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第251章 李白苏轼来了也得有政绩

第251章  李白苏轼来了也得有政绩

        赵骏回到驿馆后,就让人去两浙路转运使衙门把柳永的资料调过来。

        他其实知道同时代很多诗词名人,如苏轼、柳永等等。

        但他从未主动去寻找过这些人。

        一来早期他自己也忙得团团转,没工夫四处去找。

        二来无亲无故,你主动去找人家,人家估计也会纳闷你到底想干什么。

        三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找到了。

        然后呢?

        这群人因宋词而伟大,在中华文明当中,留下璀璨一笔。

        但也仅此而已了。

        如果你喜欢唐诗,恰好穿越到唐朝,去看看李白无可厚非。

        喜欢宋词,人在大宋,有机会见见苏轼也挺好。

        问题在于双方之间也就是崇拜者与偶像见个面,总不能时时刻刻跟在对方身边吧。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人生轨迹,赵骏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因此有机会见一面就见一面,要是没机会的话也不强求。

        跟柳永就属于没机会见面。

        赵骏上次来江浙,柳永正在睦州当团练推官,并且还正处于三年任期结束,北上回汴梁审官院流内铨磨勘,与赵骏完美错过了。

        所以确实巡视天下的时候没有见着。

        不过这次柳永却是主动找上门来,倒是让赵骏没有想到。

        傍晚时分,驿馆大堂内,赵骏正在看一些两浙路皇城司衙门给他送过来的公文。

        便在此时,江大郎进来兴奋地说道:“知院,柳三变来了。”

        连江大郎都知道柳永的名声。

        “让他进来。”

        赵骏吩咐道。

        “是。”

        江大郎便出去招呼。

        片刻后柳永进来,向赵骏局促地拱手行礼:“下官见过知院。”

        赵骏并没有和颜悦色,而是说道:“柳三变的大名我是如雷贯耳啊,今日总算是见到了。”

        柳永惭愧道:“下官些许薄名,入不得知院耳。”

        “呵呵。”

        赵骏笑道:“伱的名气还是很大的,我也时常看你写的诗词,不过我有个问题想问你。”

        柳永忙道:“下官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如今正是新政时期,各地官员应该各司其职,你既然是定海盐监,怎么出现在了杭州?”

        赵骏皱眉问道。

        这涉及到了官员的原则性问题,还是必须问问。

        要是被他遇到了不尽职的官员,哪怕对方是大名鼎鼎的柳永,也不能包庇不是。

        柳永忙不迭回答道:“知院有所不知,我们这盐场虽比一县,却不归本地州府管,而是发运使衙门管。”

        “哦。”

        赵骏恍然大悟,想了起来。

        确实是这样。

        比如杨告之前的职务就是淮南江浙荆湖制置茶盐矾税、都大发运使、提点铸钱事。

        这茶、盐、矾是专营,所以由专门的衙门负责。

        柳永笑道:“毕竟这盐乃是国之大计,因而下官每个月都要来杭州一次汇报公务,今日也是恰好在发运使衙门汇报,听说知院来了,才斗胆前来献诗。”

        “原来是这样。”

        赵骏便露出笑容道:“以前确实有这个规定,不过考虑到路途遥远,各地发运使衙门都是三月一报,没想到新政下来之后,倒是严苛起来了,你坐吧。”

        “谢知院,这诗词集?”

        “拿过来我看看。”

        “是。”

        柳永将手中的诗词文集恭恭敬敬地递上。

        赵骏一边示意他坐下,一边接过来随手翻看了几页。

        心中腹诽自己上学要背柳永的诗词,现在又要看,这就很难受。

        不过心境倒是不同了。

        以前是被强迫着背诵,现在则属于欣赏,随便看看,瞧瞧柳永的水平,用不着再背。

        “不错,写得很好,此文采斐然,跃然纸上啊。”

        赵骏看了几首词,其中第一页第一首居然是首颂词,专门写给他的。

        诗词内容是歌颂在自己的努力治理下,国家四处歌舞升平,一片安宁祥和之景,给赵骏都给整乐了。

        他笑着说道:“你呀,少整点这花里胡哨的,就算是想玩人情世故,也总是玩不到点上。”

        柳永一时纳闷,问道:“下官愚钝,还请知院点拨。”

        “没什么,就是想告诉你,要拍我马屁可以,但下次记得把官家带上,治理天下不止是我的功劳,还有圣人天子的功劳。”

