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 第359章 陛下有人手持大诰告御状!(求订阅

第359章  陛下有人手持大诰告御状!(求订阅!!)

        京城郊外一处客栈内。

        数名商人冒着风雪走了进来。

        “小二,快点给我们准备一些吃食!另外屋外马匹喂些草料!要快.我们还要赶着天黑前进入京城呢!”

        “好勒!请客观先坐下,热食马上给您端上来!”

        店内小二立马忙碌起来。

        “哟哟,几位客官那么着急干嘛,外面风雪大而且天很快就要黑了,不如在我这儿住上一晚,明天再进城不是更好么?”

        一名红衣、艳丽女子从楼上走了下来,看样子是这家客栈的老板娘。

        听到声音,几名商人看向红衣老板娘,眼神都是一亮。

        “哎哟!没想到这京城就是不一样,一座郊外客栈居然有这么好看的老板娘!”

        “真是大饱眼福啊!可惜咱们赶去京城有重要事情,要不然今天肯定得住在客栈照顾老板娘生意。”

        “老板年你也别伤心,咱们若是事情办得顺利,回来的时候再来!”

        听到几名商人的话,红衣老板娘笑了笑,“既然诸位客观有重要事情要办,那妾身就不强留了,给你们一人来一份肉丝盖饭吧?”

        “肉丝盖饭?!这名字还是第一次听说?”

        “老板娘我们赶时间,可不能弄太久哈!”

        “还有味道一定要保证,味道要是不好,那咱们可是会不给钱的。”

        “就这肉丝盖饭了,老板娘赶紧给我们安排吧!”

        几名商人在听到“肉丝盖饭”之后,都是一脸疑惑,纷纷开口。

        “各位客官应该是第一次来妾身这家店,这肉丝盖饭可是我们家的招牌,每天有很多人来我这吃,都夸赞这肉丝盖饭很好吃,回头客也很多!”红衣老板娘笑着道:“而且这肉丝盖饭不仅味道好,而且还快!”

        “厨房的师傅们听好了,来四份肉丝盖饭!”

        红衣老板娘的话音刚落没多久,就有小二端着东西出来,正是四碗肉丝盖饭。

        “诸位客观请慢用!”

        说完,红衣老板娘便回到柜台。

        而四名商人在收到肉丝盖饭后便纷纷吃了起来!

        “欸,这肉丝盖饭味道很不错啊!”

        “香!菜香和饭融为一体!”

        “嗯嗯,这是我吃过最好的饭菜了!”

        “好吃!虽说只是肉丝配上一些蔬菜,但是味道却是比那些山珍海味还要好!”

        四名商人越吃越欢乐,直接化身干饭达人。

        没一会儿,他们便将肉食盖饭吃个干净,一脸享受的坐在板凳上。

        “京城真是个好地方,居然有如此好吃的食物!”

        “咱们这一路赶来,也就是今天吃的这一顿最为舒服。”

        “实在是吃不下了,要不然我高低还得再来碗!”

        “等咱们把事情办了,到时候再来吃一顿!”

        “这个主意好,不过你们都小声一点,咱们身上可是肩负着重要任务!”

        “哎——咱们这次进京,若是成功了还好,若是不成功,怕是再也走不出来!”

        “咱们是唯一顺利来京城的,眼看马上就到京城了,绝对不能放松警惕,更不能放弃!”

        “没错,咱们肩膀上肩负的可是南方四省近千万百姓的未来,绝对不能有失。”

        “哼!李善长在南方四省一手遮天,下欺百姓,上期朝廷,若不将之搬倒,我南方四省怕是要堕入无尽深渊!”

        “嘘!伱小声一点,现在已经进入到京城范围,你难道不知道淮西党在京城的势力很大么?要是让淮西党的人知道我们的行踪,怕是小命难保啊!”

        “走走,不要耽误时间了,趁着天还没黑,先进了京城再说!”

        四名商人小声嘀咕一番,朝着饭桌上丢下一锭银子后,便匆匆离开。

        看着四名商人离开的背影。

        红衣老板娘若有所思,小声嘀咕起来,“南方四省、李善长莫非这些商人是要进京状告当朝太师、韩国公——李善长的??!!”

