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祭祀先农,是要举行耕耘礼的。
钦天监依照天时地利人和四点要素,在惊蛰后的四月选好黄道吉日,这日,皇后和满朝文武要出宫南行到京郊的先农坛,即皇家御田,迎神、奏乐、上香,率群臣对先农行三跪九叩之礼,以示恭敬。礼毕,休息片刻后,身着桑布麻衣,亲自耕种。
春耕祭祀要耗时一整天,那天明光帝寅时(早上三点)即起,洗漱更衣,后宫嫔妃也要按品大妆,寅时中明光弟就带着自己的老婆们跟穿着常服的文武百官在殿前集合;卯正(早上五点),明光帝会带着自己的后宫嫔妃和前朝大臣准点出发,卯末三刻要到达(早上七点四十五)先农坛,整顿一番后辰中(早上八点)正式开启春耕大典的开端——迎农神后稷的祭祀。
古人是非常重视春耕的,这跟古代的社会属性是农业发展型社会有关——民间大部分人是采取自给自足,依靠耕种田地来获取进项以达到温饱。
祭祀农神告一段落后,就开始转入春耕大典的高潮部分——皇帝种田。此时,皇帝及大臣会先退下更衣,换成麻衣桑服来到耕种的御田。礼部会早早寻一处土地肥沃,视野极好的御田,划出一定范围,皇帝陛下面田而立,随侍耕种的王公大臣在其身后按职位高低站立。户部尚书手持耒耜(最原始的犁,跟现在很不一样),顺天府府尹手拿赶牛鞭牵牛打头。
前朝时期的春耕,是皇帝手扶耒耜,只象征性地推三次,再顺天府府丞手捧一箱种子,由户部侍郎播种,再在乡间找几个精神健硕的庄稼人而且要年纪大的,跟在后边耕种,也就是力气活还是由农民来,皇帝春耕只是个形式。
然后,皇帝到观耕台就座,观看王公大臣依次播种行礼。六部尚书(吏、户、礼、兵、刑、工)各五推,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郎中、主事及四品以上高官各九推,四品以下五品以上官员播种,最后,由三十名老农随后覆土,完成耕种仪式——这是妥妥的形式主义了。
春耕的最后,是礼官禀奏唱喝礼成,百官朝拜帝王,皇帝封赏三公九卿——六部尚书赏猪内脍、白割肉各二盘、美酒三斗,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郎中、主事及四品以上高官赏鱼脍各二盘、美酒一斗,四品以下五品以上官员赏大、小蒸饼各二个盘,枣糕各一盘;另赏每个老农一匹布——这些就相当于现在开会或者团建给员工带回家的伴手礼。赏赐之后,整个春耕仪式就结束啦,君臣同乐,礼乐轰鸣,御驾回宫。琇書網
春耕大典后,皇家御田会有装专人看守播种,待到九月金秋,当年年丰时稔之时,将收获的粮食贮藏在钦天监的神仓之中,以备除夕祭祀时之用。
在前朝,春耕只是个形式,但老魏家的几个皇帝可能是占了骨子的先天优势,特别喜欢种田,御花园里还有一片御田,是专供皇上和太子耕种的。
魏高祖登基的第二年春天,他让礼部筹备春耕,因为第一次当皇帝,没经历过,就特地找当时的大学士询问了前朝春耕礼仪。后来一听,这么些个劳民伤财的流程,难怪前朝给他打下来了。因此一句令下,“前朝昏聩奢靡,春耕礼劳民伤财,着礼部即刻改革。”说是礼部整改,其实就是魏高祖自己大刀阔斧的修改,他把皇帝推三下就走,改成君臣每人平均一片御田,耕种完才算结束。当然祭祀和赏赐保留,大家辛苦一趟不能空手回去。然,礼物不因人而异,全部缩减,改为统一发放白割肉二盘、美酒二斗、枣糕各一盘;删除老农耕种的部分,这么多大臣了,这么点田自己干就完了,还折腾百姓干什么?
如此这般精简一番,春耕大典的意义保住了,也有劝诫膏粱纨绔之意,不再浪费民脂民膏。当时一令下,很是得人心,民间大赞魏高祖的贤德。
(https://www.eexsvvw.cc/105520/36792941/)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