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东欧的雄鹰 > 第14章 火炮和火药配方

第14章  火炮和火药配方

        到了冬天,农民都闲了下来。这一年也就过去了。(想的美,怎么可能闲着)

        不少农民来到康斯坦察、图尔恰、曼加利亚等地来找活干,赚点钱贴补家里。

        多布罗加主也有了不少建设项目,码头、城墙、教堂等建筑都在进行建设或者扩建。另外军队也已经招募完毕,总计七千人的农民被召集起来训练,他们的家属也在康斯坦察耕田纺织,这也在无形中提振了康斯坦察的繁荣。

        新招募的士兵大都是农奴和山民,虽然没什么见识,但却比较淳朴和听话。他们内心简单,心里面没有城里人的小九九,最是容易忽悠。这些人,只要训练和忽悠好了,绝对是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

        同时在康斯坦察,彼得还修了几门岸防炮。炮台一般是石头修筑的,抗铁球炮弹打击能力很强。但舰船则不一样,眼下的舰船,一直到19世纪中期,都是木制的船身。对于铁球炮弹的抗打击能力,是很有限的。木头战船和石头堡垒内的岸防炮对轰,铁定要吃亏的。并且,岸防炮可以造得很大很重,威力十足。而木船上的火炮,往往受到很大限制,不能弄得太重。否则,小船装大炮,大炮的后坐力,没准会把木船弄翻了。

        瓦拉几亚是没有造炮能力的,也没有造炮的工匠。眼下还是14世纪末,铸炮工匠,绝对算是欧洲顶级的人才。即使在那些大国,会铸炮的工匠,也是高端人才。彼得很难招募到铸炮工匠。因此,他只能选择去买炮。

        过打听,彼得得知,神圣罗马帝国铸炮水平很一般,只能铸造小型青铜炮,用于陆战。这是因为,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个陆地为主的国家。而且,帝国南部地区,靠近阿尔卑斯山脉,火炮需要便携,且能够翻越阿尔卑斯山。所以,火炮不可能铸很大。而岸防炮台所需的火炮,必然是重炮。所以,神罗帝国的火炮,明显不符合要求。

        不过,因为还没有进入航海时代,欧洲人还不太重视舰炮威力。所以,流行这种小威力的青铜炮,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欧洲火炮技术的发展,大约是在16世纪,因为海战需要,发展出了“红夷大炮”这样的重型火炮的。

        而且,青铜火炮,根本不能造太大口径的。因为,青铜有一个重大缺陷——过热后容易变软。

        口径小一点的青铜炮还好,大口径的就不同了。口径大的火炮,膛压很高。当炮管过热后,炮壁变软。青铜过热后虽然不如纯铜那样软,但终究软化了。小口径的膛压还好,大口径炮因为膛压很高,很容易在过热情况下发射时,使得炮管内壁变形。这样的话,火炮就废了。

        因此,青铜炮是不能铸太大的,只能铸造中小型的。想铸造重炮,只能选择用铁铸造火炮。而且,铸铁火炮,比青铜炮成本低太多了。毕竟,在瑞典大铜矿开发和荷兰人获得日本铜之前,欧洲铜价还是很贵的。用大量的铜铸造重炮,成本绝对高昂。

        本来彼得觉得火炮还得慢慢来,但是前往金帐汗国的人马带回了好消息。

        13世纪至14世纪,欧洲同中国的贸易主要是通过金帐汗国进行的。因此,蒙古统治者特别重视商业的发展。拔都汗和别儿哥汗在伏尔加河先后修建了拔都萨莱城和别儿哥萨莱城,后来又修建了乌维克城,在札牙黑河(乌拉尔河)河口修建了萨莱契克城。

        而作为东西方贸易的桥梁,金帐汗国自然也有一批南来北往的工匠。其中有一个从河中地区来的工匠,竟然用铁造出了大炮。

        铸铁炮的出现还要等到15世纪中期,法国第戎搞出铸铁块后,这项技术,渐渐外传,并在之后传到了和法国隔海相望的苏塞克斯郡的威尔德。于是就有苏塞克斯郡威尔德的铸炮工匠,开始尝试使用铸铁来铸造火炮。因为,铸铁比青铜便宜太多了。

        这位叫沙夫卡特的撒马尔罕工匠一支致力于铸铁炮的建造,只不过都失败而已。好不容易造出一门,结果还炸膛了。为了研制这种前装重型铸铁炮,他几乎耗尽家财。他甚至还考虑过彻底放弃,但从多布罗加地区来的人听说了他的事后找到他问愿不愿意去见见他们的领主。

        他想与其这样等待,还不如主动出击,说不定这个领主眼光挺长远的。

        他想的没错,彼得就是目光长远者。彼得听到他的作品和经历后,心里的想法是:“人才呀,绝不能放过!”

