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母亲让依敏将婉儿请来吃饭,说孤儿寡母不容易,暂且将此当家,过些安稳日子。只说些家长里短的话,不提为质的事。
拓跋母亲又说这是家宴,感谢无风救明玉、撮合依敏、当兰若师傅的话。无风很无语,是不是“准丈母娘”知道了点什么?拓跋明玉、拓跋明月的眼神有点怪,拓跋明珠更不怀好意的笑,以至于为了掩饰尴尬,拓跋明月举一杯他跟着喝一杯,不一会便有些醉意。
拓跋母亲特意为依敏留了位置,第一次上桌的依敏少了往日的豪气,多了些乖巧,拿眼不时地看看坐在上位的正室。拓跋明月的妻子因依敏的事,多少还是有些不高兴,虽然也知在部族首领有几个女人很正常。
宴后,拓跋明珠拉住无风询问花几朵的事,似乎对花将军很好奇,隐隐对能去大夏有些许期待,可能在部族里待够了、玩腻了。对拓跋明珠来说,单一的生活激不起半点涟漪,外面花花世界可能更精彩。无风把能说的全说了,拓跋明珠这才放过无风。说完花几朵,无风这才发现,自己对花几朵了解的还是不够。
拓跋明月一直等到问完话,随着无风走出帐篷,一边走一边沟通了送夏人、拓跋明珠和蕃人补偿的马等事,说了将吐蕃战利品均分给七部,安排野律部去九曲之地牧马放羊,现在众部族人心思进,内部的事算解决了。
无风道:这是你一个部族首领的事,可以不必给我说。
拓跋道:我再没个说处么。按现在的发展,给我几年时间,再不惧任何一方势力了,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可时间不等人,你也看到了,阿姐的事......阿姐为部族牺牲了很多,她的事不能不管,可匈奴太强大了,不是我一个部族所能对付的。
无风道:回到家里过一辈子也好着了。
拓跋道:阿姐对我说过也可以,只是怕到了地下无法对独孤休屠交待,不杀了独孤屠各怕这辈子过不好。我不能让阿姐再心有遗憾。再说落水士兵回去定会说阿姐在我这,以独孤屠各的做事,就算我不招惹他,他也不会轻易地放过我们,只怕又得打一架。
无风道:那是你的事。
拓跋道:这是我的事吗?嫁出去的女子泼出去的水。谁不知道你把阿姐都那样了,好坏还算半个姐夫了,阿姐的事你不管谁管?你现在想不认账了,哪有那美事。
无风道:你怎能这样说你姐。
拓跋道:我不管了。早上阿姐叫你时说你好窑洞好,反正没住处,就让住你那里吧。说完就愤然离去。
无风道:哪有你这样的黑皮。你个猴精,怕是看上匈奴的什么好处了,才想着惹事吧。
不一会,拓跋明玉便带了独孤兰若过来,安排人收拾窑洞,自己搬了椅子坐在院子里,一边熟络地跟婉儿拉话,一边看着无风教小雨点识字,无风头疼不已。
去羌胡前,无风安排了给夏人孩子教书,小雨点还小,婉儿只能陪着有一回没一回的上学。回来后,小雨点整天粘着无风,无风想与其陪着玩,不如教着识识字、认认数。正好独孤兰若过来,便叫在一起,按学前班的内容教了“一”“1”“ā”,让一边念,一边拿树枝竖着从窑门口写到院墙根,会了就去玩。
无风也搬了椅子,坐在门口晒着秋后的太阳,看着孩子写字,听着婆姨们拉话,任时间缓缓流过。
注: 窑洞分为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土基子窑洞、柳椽柳巴子窑洞和接口子窑洞多种。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靠崖式是在天然土崖上横向挖洞,宽3~4m,深可达10多m。
中国人向来把新郎、新娘结婚后第一晚的同居叫“入洞房”,并且将人生最幸福的事也概括为“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佳话。 洞指的就是窑洞,这充分说明了窑洞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久远而深刻的历史意义。
《易·系辞传》云:“上古穴居而野处”,《博物志》云:“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说明窑洞从原始穴居发展而来,有悠远的历史渊源和浓厚的文化积淀。徐仲舒先生在其《黄河流域穴居考》中指出:“陶与窑洞,古谓陶今谓窑,穴是窑洞,复是半穴居”。所以“陶复陶穴”标示的是以“减法”营造的现代土窑的出现。“陶”通“掏”,因掘而成洞,故又通“窑”。“陶”“窑”皆从“缶”,即今之窑洞。“复”更明确了是从山坡往里掏成的窑洞,有人说,“复”还表示双室连成的“吕”字型窑洞,即今之套间。这更合于焦循《孟子正义》中所解“营窑当是相连窟穴”之说。由此可见,窑洞是古代先民最早的居住形式。而且“吕”字布局早在父系氏族后期的尧时就出现了。
窑洞选择了黄土高原,黄土高原选择了人,人也选择了窑洞。这种“天人合一”的自然辩证法则,似乎隐藏着不可言破的玄机。在我国先秦历史文献记载中,最早出现建筑居住形式的就是窑洞居室。
窑洞是依山势开凿出来的这样一个拱顶的窑洞。由于黄土本身具有直立不塌的性质,而拱顶的承重能力又比平顶要好,所以窑洞一般都是采取拱顶的方式来保证了它的稳固性。取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作民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窑洞民居可分为地坑式、沿崖式和土坯式三种。地坑式窑洞在地面挖坑,内三面或四面开凿洞穴居住,有斜坡道出入。沿崖式窑洞是沿山边及沟边一层一层开凿窑洞。土坯拱式窑洞以土坯砌拱后覆土保温。此外还有砖石砌的窑洞式民居。地坑式窑洞也见于黄土层厚的豫西平原地区,如河南巩县的地坑式窑洞,常常是整个村庄和街道建在地坪以下,远远望去,只见村庄的树冠和地面的林木。地坑式窑洞顶上的土地,仍然可以种植庄稼。甘肃东部也有这种地下街道。从西方环境建筑学家的观点看来,这种地坑式窑洞建筑是完美的不破坏自然的文明建筑。地下窑洞的组合,仍然保持北方传统四合院的布局,有厨房和贮存粮食的仓库、饮水井和渗水井,以及饲养牲畜的棚栏,形成一个舒适的地下庭院。在地段的利用、院落的划分、上下层的交通关系、采光通风。
“正窑面”(又叫“庄背子”)(“凹”字型为例)窑洞一般以三、伍、七、九单数出现(单为阳,双为阴)。正窑面上最中间的窑称为“中窑”又叫“正窑”,由于每孔窑都有“炕”,所以中窑也是可以住人的,一般住家中辈分最高的人,中窑还有一个重大作用就是充当家中的“客厅”,来访的客人就被安排到中窑接待,对客人的尊重,这表现了黄土高原人们的厚道,好客,纯朴。中窑两边的是“偏窑”用来居住的,一般充当卧室和客房,正窑面上最边上的叫“边窑”,左边的边窑大多用做厨房,所以又叫“灶窑”;“翼窑面”(又叫“庄膀子”)窑洞一般比较随意,数量按窑面的长短来定,由于翼窑面高度不规整,所以翼窑面上的窑洞大小也很随意,和正窑面衔接处的窑洞也是用来居住的,一般住的是家中辈分最低的人,诸如子女之类的,而再往外的窑洞大多不够规格,所以被称为“窑窑”,一般不住人,用于放一些小的杂物等。
(https://www.eexsvvw.cc/110370/36792954/)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