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天命玄鸟,华夏始焉 > 138.第138章 历史,在不知不觉中便发生了改

第138章  历史,在不知不觉中便发生了改变……

    初春时节,草长莺飞。

    大汉长安城,恢宏威严,四方之地百姓商贾云集,繁华阜盛,热闹非凡。

    然而,大汉北方却又军情急来,匈奴再次侵扰边境,屠杀边境汉民,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汉武帝刘彻闻之,大怒,当即派兵去往边境,抵御匈奴之兵。

    与此同时,前几日汉武帝刘彻向全国征招出使西域之臣,良久过去,未有一人挺身而出。

    然而就在今日,突然有消息从宫中传出,有人应召,自愿前往西域。

    酒肆之中,百姓听闻此事,脸上露出惊叹之色,不禁感叹道:

    “未曾想,竟有人甘愿前往西域,真乃勇猛也!”

    只见酒肆之中,几个汉子之间,一人脸上露出敬佩之色。

    “西域之地被匈奴人所掌控,且就在前一段时间,匈奴再次南下,屠戮我汉人!”

    “如此危险之时,他竟然敢出使西域,吾也佩服至极!”

    “就是不喜欢其为谁,姓名为何?!”

    一人脸上露出遗憾之色,似乎只要知道了出使西域之人是谁,便立刻前往拜访一般。

    “……”

    酒肆之中,人们议论纷纷。

    新皇帝登基,除却始用年号之外,是城中百姓饭后谈资,也唯有这出使西域之事,是最近一段时间让他们最为感兴趣的事情了。

    至于匈奴叩边?

    哪年不南下侵扰汉人,他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

    角落里,张骞静静的吃酒,同时听着周围之人的讨论之声,但是他并没有开口说话,只是静静的听着。

    同时,他心中说道:“神鸟,不知如今大汉,与秦时相比,又如何?”

    张骞心中好奇,同时,更为惊叹神鸟之神异,竟然可以进入自己的身体之中。

    在宫中为郎官多年,虽然为宫廷护卫,但是却也有机会能够接触到宫廷藏书。

    关于神鸟的传说,民间多是模糊不清,版本不一。

    而宫廷之中的藏书,大多是从秦时秦宫之中得来的,甚至于,还有完整的《秦记》。

    《秦记》之中,清清楚楚记载了秦国神鸟从天而降的一幕,让人读之向往。

    他就曾经看到书中如此描述,“秦国神鸟,有神通,可通天地,御无形之风,天下宇宙,寰宇之中,皆可去!”

    故而,必然也是可以隐藏于人的身体之中的。

    “不如秦也!”

    通过神通无形之身,隐藏于张骞体内的白止如此说道。

    “不如秦……”

    听到白止的回答,张骞脸上露出感叹之色,喃喃自语道:“古籍之中多有对秦之描述,秦军之强,秦时诸国皆不如,故而秦能一统六国。”

    “昔年,始皇帝御驾亲征,秦军前军刚至,匈奴望而生畏,退避三舍,不敢交战!”

    “然,始皇帝率领大军一路追击,将匈奴主力斩杀,使得匈奴十几年而不敢南下牧马!”

    “当真是让人向往的时代!”

    张骞本身就有武艺在身,听闻始皇帝如此文治武功,如何不心中意动。

    “不知,汉何时也能如此……”

    张骞将杯中之物一饮而尽,随即放下一些钱财在桌案上,便起身离去。

    穿过由光滑石板铺就而成的宽大街道,张骞随即进入了一个胡同之中。

    不知转了多少弯,他来到了一个颇为破败的院落。

    院落风格甚至有秦时风格,让人恍惚。

    “此处院落曾经是秦时之人修建,时至今日,仍然存在,而院落之主人,听闻秦时也是颇有家财之人。”

    “近几十年,庭院主人心忧天下,在此处收养孤儿,不至于孩童无处居住……”

    张骞为身体中的白止解释了一句,随即进入了庭院之中。

    只见庭院里,却有一群孩童正在玩耍,不过大多是五岁左右的稚童。

    再往庭院之中走去,房间之中,却传来了朗朗读书声。

    “吾欲谏言皇帝,于城中建设孤儿教养之所,为朝廷所掌。无亲人之孩童皆可入,同时朝廷也可教授孩童百家之言,假以时日,必为大汉培养贤才!”