        于是当即拍板,聘请这位工匠,并开出了每天1个英国先令的薪水(普通民众的日收入为3便士)。

        至于炸膛问题的困扰,彼得也有解决方案。铸铁炮炸膛,不外乎铸炮用的生铁,杂质过多,比如硫和磷之类的,导致火炮身管较脆。而且,生铁含碳量过高,强度虽高,韧性不足,并不太适合铸炮。真正适合铸炮的,其实是熟铁和中低碳钢。

        对于如何炼钢,他虽然不专业,但也从很多穿越小说里学到过很多理论。比如,他就知道,英国人早期铁炮不容易炸膛的一个重要秘密,就是使用了反射炉,对生铁进行二次精炼。

        所谓反射炉,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熔炉(包含进气口和出气口)。将生铁和废铁放入炉中后,炉子内的热量,因为相对封闭的空间,无法散逸出去,抵达炉顶和炉壁后,又被反射回来,集中精炼铁料。经过几小时的精炼,加上添加一些造渣剂(最简单的造渣剂就是生石灰,可用于清除硫和磷)。而后,清理掉废渣(废渣因为密度问题,一般是飘在铁水上面的,捞掉就可以)后,就得到了熟铁或钢(需要控制含碳量)。

        而大名鼎鼎的炼钢平炉,其实就是在反射炉里面加个蓄热室而已。

        大英帝国在18世纪就完全掌握了反射炉精炼技术,这也使得,英国人铸造的铁炮,质量优良,不容易炸膛。而法国人因为不懂这个技术,直到19世纪早期,舰炮还是很容易炸膛。直到19世纪中期,法国和其他欧洲强国,才初步得知反射炉精炼技术。但紧接着,平炉出现了,人类进入了平炉炼钢时代。而火炮,也从铸炮,进入了锻造炮时代。

        虽然彼得不是钢铁行业的毕业生,但他可以指挥人做。就这个反射炉,结构就很简单。他完全可以指挥工匠们弄一个,然后弄出高质量的熟铁和钢。然后,再用熟铁或中低碳钢铸炮,绝对要好很多,且不容易炸膛。

        至于火药,彼得也有办法。他想起来以前村里老人说的一个土办法:找一块空地,清理出石头等杂质,然后挖一系列的坑洞或者干脆使用地窖,再往里面倒入水和石灰保持温度。这样,土壤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后,就成为了硝田。

        把收集起来的人和牲畜的尿液倒进去,经过十个月左右时间的作用,坑洞里的土壤就会富含大量的硝。挖出这种富含硝的硝土,然后掺进草木灰进行过滤。之后只要熬煮硝水,就可以得到优质的硝。

        有了硝土,制作火药就可以更加方便。此时欧洲各国所使用的火药配方为:硝石50%,硫磺25%,木炭25%,较为容易爆炸,属于爆炸性火器配方。并且这样制作出来的火药还是粉末状,这样的火药在使用中会出现许多情况。比如粉末状的黑火药在枪管内受力时很容易挤压在一起,这样在点火时会因缺氧而无法完全燃烧,这降低了火药的威力。

        粉末火药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容易受潮。这是因为当时的欧洲人为了增加硝酸钾的产量往往会在硝田内撒入许多石灰粉,这种操作虽然可以增加硝酸钾的产量,但是也大大增加了其内含的硝酸钙,而硝酸钙这种物质具有极强的吸潮性,使得硝很容易潮解,让火药无法正常使用,除非使用前先用阳光曝晒一遍。

        除此以外,粉末火药运输也不方便,因为粉末状火药在运输颠簸的过程中,自身重量不同的硫磺粉、木炭粉和硝石粉会相互分离开来,其中密度最大的硝石粉会居于火药桶的底层,最轻的木炭粉则会处于火药桶的表层,这必然会使得火药威力下降,甚至是根本点不着!在使用前,除非将火药全部倒出重新混合起来才行,但这在战争不紧急的时候还有时间操作,一旦发生紧急的战争则根本无法迅速取用。

        所以,要想最大化火药威力,其颗粒化火药制作得开始。

        其实颗粒火药制作也挺简单,加入面粉压实、加水、然后敲碎就行。并且彼得的火药配方已经接近理想比例(75%的硝、12%的硫、13%的木炭)。

(https://www.eexsvvw.cc/106515/142044632/)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