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668章 高压政策

“好!好!好!”

“英国公做得好啊!”

“不愧为朝廷栋梁!”

待在宫中的朱由检,对张维贤连声夸赞道。

他想过有英国公的坐镇,京城世官闹不出什么乱子来。

却没想到英国公如此果断,把所有闹事的世官都抓下,震慑住了可能闹事的人。

经此一遭,京卫改革可以说大局已定。

那些现在都不敢闹事的人,后面也不可能闹起来。

不过即使如此,朱由检也不敢掉以轻心,下令道:
“命令锦衣卫人员上街,进入准戒严状态。”

“禁止非法持械,禁止人员聚集。”

“御营热气球也升空,监视全城动向。”

“但凡有聚集起来图谋不轨的,一律严惩不贷。”

继续用高压政策,震慑想闹事的人员。

用寸步不让的姿态,让那些心怀侥幸的人,掐灭侥幸心理。

随着这个命令的下达,卫尉寺所有警员,都被派到街上巡逻。锦衣卫其它机构的人,也穿着红马甲临时上街。

甚至连不在锦衣卫任职的金吾卫文荫子弟也被发动,和他们一起穿着红马甲游荡。大臣们用实际行动,表示对卫所改制的支持。

这些京城人在前年戒严时见过一次,并不大惊小怪。

让他们开眼的是城里升起的热气球,各个城门和大街交会处,都有气球升空,悬挂警示标语。

气球下的吊篮还有人瞭望,拿着望远镜扫视周围。

这一系列动作不管实际作用如何,架式却非常唬人。

不但心怀怨望的世官不敢闹腾,就连京城的百姓,也减少了活动。

街上的行人,肉眼可见地少了起来。

对此一些文官是有不满的,觉得皇帝在无故扰民。

更让他们担心的,是皇帝有可能颁布戒严令,直接下发旨意。

经历过一次的他们,不愿再经历那种皇帝大权独揽的日子,这让他们催着各衙门配合枢密院,置换土地安置卫所世官。

城内各卫所的世官,很快按调令更换营房和官廨。朝廷掌握的京城周边土地,率先给世官分配了下去。

至于军户的调换和土地分配,时间则需要长一点。

因为在已经确定修建三环路、甚至修外城墙的情况下,京城周边的土地,没那么容易置换过来。

有些卫所还需要开挖湖泊屯垦,才有足够的土地供分配。

这样一个过程,可能需要一年。

不过大多数军户并不担心,因为朝廷许诺了,要给他们重新计算功勋分配土地。

如果能成为世袭军士,每一级就能分配五十亩土地。

京城周边不够分可以调到天津等地,那些地方有足够的土地供他们屯垦。

在京城没有多少产业的他们,并不在乎要从城内迁出去。很多人在了解到京城的分地面积和外地的差距后,还主动请求迁出去。

有产业不愿迁走的,则申请转为军民户,以后除了成年后服役三年的要求外,其它方面和民户无异。
可以说,相比对世官的严苛,枢密院这次对军户很大方。放他们离开卫所,没有提其他条件。

很多习惯了在城内讨生活的军户,主动离开了卫所。一些服役三年以上的,还从京营退了出去。

这自然会带来短期的战力损失,导致京营缺额。

但是在有了单发火铳之后,朱由检也不在乎这一点。

这种超越时代的火铳,给了他远超以往的信心。

就算整个京营都散了,他也有信心靠着御营和鹰扬军,镇压反对势力。
——
浩浩荡荡的京卫改制开始后,朱由检才开始着手处理闹事世官。

这些人被关入诏狱之后,很快老实了下来。不用锦衣卫怎么用刑,就把情况交代了出去。

朱由检很快拿到了这些人的供词,以及他们的出身。

看到这些人以分配到大宁五卫的世官为主,理由大多是不想去塞外。

朱由检既欣慰于他们并不是坚决反对改制,又失望于这些人完全被养废了,丧失了祖上的勇气。

靠他们去守边塞,朱由检一点信心都没有,所以他下令道:
“这些人不听调令还想闹事,全部降一等级调出京卫,同时罚三个月劳役。”

“没有其他牵扯的,就这样整体判决,让他们以后老实点。”

“牵连到其他罪行的,交给军事法庭仔细审判。”

抓捕的人太多,朱由检也不好处置得太狠,免得京城的卫所世官兔死狐悲之下,做出什么事情来。

而且军事法庭组建的时间不长,没有那么多法官一个个审判。

只能挑选一些人重点打击,震慑闹事的卫所世官。

张维贤也猜到了这个结果,所以当时把这些世官投入诏狱时,可谓毫不犹豫——

因为他知道当今皇帝整体还是宽仁的,很少会把人逼到绝路上。就连魏忠贤的家属,据说也有人成为世官。

此时他关心的,并不是对这些世官的处置,而是和这些世官有牵连、鼓动他们闹事的勋贵:

“安远侯柳祚昌、忻城伯赵之龙泄露机密,应该如何处置?”

“他们向亲近的世官,透露了一些消息。”

朱由检对此毫不犹豫,决定道:

“既然已经在承诺书和会议记录上签字,那就按承诺书所写,把泄密者革职革爵。”

“把两家的庄田查抄,作为卫所土地分配。只保留祭田一千亩,祭祀祖上功臣。”

“在两家后人没有开辟出藩国前,不得继承爵位。”

这个处置,要比对那些世官狠多了。

因为皇帝对那些闹事的世官,也没有强迫他们去海外开藩。

更别说两家的庄田,被剥夺到只剩祭田一千亩。

如果不想办法开藩,就是坐吃山空耗光家底。

不过张维贤此时,却没为他们说话。因为他知道皇帝正在气头上,劝谏也没有用。

所以他只是拐弯抹角道:
“周都督也牵连到此事,应该如何处置?”

周都督就是周奎,也就是当今皇后的父亲、太子的外祖父。

或许是想着皇帝册封太子后自己即将被封爵,他感觉周家也成了勋贵一员。在一些世官求到头上时,周奎拍着胸膛答应为他们说项,这也是一些世官敢闹事的底气。(本章完)

(https://www.eexsvvw.cc/107143/36792317/)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