朝的两百多艘船,航行在世界海域上,七次造访各国。据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的李约瑟博士估计 ,1420 年间,中国明朝拥有的全部船舶,应不少于三千八百艘,超过当时欧洲船只的总和。
张洪德教授说,今天,西方学者专家们也承认,对于当时的世界各国来说,郑先生所率领的舰队,从规模到 实力,都是无可比拟的。其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 ,中国的海军纵横大洋,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
刘傻子教授说:“这一盛举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 开拓了海外贸易。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享、真蜡、古里、暹罗、阿 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 ,最远曾达非洲东岸 ,红海、 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
欧阳旭副教授说:“这些记载,都代表了华夏的航海探险的辉煌,比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八十多年。当时 ,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持续 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郑先生下西洋的历史意义,还有许多超出于航海之外的解读。郑先生时代的中国,则 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 ,播仁爱于友邦,宣昭颁赏 ,厚往 薄来。”
郑先生下西洋期间所做的海外政治干预中 ,以长远影响来看,最重要的是操纵马六甲 海峡—往来中国及海洋贸易的要道,选择扶植强盗头子拜里迷苏剌,于 1409 年,郑先生授与其国玺及皇袍。拜里迷苏剌曾亲自往中国朝贡,使其在马六甲沼泽地的据点,成为 日渐富庶繁荣的商业中心。
张洪德教授说:“当郑先生的船队到达木古都束时。国王亲自迎接,设宴款待。郑先生向国王和王妃赠送了丝织品陶器和茶叶。国王送给明朝皇帝一只珍贵动物,叫做‘麒麟’,也 就是非洲长颈鹿。”
华夏的丝织品、瓷器受到一些欧洲国家的欢迎,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尤其是造船业的发达,航海技术的进步,包括罗盘的使用、航海经验的积累、航海知识的提高、 大批航海水手的养成,以及明初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宋、元以来中国海外贸易的发达, 对外移民的增加,所有这一切,都为郑先生下“西洋”准备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提供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条件。
明初这种强盛的国势、发达的贸易,本身具有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扩大海外的贸易和来往的要求。明太祖于 1389 年编制的《大明混一图》就是实例。 明成祖朱棣进一步对外扩展海外贸易,决定组织一支强大的船队,前往“西洋”诸国。
华夏唐、宋、元朝以来,造船技术发达,中国古代罗盘与火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 为大规模的远洋航行,提供了安全保障。永乐帝明成祖,出于政治目的的需要宣扬大国 国威。元朝时华夏的远洋贸易,非常发达。拥有当时世界上贸易量最大的几个港口,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还有大量的民船和商船 ,为后来的明朝航海奠定了基础。
郑先生下西洋的船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是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成的。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很多外国学者称郑和船队是特混舰队,郑先生是海军司令或海军统帅。
著名的国际学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 世界历史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甚至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黄梅说:“郑先生下西洋船队,是根据海上航行和担负的任务,采用军事组织形式组 建的。”首先,人数之多。郑先生下西洋的人数,史料上有明确记载的有四次。郑先生每次下西洋人数在二万七千人以上。明朝军队有五个卫,每个卫五千多人。从《武职簿》来 看,他们主要是来自沿海卫所。当时 ,西方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航海的人数最高是 二百多人。航海人数的多少,也反映了一种实力。
尤其是在古代社会,它需要各方面物 质保障,很不容易。其次 ,船队编制。根据中国海军专业人员多年研究,郑先生船队由舟 师、两栖部队、仪仗队三个序列编成。舟师就是现在的舰艇部队,基本单位是战船,它=们被组成编队,叫前营、后营、中营、左营、右营;两栖部队,用于登陆行动;仪仗队 担任近卫和对外交往时的礼仪,庄严威武。
按照下西洋的任务,郑先生船队人员,主要有 五个部分:指挥部分、航海部分、外交贸易部分、后勤保障部分、军事护航部分。指挥 部分是整个船队的中枢,对航行、外交、贸易、作战等进行指挥决策。
(https://www.eexsvvw.cc/112359/61443470/)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