        得出这个结论,红衣老板娘满脸吃惊。

        这个时候小二走了进来,一边走还一边嘀咕,“这马都还没有吃好呢,就骑马匆匆离开,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着急赶路的,比去投胎还要着急!”

        “老板娘,这些人饭钱给了吧?要是吃白食,咱们可得报官将这帮人抓起来!”

        <div  class="contentadv">        店小二的话,让红衣老板娘回过神来,“人家把钱都放在桌上了,你快去把钱拿过来!”

        “是。”店小二点点头,连忙来到刚刚四名商人吃饭地方,从桌子上拿起银子,兴奋道:“老板娘,刚刚那些人真是有钱啊!一出手就五十两银子!”

        红衣老板娘并没有回答店小二的话,而是在本子上写着东西,写完后又接着连忙道:“小二,你赶紧将这封信送去妇女儿童社衙门去!一定要快!”

        “是!”

        店小二接过信,然后跑出客栈。

        红衣老板娘沉声道:“看样子南方出大事了,接下来的京城怕也不会平静。”

        太和殿。

        朱元璋正在批阅奏章。

        差不多一年时间过去,朱元璋肉眼可见的衰老下来,头上的头发也事白得一塌糊涂。

        虽然现在大部分奏章都有太子朱标和吕昶、宋濂等几位内阁大学士处理,但是不少重大问题,还是得送到朱元璋这里来批阅。

        朱元璋本身是一个专注于“政务”的人,处理起奏章来也是得心应手,更不会觉得累,只是每次处理久了,总感觉身体越发吃力。

        而且这一年多以来,大明各方面都在蓬勃发发展,国库钱多了,做的事情也多了,最让朱元璋满意的是南北发展得比较平衡!

        之前北直隶在欧阳伦的经营下,一跃成为大明最为富裕的行省,为大明提供了不少税收,之后虽然欧阳伦被调入京城,但是北直隶的发展并没有停止下来,长城还在修缮、新城一坐坐拔地而起!高速路、水泥路更是修了一条又一条,税收也是一年比一年多。

        边境贸易也在蓬勃发展起来,贸易城的名气越来越大,开始反哺北直隶,贸易城实际上成为了一个平台,让草原百姓用他们的牛羊、财富购买北直隶各个工坊生产的产品。

        根据锦衣卫的情报,现在草原南部的众多部落已经严重依赖北直隶的商品,谁要是打北直隶,这些部落第一个不干,北部可以说是非常安全了。

        按理说,北方如此快速发展,南北之间的差距应该会变大。

        但是让朱元璋意外的是,南方的发展也不差,根据李善长递上来的奏章陈述,南方四省在其管理下,实现了北直隶的发展速度,各种道路、桥梁、楼房、新区、股市.如雨后春笋出来,可以说北直隶有的,南方四省也有。

        “父皇似乎对南方的发展比较满意。”太子朱标就站在朱元璋身后,见到朱元璋拿着李善长的奏章笑意连连,忍不住道。

        朱元璋笑着道:“南方底子本来就好,李善长又处处参照欧阳伦的手段,南方四省发展起来也很正常。”

        “李善长这人单论能力比不上刘伯温、也比不上.欧阳伦这混蛋,但他会学.这次派他去管理南方,果然没有让朕失望啊!”

        “哼哼,南方四省的成功还让朕确定了一件事情。”

        “父皇,是什么事情?”朱标好奇问道。

        “当然就是咱们大明离开欧阳伦也可以很好,欧阳伦的那些手段是可以被复制的,而且还能用得更好!”朱元璋有些兴奋道。

        “父皇,儿臣不是太理解,您为何如此高兴。”朱标开口问道。

        “标儿,你要记住,臣子有能力不可怕,但若是他的能力独一无二,甚至无人可以取代,这就很可怕了!”朱元璋沉声道:“面对这样的能臣,你舍不得杀死他,百姓会拥护他,时间一长,咱们老朱家的江山就会不稳固!”

        “对于这样的人,要么再榨干他的价值后,尽快杀掉,要么培养出可以制衡他的存在,如此才能解决问题!”