        赵骏向北方拱拱手,随后说道:“写词的时候,多写点天子的英明,这样你在官场上才能混得开。”

        “额”

        柳永就尴尬地笑了笑。

        其实早年他也是个恃才傲物之人,一首《鹤冲天·黄金榜上》,搞得赵祯直接让他去奉旨填词去了。

        后来他暮年及第,总算是明白了拍马屁的重要性,于是在景祐元年考中进士去睦州上任,路过苏州时,写了首词献给当时任苏州知州的范仲淹。

        但可惜老范没看上。

        之后他又担任了三年余杭县令,按理来说政绩出色,抚民清净,深受百姓爱戴,应该磨勘改官,升迁品级才是。

        可让柳永难受的是,他依旧只是平调担任定海盐监。

        盐监其实就是县令,监在宋代也是个行政区,跟县平级,只是这个县主要产盐,所以主官不叫县令,叫盐监。

        <div  class="contentadv">        眼看自己都五十多岁了,干了七八年还一直在县令级别打滚,柳永也急了,于是又整了首《醉蓬莱·渐亭皋叶下》进献给赵祯。

        结果马屁拍到了马腿上,赵祯看了其中一句“太液波翻”就更不高兴,反正这辈子就没升迁机会。

        本来以为这辈子无望,但听说政制院赵知院向来都喜欢人才,像原长沙县令陈希亮,因为打击权贵,被人报复,六年都没有升迁,认识知院后,就升到御史台去了。

        想到自己明明政绩出色,可也是七年没有升迁,柳永就心里流泪,恰逢此次过来汇报公务,没想到赵骏也来了,自然大喜过望,抓住机会来献词。

        反正他给范仲淹献词,范仲淹不搭理他。给皇帝献词,皇帝更不高兴。事情已经糟糕到极点,何不找知院再试一次,万一否极泰来呢?

        “文采确实好,不过治国光要文采可不行,当官还是要为百姓做主,干出漂亮的政绩,才能够得到世人的青睐。”

        赵骏点评了一番,随后说道:“当然了,以前的官场确实很黑暗,就算有文采、有政绩也不一定能升官,还需要上面有人,你得罪了皇帝,谁还敢用你呀。”

        柳永更尴尬了,说道:“都是下官年轻时候一时糊涂,后来下官也非常懊悔。”

        “不用懊悔,官家小心眼那是他的问题,你也别太在意。”

        赵骏笑着说道:“你来之前我看过你的政绩,确实相当出色,恰好国营盐场改制已有数年,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这显然是要考察一下能力了。

        一个文人诗词做得好,不一定政治能力就强。

        李绅还好意思写《悯农》,蔡京、秦桧的书法诗词都是一绝。

        所以文采固然很重要,但能力却更重要,否则也最多就是个御用文人罢了。

        听到赵骏的话,柳永便立即说道:“国营盐场改制真乃救世良药也,改制数年,定海盐场已经两年没再死过人了。”

        “只是没再死过人?”

        赵骏一愣。

        “这便已经极好了。”

        柳永叹息道:“官租、私债,以前盐民赋税还未交齐,私债又催逼不止。很多人都面黄肌瘦,徒具人形,在盐场干着干着,就可能倒在地上起不来。好不容易待盐熬成低价卖给官府得到的钱,首先要还债,借一缗往往要还十缗。周而复始,越做债却越多,家破人亡者不计其数。”

        “世事唯艰啊。”

        赵骏叹了口气,当初他巡视天下的时候,因为盐场都在海边,与运河并不相连,路途遥远,确实没有去看过,这是他的疏忽。

        “现在算是好些了,国营盐场改制之后,经营全交给了私商,私商收盐的价格比以前官盐高了许多,让盐民能有钱还债,从聚集成盐卤到熬制咸盐期间,无盐可卖之时,也能有点余钱过生活。”

        柳永说道:“虽然还是苦,但日子总算是有盼头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从今年开始,我听说隔壁慈溪鸣鹤盐场的收盐价又低了许多,不少那边的盐民偷偷来我们定海卖盐,而且曾有一些胥吏、盐商暗示我,让我压低盐价。”

