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471章 除蝗疏

送别时,郑勿恶轻声说了“安州”二字,算是画龙点睛了。

        就说嘛,豪强不会无事延请到一州之主。

        至于那一位,明面上有几分胜算,奈何出身就是最大的障碍,纵有几个遗老遗少挥舞招魂幡,也架不住万家拔刀相向。

        复辟,才是最大的笑话。

        二堂的茶室中,贲狐烹着茶汤,看着醉意全无的范铮,小声开口:“这次下官是不得已,欠了人情。以后使君还是与豪强保持距离,免得出事。”

        “员氏也是豪强之一,因事牵连,如今已泯然众人。”

        范铮接过贲狐奉上的茶碗,眯着眼睛细细想了一下。

        贲狐的言下之意,李君羡之死,不全是因为帝王的猜忌,而与结交员道信有关?

        范铮得到的消息,是妖人员道信善辟谷,精佛法,李君羡与其结交颇深。

        也没谁了,辟谷你说是方士之术也好,跟道家有关也罢,唯独跟佛法扯不上关系。

        佛道双修,这可不是一般人干得出来的,要不要左手持念珠、右手执法符,脖子上再挂个十字架?

        贲狐不提醒,范铮倒真没注意,辟谷这种技术活,根本就不是缺吃少穿的庄户玩得起的。

        天天重体力、累得直不起腰的庄户,少吃一顿都饿得慌,有那个余力辟谷?

        譬如后世,那些嚷嚷减肥的,有几个是农民、农民工?

        需求的层次不一样。

        员道信身为豪强,与一州刺史过从甚密,细想果然有点不对。

        李君羡要真个崇信佛道,太华山、少华山脚下的道观也不少,何以与一豪强勾勾搭搭?

        若员道信也是某位亲王的触角……

        冤不冤,还真不好说。

        范铮置碗,对贲狐叉手不语。

        这一番提醒,却让范铮避开了一个大坑。

        果然,想平平安安当官,就得严格遵循官场的规矩啊!——

        两天后,华州司法参军、郑县司法佐面有愧色,于二堂向范铮回禀。

        “禀使君,法曹已查到蛛丝马迹,奈何贼子溜得太快,已逃入渭南县地界。”

        “下官本应率众追去,记着使君的吩咐才未前行。”

        看看,连区区司法参军,套话都用得滴水不漏。

        不是我方无能……

        呸呸,不是这个味。

        总而言之,是范铮令他们不许出界的,不是他们不尽心。

        范铮轻笑:“意料中事。辛苦了,品茗。”

        司法参军细饮茶汤,眸子里掠过一丝激动:“年百岁不才,能当华州法曹一半的家,愿再率部细细筛一遍,就不信抠不出细节。”

        年氏算是罕见的姓氏,不查资料的话,常人能信口道来的年氏古代名人,基本就年羹尧了。

        事实上,安徽怀远年羹尧所在这一支年氏,是严姓迁居时,以音讹写。

        早古老的年氏,是齐桓公姜小白因当时齐国君王更迭太甚,以为凶兆,故以祖父、贤臣姜夷仲年的“年”字为姓,令一子嗣承之,世以齐桓公为先祖。

        妙的是这名字,谁也挑不出半点毛病,稳妥啊!

        年百岁掌法曹一半,是因为司法参军有两位。

        范铮微微摇头:“没这必要,对方一击不中,势必远遁,不会留什么把柄。说到底,这是本官的私怨而已。”

        私怨啊!

        年百岁更加上心了。

        ——

        司户参军凤护的禀报更为触目惊心,整个华州诸水,全年水位下降了一半,明年预计旱情严重。

        旱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十旱九蝗,成虫虽只四十至六十日成活期,可密集的数量能让人绝望。

        蝗虫所到之处,号称赤地千里,几乎所有的庄稼尽毁,连野草都未必能剩下。

        还得感谢地域特点,华州有可能出现的就是土蝗、东亚飞蝗。

        稻蝗主要灾区为南方水稻,青藏高原是藏飞蝗。

        至于更穷凶极恶的非洲毒蝗,就头疼了,幸好中华不是它的生存区域。

        土蝗与飞蝗确实可以食用。

        一些人看了点研究文章,就罔顾事实在那里叫嚷着:蝗灾时的蝗虫有毒、不能食用。

        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在耍流氓,要吃多少蝗灾时的蝗虫才能毒死一个成年人,他们绝口不提。

        至于蝗灾区的人、禽食用蝗虫,他们视而不见。

        但是,对成虫而言,因为其密集、擅飞的特性,蝗灾时连其天敌都得让道,人力治理极为困难。

        范铮对凤护指示:“协全州之力,翻尽涸泽,令鸡鸭食虫卵。”

        这是断了蝗虫的生长环境,干涸之地,为蝗虫孳生之床。

        “令各户编织大小捕网以备捕蝗,大小涸泽尽引活水而蓄。”

        “州内尽力推广小麦,替代大麦、粟,辅种长豆角、豌豆、火麻(别名与违禁品同名)、苘麻(造绳索原料)、薯蓣(山药)。”

        “其他作物数量,尽量减少。”

        小麦说的是冬小麦,因收割得早,可以避开蝗灾季节。

        其他几样作物,因含胆碱、胡萝碱,蝗虫不喜食用。

        至于养鸭,南方比较便利,北方却稍逊。

        鸡可食蝗,数量却不多。

        范铮还不是在胡乱发布政令,这是明朝徐光启在《农政全书》、《除蝗疏》上的经验。

        当然也因地制宜的调整了一下,比如芝麻,范铮就没提。

        “民曹下发符文行郑县、华阴县,加本官印信。并,由民曹出具文牒行工部、民部,奏请比州参照协同,刺史、别驾、长史、治中共具名加印。”

        凤护凝重地应声。

        民曹发符文行县乡,倒是正常操作,直接由民曹对接工部、民部则很罕见了,一般这种功劳是堂官直接占了。

        别的不说,堂官行文牒才对等。

        范铮可不在乎这点功劳,反正也不可能再升迁了。

        再说,分润下属功劳,人家干活才更卖力。

        天天靠画饼行骗的,早晚有被拆穿的时候,离反目成仇就不远了。

        譬如后世,画饼完成任务新马泰,结果兑现出来是新村、马寨、太阳伞,你觉得会再有人上当么?

        行文牒于工部是因为虞部司、屯田司都可能受害;

        行于民部,除了可能争取一些便利之外,更因为各州种桑麻是有定数的,州县有权调整,也须请于民部。

        比州协同,这才是重点,单靠华州一地是不行的。

        因为,比州的蝗虫,它同样会飞到华州来为害啊!

        只有大范围协同,才能尽力减少蝗害。

        是的,减少,不是消灭。

        在条件有限的时代,减少灾害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https://www.eexsvvw.cc/103999/141861527/)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