        “可父皇,四妹夫不是外人,他是您的女婿,是儿臣妹夫!”朱标不忍道。

        “咳咳,咱也没说是欧阳伦,你想多了!”朱元璋尴尬道:“标儿,等过完年,你就亲自去一趟广东,将李善长接回来,那个时候欧阳伦应该也要上朝堂了,到时候朝堂就是朕给他们两个设置的舞台!”

        “是。”朱标点点头。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侍卫跑了进来。

        “陛下,有人手持大诰告御状!”

        嗯!?

        听到这话,朱元璋、朱标父子两都是一惊。

        与其他开国皇帝不同,朱元璋出身于彻底的贫民家庭,他曾眼见官吏的腐败和百姓的艰难,成为皇帝后回想往事,对太子朱标动情的说:“农民起早贪黑的干活,却穿破衣,吃粗粮,不知地方父母官能否怜悯他们。”因此,朱元璋早早确立了自己治国的思想——“严明以驭吏,宽裕以待民”,也就是说,对官吏要严格要求,而对待百姓,则尽量宽容。

        为实践这一治国理想,明朝刚建立,朱元璋就开始严厉打击官员的犯罪现象,他对贪官污吏和渎职的官员重加惩罚,甚至搞出了“剥皮实草”的刑罚,也就是把贪官的皮剥下来,里面填上稻草,放在衙门的大门口,以警示后来的官员。

        朱元璋毕竟身处庙堂之高,不可能做到完全的体查民情,更不可能把所有地方官员的犯罪情形尽收眼底,那么,怎样才能对那些不法官吏做到早发现、早处罚呢?朱元璋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一个方法:让老百姓自己上京城告发不法官员的罪行,一路上任何人都不得阻拦!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朱元璋并没有做出这么“极端”的规定,在明朝洪武十五年,朱元璋颁布的圣旨中写的是:百姓受了冤枉,只允许在地方官府伸冤,然后自下而上,最终交到朱元璋手上,而不能直接就一路跑到京城来找朱元璋告状。

        “凡军民,诉户婚、田土、作奸犯科诸事,悉由本属官司自下而上陈告,毋得越诉,輙赴京师。”

        毕竟他是皇帝,日理万机,不可能一口气处理那么多事。但很快朱元璋就发现,这样的处理方式局限性太大。地方官员们很容易就把事情压下来,将状子烂在自己手上,并不上报,甚至私自殴打伸冤的百姓,使得老百姓有冤没处诉,这规定也就越来越起不到作用。

        见到这种情形,朱元璋自然大为光火,他愤怒之下,终于在明朝洪武十八年第一次发行的《大诰》中作出了新规定:地方府、州、县的官吏,如果残害百姓,贪污腐败,那么允许当地的老百姓直接到京城向朱元璋本人告状。老百姓告状的路上,任何人都不得阻拦,即使他们没有“路引”,也就是过路的凭证,只要手持一本《大诰》,就可以畅通无阻。如果还有人敢阻拦他们,那么全家都要处死。

        为了防止地方官员继续像以前一样殴打百姓,朱元璋对那些阻拦百姓告状的官员下手极狠。在《大诰》中,朱元璋就记录了几个因为阻拦百姓告状而获罪的例子。

        有个叫何添观的官吏,因为阻拦百姓告状,就被处以“刖刑”,挖掉了膝盖。在这样严刑峻法的压力下,各地百姓自然可以比较方便的告状,同时,那些官员们也都战战兢兢,不敢再阻拦了。当然,朱元璋也会对百姓说的情况进行细致调查,一旦发现这些老百姓是诬告,他也会严加惩罚,因为“奸徒若不抵罪,天下善人为所诬多矣”。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会主动去接触地方百姓,与他们交流,他曾经亲自接见前来纳粮的百姓,问他们地方情况如何,也曾召来地方的地主富户,严词训诫他们,比如明朝洪武二年,朱元璋就召来部分浙西的富户,教训他们“毋凌弱,毋吞贫,毋虐小,毋欺老,孝敬父兄,和睦亲族,周给贫乏,逊顺乡里”。

        这也是朱元璋喜欢进行微服私访的原因。

        所以当朱元璋、朱标听到有人手持《大诰》告御状的时候,颇为吃惊。

(https://www.eexsvvw.cc/103035/138906817/)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