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204章 不枉不滥

第204章  不枉不滥

        (第二百零二章因为被屏蔽,自动订阅的书友需用手动订阅才看得了,汗。)

        正五品上中书舍人柳奭(shì)出班:“殿下用意甚佳,只是细节还需磋磨,不如权且搁置?”

        这一个圆场,打得到位,李承乾的颜面也兼顾到了。

        柳奭出身河东柳氏。

        亲叔父是光禄少卿柳亨,与李世民有交情;

        族兄弟是御史台察院首席监察御史柳范。

        柳奭的阿耶柳则,隋朝的左卫骑曹,随行出使高句丽而卒,柳奭亲到高句丽,哭丧迎椁,极为悲痛,高句丽人都羡慕(死者)有这样的孝子。

        柳奭还是瓦岗出身,想不到吧?

        他能在唐朝混得风生水起,起点是曾经为李密的府掾,在李密败给王世充之后,劝说李密归唐,这才是一大功。

        瓦岗出身的人其实不少,但就是在瓦岗期间,他们也有不少派系的,所以柳奭与程咬金他们几乎没有往来。

        现在的柳奭,还多了一个身份,晋王妃王氏的亲舅父。

        同安大长公主为媒,说动了太原王氏,同意将祁县房、罗山县令王仁祐之女,嫁给李治为晋王妃。

        事情看似不起眼,却是皇室与五姓七家的破冰之举。

        贞观年大唐蒸蒸日上,官吏的数量却捉襟见肘,朝廷几乎没有闲置的官员。

        嗯,那些完全没能力的、纯享受待遇的文武散官不算。

        这么说吧,如果朝廷再从西州旁边另扩一州,恐怕一时还凑不齐足够的官吏去安置。

        原因也很简单,李世民兄弟阋墙时,五姓七家是旗帜鲜明站李建成的队,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结果一朝鸡飞蛋打、全部成空。

        投李建成很正常,人家是嫡长子、太子,有大义的名分,赢面多高啊!

        哪晓得李世民太逆天,居然翻盘了!

        加上贞观初年,因为一些政务多少影响了五姓七家的利益,于是各家统一意见,不与皇室联姻,家族中的优秀后辈子弟,暂缓入仕。

        所以,李承乾的太子妃出身武功苏氏,小世家;

        李泰的魏王妃阎婉,前前朝外戚血脉。

        李承乾扫了柳奭一眼,默不作声。

        警惕,警惕啊!

        昔日乖巧可爱的雉奴已经长大了,开府了、娶王妃了,可以威胁到孤了!

        最重要的是,雉奴的王妃,有太原王氏与河东柳氏的背景,对他的支持力度可以让人惊心!

        这储君的椅子啊!

        举目四望,四面皆敌,孤不知道能撑到什么时候!

        范铮看到柳奭的出场,恍惚了一下。

        哎,李泰危矣!

        即便是李承乾败了,位置同样轮不到李泰,哪怕如《旧唐书·李泰列传》记载,没有《旧唐书·褚遂良列传》那“杀子传弟”的蠢话,同样看不到一丝希望。

        但是,褚遂良列传里的话,是李世民的转述,不是李泰亲口说的。

        这就值得玩味了。

        饱读诗书的李泰,怎么嘴就秃噜了呢?

        但是,李泰,是不是可以挽救一下?

        毕竟,李泰与范铮多少有些交情。

        与李治?

        抱歉,不熟。

        别以为当年救治长孙皇后的情分,可以用很久。

        李泰兀自没有察觉形势的变化,只是倔强地望着显德殿上,那把其实并不怎么舒坦的椅子。

        谋划了十余年,眼看兄长就可以退下、顿顿去吃驴肉了,偏偏兄长的身子摇摇晃晃,看着危如累卵,就是不倒下!

        他不倒下,倒下的人就是本王!

        ——

        没滋没味的朝会散了,各回本衙,范铮随唐临去了一趟台狱。

        台狱里的犯官十余人,经过唐临的审讯、判决,居然连判秋决的那个都心悦诚服地认罪,这才是真本事。

        按犯官的说法:“罪过属实,侍御史断罪,不枉不滥(用刑),有什么可说的呢?”

        “学会了?”唐临似笑非笑地看了眼范铮。

        这个后辈同僚啊,虽然会一手酷刑,却未滥用,今日在东宫更强拒太子定量的意图。

        毛病还是有一点的,好在大节无亏,可以好好栽培一下,过两年来接手嘛。

        范铮心悦诚服:“唐公断案,大公无私,明察秋毫,居心持正,范铮佩服!”

        佩服归佩服,学会变学废。

        要范铮不滥用刑可以,如唐临这般几乎不用刑,真没那个实力。

        学识什么的不说,阅历这一块,范铮是没法跟唐临相提并论的。

        不知道该不该说范铮年轻气盛,反正他砍萧灞毗脑壳的时候,根本就没考虑滥不滥杀的问题。

        而这一点,恰恰是唐临所担心的。

        负责司法的是人,当然不可能没有倾向,偏偏御史台的人需要将自己的倾向压制到最小的程度,以免影响了公正。

        唐临笑道:“老夫着手,将这些录入《冥报记》,以告诫后人。”

        范铮只能表示钦佩。

        《冥报记》着手时间很久,真正成书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后在中国亡佚已久,1959版人文出版社刊印的《冥报记》,还存在争议。

        唐临的亲兄长唐皎,任吏部侍郎,几番告诉唐临,可以右迁了,奈何唐临没找到合适的人接手台院,一直蹉跎至今。

        带范铮两年,唐临便可以放心离去了。

        御史台三院,台院是真正管理院中杂事的机构,是御史大夫与监察御史的直接助手,“端公”的雅称就说明了地位。

        入公房,烹茶汤,一股淡雅的江米香味扑鼻而来。

        范铮确定,唐临刚才加的料,就不是江米,是糜子啊!

        清朗的笑声自门外而入,两肩上耸像鸱、面有红光的马周踏了进来。

        这个形容,是中书侍郎岑文本说的,一语双关,有指马周升迁太快的意思,也指马周有恙。

        “唐公此茶,是加了极南茫部的江米香吧?”

        马周抽了抽鼻翼。

        别看马周前半生穷困潦倒的,可好东西是真没少蹭,毕竟他虽狷狂,文采是真有的。

        江米香不容易明白,换个词就好了,糯米香。

        这东西后来扩散栽培了,但此时只有茫部林边有它的存在。

        茫部……

        范铮终于想到了,可不就是“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的西双版纳么?

        这东西到长安,委实不易,从茫部到濮子部、昆弥国,才能入剑南道,豆腐都盘成肉价钱了。

        “马周重回御史台,可是颇怀念唐公风采!”

        这话不虚,马周可是监察御史起步,干过侍御史,才迁的中书舍人,这是为升迁治书侍御史安排的台阶,虽快,却极稳当,可见皇帝对他的回护。

(https://www.eexsvvw.cc/103999/142506715/)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