    说着,张骞将腰间钱袋取下,钱袋之中,是他特地换好的碎银。随后放在了一旁的桌案上,便悄无声息的离去了。

    白止将这一切都看在眼中,有些沉默,看着张骞的举动,只是以为张骞是因为自己将要离开长安,浮财无用,故而捐献于此处。

    但是,刚刚走到街道之上,却听张骞主动解释道:“我当初初来长安,曾受恩于那院落主人,吾曾言,将来若有钱财,定然相助天下孤儿……”

    白止闻言,沉默不语。却是感觉张骞的性格却有些像曾经之人,但是又不像曾经之人那么多愁善感。

    ……

    张骞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在城中转了几日,便整理官服,然后入宫觐见汉武帝刘彻。

    与此同时,汉武帝刘彻端坐于未央宫一处宫殿之内,正听着一名侍者的禀告:

    “陛下,张骞他这几日不过是在城中闲逛,同时准备了许多出行之物……”

    侍者将张骞这几日的所作所为全都复述了一遍,甚至是张骞捐献银两与孤儿之事,也一同说出。

    听到这里,汉武帝刘彻才满意的挥挥手,自语道:“如此看来,这张骞的确是有‘信’之人!”

    信,乃是一种良好品德,周礼所推崇,如此之人,往往成就不会低。

    汉武帝刘彻放下心来,随即对外面的侍者道:“宣董仲舒入殿!”

    片刻,却见一位身着儒家服饰,举止有礼之人大步走了进来。

    “臣,董仲舒,见过陛下!”

    董仲舒当即行礼。

    “免,坐!”

    汉武帝指了指自己桌案对面的座位,示意其坐下,同时道:“爱卿所呈之书朕已经观看。正如爱卿所说,百家之言虽然多有不同,更有许多精妙之处,但是却不适合如今之大汉……”

    “陛下圣明!”

    董仲舒相貌伟岸,谈吐举止彬彬有礼,听到汉武帝刘彻之言,当即分析道:“回首先秦之时,大秦以法家改革,行法家之道,虽然秦国日渐强盛,兵卒被称为虎狼之师,但是,秦国之后,也发现了法家已经不再适合秦国!”

    “故而,秦国将百家之言融入法家之言中,进而,形成了大秦之‘秦法’之道!”

    “臣观之,所谓秦法,更类儒学,而如今之汉,以儒治国更为合适……”

    听到董仲舒之言,汉武帝刘彻脸上露出了感兴趣之色,随即一一请教,脸上露出了几分谦卑之色。

    时间缓缓流逝,太阳西斜,不知不觉之间,时间流逝。但是汉武帝刘彻仍然意犹未尽,随即说到秦时之事。

    只见汉武帝看向董仲舒,请教道:“董爱卿博学多识,可曾听闻秦国神鸟之传说?”

    “自然知晓!”

    董仲舒点头,脸上也露出回忆之色,道:“关于秦国神鸟,除了民间之传说,更多的便是《秦记》之中的记载,然而,其中之事,让人匪夷所思,所以,臣认为,所谓秦国神鸟,应当大多是杜撰……”

    “杜撰吗……”

    汉武帝刘彻显然对这个答案很不满意,不过又无法反驳,随即微微感叹,道:“秦有神鸟,天命归秦,秦国才能一统天下。朕记得高祖曾言,秦之过,不在于秦,而在于天时,在于秦政之仁德!”

    “若是大汉有神鸟,又是何等的景象?”

    汉武帝刘彻脸上露出想象之色,一片憧憬。

    一旁的董仲舒听到汉武帝刘彻之言,也是微微愣神,也一同感叹道:“然而,秦时之乱,秦国神鸟也不知所踪,只余下空荡荡的神鸟殿,标志着曾经秦国神鸟的存在!”

    就在君臣两人感叹之时,突然外面侍者进来禀告道:“陛下,张骞求见!”

    “哦?”

    汉武帝刘彻脸上露出惊讶之色,张骞主动请缨前往西域,然,并不急迫,所以汉武帝刘彻特地让其回家,先自行准备。

    其实就是让张骞好好享受这在长安城的时光,不知今日,为何突然又入宫了。

    “张骞,可是那主动请缨前往西域之人?”

    一旁的董仲舒脸上露出好奇之色。

    “正是!”