        柳永说出来还是比较犹豫,毕竟这事会得罪人。

        不过想到传闻中知院素来都是刚直不阿,喜欢揭露官场黑暗的人,所以也是大着胆子说了出来,以期得到赵骏的赏识。

        这话让赵骏顿时面色铁青。

        虽然他没有去海边盐场巡视,但他去过杭州城外的茶山看过。

        宋代茶叶、盐场属于榷卖,既茶农和盐民产出,必须低价卖给官府,而且还有高额的赋税要缴纳。

        这样对茶农和盐民来说,负担极重,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在茶叶与食盐没有收成的时候,跟种粮食的农民一样,只能去找专门放贷的有钱人去借贷。

        而且还是高利贷,往往一借可不是年利率超过36%就是高利贷,而是300%以上,甚至夸张者能达到1000%,借一贯,一年下来还十贯。

        如唐代出土的借贷文书中,“举取银钱二十文,月别生利钱二文”是比较常见的内容,用后世的话说就是借二十文钱,一月的利息是二文,即月利率为10%,年利率高达120%!

        120%都算是平常借贷当中的正常利率了,王安石变法里,官府给民间放贷利率是40%,那都属于超低利率,由此可见唐宋时期,民间借贷的利率有多恐怖。

        怪不得宋朝很多农民破产,大量的农民被迫成为毫无尊严的佃户,实在是因为官府苛捐杂税,加上地主贷主高额放贷,不断催逼所致。

        所以王安石变法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为了保护底层百姓。

        但可惜的是吏治没做好。

        现在的情况是在赵骏的推动下,李谘主持了国营改制,将不少茶山、盐场进行私人化,国企只占股份不参与经营,私人进行经营处理。

        刚开始还好,私人商贩还算是比较克制,以比官营时期较高的价格收盐,让盐民获得了不少实惠。

        像以前官府收海盐,两三文钱白菜价收购,转手卖二三十文,贵的时候甚至敢卖50-70文,质量较好的雪花白盐,相当于盐中奢侈品,官府售卖能达到100-300文一斤。

        这一中间转手就是几十上百倍的利润。

        现在私人参与经营,收购价格比以前高了许多,普通卖二三十文的盐,私人商贩收购价能达到七八文,好的盐能达到三四十文一斤。

        别看只是涨了几文钱,可盐本来就是量大取胜,《宋会要》记载,温州瑞安的双穗盐场一年产盐三百余万斤,多涨几文钱在总数上就是涨数倍。

        并且私人商贩转运、售卖、赋税也要不少成本,可能一船盐收购价是三万贯,运到汴梁的时候,总成本就已经到了六七万贯,卖出去也只能赚个一两万贯。

        要是倒霉遇到天气不好,或者其它因素盐价暴跌,不赔都算是好事了。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常在市场上卖二三十文一斤的盐,出盐场的时候卖七八文是比较合理的事情。至少比以前官府那种两三文,甚至有的时候一文钱一斤的价格强得太多。

        然而资本肯定不满足于此。

        既然在销售端不能谋取暴利,那就从成本上着手。

        如果能像以前官府压低盐价一样,私人商贩也压低盐价,那岂不是大赚特赚?

        因此显然已经有人开始动起了歪脑筋。

        “嗯,这事我知道了。”

        赵骏点点头,看向柳永道:“此事你多费些心,多留意,记录下来是哪些人在做哪些事,上报给发运使衙门。”

        “是。”

        “恰逢新政,每月做好分内之事。朝廷是有功必赏,有错必罚。绝不会冤枉了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下官自是相信朝廷自有公断。”

        “嗯,你只需安稳住境内民生,多去县里走访,体察民情。遇到问题要妥善处置,遇到不合理的事情要仗义执言,哪怕是你的上司也不要害怕,莫要让那些贪官、污吏、奸商、劣绅坏了大宋的根基。”

        “是。”

        柳永连连点头表示明白。

        接着赵骏又勉力他几句,虽然没有承诺给他升迁,但只要事情做得好,就不用担心升迁的事情。

        毕竟当官不像写诗词,诗词写的好会被人吹捧,当官要是做不好,就是全县几万百姓的性命攸关,所以别说柳永,就算李白苏轼来了,也得干出成绩来了才能升官啊。

        送走了柳永之后,赵骏坐在厅内,目光严厉地看向门外。

        还是地方来少了。

        才几年功夫,国营改制就变了样。

        看来打击贪腐这种事情,应该常态化,年年化,不能松懈啊。

(https://www.eexsvvw.cc/103075/139383115/)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