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522章 大明一定会办到的

第522章  大明一定会办到的

        见过后世的大厦,会把北平才十几层楼高的所谓大厦放在眼里?朱高炽脸上露着笑容。

        但的确不震惊。

        震惊的是没有见过世面的“土包子”们。

        朱棣就很震惊。

        不光朱棣震惊,朱元璋也很震惊。

        上海县码头,开春后迅速进入旺季,一下子涌入了上千艘船,码头处停靠了至少五十余艘大船。

        犹如遮云密布一样,盖满了海面。

        两父子穿着便服,跟寻常的父子没有区别,身边悄悄的跟着一帮子人。

        不过这次可不是微服私访。

        为了不惊动百姓而已,地方上的官府是知道的。

        太子一举收复和开拓数千里地,名望一下子达到了巅峰,再也没有人有资格质疑。

        原太子一系,前皇太孙一系,流放的流放,罢免的罢免,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势已定。

        而去年的大案,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认,太子的地位已经稳固,没有人可以动摇。

        历史上未有之事。

        皇帝甩起袖子当脱手掌柜,太子不监国却率军亲征,最幼的皇太孙监国。

        如此盛况,一夜之间,成为了文人们笔下的盛世之状。

        “有这么多的船。”

        朱元璋见到了很多不认得的大机器。

        “上海县的地理环境,是大明最有优势的港口,虽然比金州与天津码头建造晚,可已经超过了他们。”

        码头的管事拘谨的说道。

        对面可是戏本里的皇帝老儿,管事浑身激动,垂下的手忍不住的颤抖。

        太兴奋了。

        这个牛,他可以吹一辈子。

        不光管事激动,他身旁的官员也想要表现,跟着说道:“各色各样的商品和物资,捆绑打包起来,大包小包有定例,并不是胡乱包的。”

        一行人穿着常服行走着码头,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码头的管理者。

        码头上最高的建筑,除了灯塔和钟塔、水塔之外,就是各色的吊机。

        “咔嚓。”

        远处传来的声音,让朱元璋忍不住看过去。

        “那个小的,是使用传统人力的小型吊杆,那个大的,发出声音的,使用的是把蒸汽机当做动力的大型吊机,通过吊机把轮船上的货物搬运到码头的货车里。”

        铁轨上运输的货车有很多,装满了各色的货物。

        还有装着扎好了的铁料,一辆货车需要四匹马,从天津码头运送来的货船。

        草原的牧场模式,加上内地的马政,以及北方铁道系统淘汰下来的马匹。

        最重要的是大片区模式,有了更多的马料豆料提供。让国内有了丰富的牲畜力,成为补充工业发展的需求动力。

        武昌府将要打造成为冶铁中心,大明最大的生产钢铁的基地,不过赶超密云分区还需要时间。

        福建的冶铁行业,已经被中华重工收购和接管,产量也在节节上升,为南方地区的铁道建设提供大量的铁料。

        所以目前应天府,浙江行省的铁料供应,主要来自北平行省。

        “码头铺设的内部铁道,可以直接运输到各个仓库。”

        管事介绍说:“然后各个仓库又可以直接运送到上海铁道站,然后通过吊机搬运到铁道货车中,通过铁道运输到全国各地。”

        朱元璋皱起了眉头。

        什么叫做工业,朱元璋已经明白了。

        只是南方人口多,富裕的越富裕,穷的也有裤子都穿不上的,所以忍不住问道。

        “你们这码头,咱看以机器为主,为何不用民夫呢,南方的富人多,穷人也多,只用少量的工钱,就可以招募到大量的民夫,你们的成本也降低了,百姓们也得到了生计。”

        管事连忙说道。

        “是中华重工总部的要求与规划,听说是皇太孙殿下的指示。”

        听到是孙子的意思,朱元璋虽然有疑问,却没有再继续问下去,他可不想大庭广众之下丢人。

        朱棣忍不住想笑。

        当年在北平的时候,儿子搞出的许多动作他也看不懂,常常以为儿子年纪小,疏漏了一二。

        本想要指点,结果反被讲了一通大道理。

        人啊。

        跟别人讲大道理的时候会很舒爽,不过当被别人向自己讲大道理的时候,就不太愉悦了。

        何况对方还是自己的儿子。

        至于自己的老子,这位可是最喜欢向别人讲大道理的。

        后来遇到了自己的孙子,每每被孙子讲大道理,次数多了,朱元璋才习惯了去亲自跑工地。

        被孙子讲大道理的滋味,更不好受,不服输的老人,选择自己去亲自实践。

        为什么要来看上海县。

        因为上海县的税赋,去年一年达到惊人的数字,两父子都想要来看看。

        这个小小的县城,为何能有如此大的财源。

        朱元璋望着巨大的上海县码头,感受着其中的威力,内心满是复杂和气馁。

        “唉。”

        “父皇为何叹气?”