    汉武帝刘彻点头。

    “如此勇武之人,臣也是神交已久!”

    听闻此言,董仲舒脸上露出好奇,目光看向宫殿之外,想要看看这位主动!前往西域的勇士如何。

    “宣!”

    “见过陛下!”

    片刻,却见身着华丽汉服的张骞大步而去,恭敬见礼罢,在汉武帝的示意之下,坐在了一旁。

    “陛下,此次臣前来,除了西域之事,还有一件事,恳请陛下批准……”

    “哦?”

    听到张骞主动请求自己,汉武帝刘彻岂能拒绝,且不说张骞主动请缨前往西域,以解自己之困,同时汉武帝也对其颇为欣赏之。

    于是当即点头,道:“爱卿且诉说,若是小事,朕皆准!”

    “陛下,臣观长安城之中多有孤儿……”

    随后,张骞将城中孤儿之事说与汉武帝刘彻听,最后道:“臣请陛下在长安城之中设立孤儿收容教养之所!”

    “其一,不仅可以毋使婴孩夭折,也可为朝廷培养贤才,一举两得也!”

    听到张骞之言,不仅仅是汉武帝刘彻,连同一旁的董仲舒看向张骞的目光也变得不同了。

    而董仲舒更甚,看向张骞的目光,犹如知己。

    董仲舒当即附和道:“陛下,张骞此言大善,之前臣便有此意!”

    其实汉武帝刘彻听了张骞的话,已经意动九分,再加上董仲舒之言,更加坚定了心中想法。

    于是点头,同时感叹道:“朕只知张爱卿守信,未曾想,却也是如此大仁大德之人,朕敬服之!”

    汉武帝如何不知张骞的意思,回想直接初为皇帝之时,朝中无人可用,有才能之贤才,往往为他人所培养,不为帝才。

    故而,让他处理诸多政事、官员任免,多有掣肘。

    若是朝廷培养婴孩,从小教导之,皆以皇帝为上,届时,朝堂之人,便有可有之才。

    汉武帝刘彻激动的站了起来,来到向前身旁,重重拍了拍张骞的肩膀,若不是张骞已经请缨出使西域之事,必然会授予其要职,伴于左右,为自己出谋划策。

    只见在张骞和董仲舒的注视之下,汉武帝刘彻有沉默了下来,片刻,汉武帝抬起头来,目光炯炯,道:“只是收养孩童还不够!”

    “朕……欲在城中设立传授知识之处,犹如秦之七十二博士,设立博士学宫!”

    “如此……”

    汉武帝刘彻神色激动,道:“如此,那便将学宫取名为……太学!”

    “太学……”

    董仲舒闻言,却眼前一亮,当即谏言,道:“臣联系陛下罢黜百家之言,以儒家为治国之道!”

    “儒家……”

    听到董仲舒之言,汉武帝刘彻却再次沉默了下来,道:“此事不急……”

    听到董仲舒所请,汉武帝刘彻却沉默了下来,对于董仲舒之请,他心中警惕。

    秦时之鉴尚在眼前,如何独宠一家之言?

    秦行法家,统一六国乃知法家不适合新朝,乃汲取百家精华,溶于一体,是谓“秦法”!

    如此,也不是独尊一家之言!

    而作为大汉之皇帝,岂能若于他人,更不必说是秦之始皇帝。

    故而,汉武帝刘彻心中与行黄老之道,同时汲取百家精粹,融与道家之言,形成独属于大汉帝国的“汉道”!

    对于董仲舒所请,张骞并不知晓。毕竟他不知刚才董仲舒和皇帝谈话。

    而张骞身体之中的白止却微微惊讶,目光不禁看向了一旁的董仲舒。

    未曾想,眼前的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董仲舒,劝谏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

    白止回想汉独尊儒术的意义:

    加强了中央集权!

    稳定社会秩序!

    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

    但是,独尊儒术之劣处,也显而易见:

    限制了民智!

    一家独大,左右王朝政令!

    胁迫君权,行废立之举!

    从某种层次上来说,后面的王莽篡汉,便是独尊儒术而导致的!

    此时,因为秦朝历史的改变,从而影响了汉朝汉武帝刘彻一些政策的制定、施行!

    这是白止所没有想到的。

    不过,这也是白止想要看到的!

    (本章完)

(https://www.eexsvvw.cc/110398/36792872/)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