        朱棣上前一步,小声的关心问道。

        “咱向来自负自己的眼光,没想到如今看来,有许多是错的。”朱元璋感叹。

        许多方面,朱元璋的确眼光有局限性。

        可几百年的发展,不能根据发展过程而调整,就不是朱元璋一个人的责任。

        大明有不少的政策的确是错误的。

        <div  class="contentadv">        例如内阁。

        内阁是先进的政治产物,虽然不是近代西方的内阁,但的确属于进步的体系。

        只是内阁的人选有问题。

        理应从从地方上有过主政经验的官员中挑选,而不是从朝廷中挑选。

        从朝廷中挑选,的确能更好的处理全国关系,可没有地方上主政的经验,就是很大的短板。

        像张居正这种,能主动离开朝廷,放弃快速升迁的捷径,游历地方学习治理经验的人是稀缺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张居正的运气,离开了朝廷后,还有机会回到朝廷。

        所以大明幸亏有张居正,而大明也只出了一个张居正。

        朱棣不知道如何宽慰。

        顺着说还是反着说?

        最后两父子乘坐专车离开上海县码头,从淳化新城区下站,浏览了一番新城区。

        粮票银行总部大楼、工业计划部、经济调控部、基本建设部、技术发展部、科技部、军户经济合作社……

        一栋大厦里,墙壁外挂着十几个大招牌。

        建造大厦,合用大厦,已经成为了风气,不光是诸多部门,更是诸多民间商行的选择。

        “那军户经济合作社的牌子,怎么被摘下来了?”朱元璋忍不住问道。

        新的内阁阁员杨溥,刚刚从北平调来京城的新人,连忙解释道:“军户经济合作社是过渡性产物,如今条件已经成熟,职能将会被五军都督府,以及各级卫所衙门吸收。”

        朱棣有种岁月的流逝感。

        军户经济合作社,是儿子最早创办的组织,没想到才进入第九个年头,竟然就要取缔了。

        五军都督府的职能扩大化了,更多的偏向军户的管理,不再插手军队。

        原来各级卫所的职能也改变了,从管理者变为组织者与服务者,虽然还没有达成这一步,但是在往这方方向进行。

        军户经济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们,调入到各级卫所衙门中,就是补充的新鲜血液,带去新的管理模式。

        精兵简政。

        朱棣想起了儿子的言论。

        所谓的精兵简政,并没有减少财政人员,可的确在淘汰一些职能重复的衙门和机构。

        但是呢。

        吃财政饭的吏员,差员们的人数,大大的增加了,国家在下层的管理增加了,开支更是翻了数倍。

        不过呢。

        大明的财政收入也更是涨幅惊人,商业税的扩张,粮票的稳定,利用各家粮票银行,以粮票的收税方式,达到了惊人的效果。

        更有粮食控制在大明手中,钱和粮,大明如今都不缺,如何花出去才是让人头疼的事情。

        从淳化新城区离开,已经接近傍晚。

        专车直接通过铁道进入京城,最后换乘四轮马车,进入了文华殿,淳化新城到文华殿,两父子在路上的时间,只用了半个时辰。

        “为了保证工业化发展啊。”

        听到父亲的询问,朱高炽一口回应道。

        人口大国从农业国进入工业国是很难的,历史上西方文明最先进的法国,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反而是最落后的。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

        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的铁产量,分别是六百六十万吨、八十六万吨、一百五十六万吨、一百六十六万吨。

        而十四世纪,法国的人口是西方的三分之一,文化和经济更是西方的第一。

        到了十九世纪,却成为了垫底的存在。

        为什么?

        人口多,带来的廉价劳动力也多,无法为机器取代人力提供更多的利润。

        技术的变革,前提是市场的需求。

        人力比机器便宜,市场当然选择人力。

        江淮地区有一段时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工价格越来越高,是有机会推动机器代替人力的。

        明朝后期先进的技术,例如苏钢,这项工艺证明江淮地区对钢铁产量有了大的需求。

        而炼钢又需要大量的煤矿和生铁,预示着背后的有条巨大的产业链,可见已经有了工业革命的苗头。

        但是随着北方的农业破产,外来人口的冲击,造就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阻碍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朱高炽解释了一番。

        什么意思呢。

        他要保证工人们的收入以及生活水平,以及推动工业化发展,不让廉价劳动力冲击这些行业,并且大力推动机器。

        以行政手段来干预,就是他做出的应对,保证中国模式的大发展。

        “是不是有些不公平?”朱棣不太满意。

        “先富带动后富。”

        朱高炽同样的无奈,事务的发展,总需要一个过程,过程注定了有先后。

        这就是现实。

        西方国家的发展,漫长的工业发展生涯时期,那就不是中国模式,而是要残酷百倍万倍的模式。

        “只有尽快的实现工业化第一阶段的落幕,通过社会资源分配模式的手腕,让所有人吃上红利。”

        朱棣很快找到了朱元璋,向父亲做出了解释。

        “就怕有些人,忘记了这个承诺。”朱元璋喃喃道。

        “父皇。”

        朱棣轻轻的说道:“我相信我们大明,一定会办到的。”

        朱元璋怕自己活不到那一天。

        他就是百姓出身,虽然有自己的欲望,但的确还是记挂百姓的,在他眼里,官员很难有好东西,对百姓最大伤害的就是官。

        所以他这辈子都对官员盯的紧紧的。

        朱棣用力点了头。

        他还活着,自己的儿子还活着,三代人的接力,必定会完成这个承诺。

(https://www.eexsvvw.cc/104265/140349361/)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