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包税制和分封制
一过半月,张广泗在无人打扰的情况下,迅速着手稳定城市和村庄统治。
“这里居然没有地主?”张广泗颇为惊讶。
耿守义点头:“是的,这里没有地主,不仅我们占领的城市村庄,就连整个孟加拉近乎所有的土地,都没有地主。所有土地名义上,其实都属于莫卧儿皇帝。”
张广泗不可置信:“那我们之前杀的那些是什么人?”
耿守义说道:“那些都是柴明达尔,他们等同于皇帝派遣到地方,负责为皇帝征收赋税的贵族官僚。这些柴明达尔,并不拥有土地所有权,但却享受世袭的收税权利。”
张广泗怔了怔,脱口而出:“包税制?”
耿守义说道:“可以这么理解,孟加拉的土地,有超过一半都是这群包税制下的柴明达尔们在管理。至于剩下的,则都归属于另外一支贵族群体——贾吉尔。这些贾吉尔贵族你也可以理解为诸侯,他们拥有土地所有权,除了为皇帝缴纳赋税和服属军役外,就连皇帝也不能直接干涉领地内政。而且这些贾吉尔也分属不同阶层,各阶层虽有高低之分,却互不统属,就类似于先秦时期的分封。”
张广泗已经快要无语了:“包税制加上分封诸侯,如此管理天下,这莫卧儿的皇帝难道就不怕贵族诸侯们拥兵造反吗?”
耿守义摇头:“害怕也没用,甚至于莫卧儿采用的分封制,应该也是为了对抗这里的柴明达尔。但在天竺这片地方,种姓制便是一切统治的核心,看似混乱无比,实则内部早已明确分工。就算是每一个小村子,洗碗工和洗衣工也都是天生定好了,若是有哪个种姓想要跨阶层,就会遭受对应阶层,乃至所有人的抵制,甚至还有可能会激起造反叛乱。所以外来者根本难以插手,而且如今的莫卧儿实际上也享受到了这套制度带来的好处。虽然远在德里的莫卧儿朝廷已经江河日下,但孟加拉还是每年都要为其提供大量赋税,供养皇帝和他们的朝廷。倒是天竺以南的马拉塔帝国不太一样,那个国家无论宗教还是统治模式,都与莫卧儿完全不一样,听那些英国人说,更像是日本的那种幕府制度。”
张广泗沉吟片刻,随即说道:“既如此,那便先给士卒们按功分配村庄土地,原来的柴明达尔可以全杀了。村庄内部的种姓制分工,则暂时不去动他们,一切维持原样,可以让我们的人成为新的柴明达尔。耿监督,您看如何?”
耿守义点头:“我也是如此想的。”
印度的这套种姓制度实在太高明了,简直就像是为了入侵者……不对,可能还真就是量身定制的。一旦本地统治者打不过外来者,那就用种姓制来同化拉拢对方,然后大家一起压迫统治底层的印度百姓。
可以说,印度人玩的非常成功,几乎所有外来入侵势力,就算蒙古人建立的莫卧儿帝国,也成功被这套制度同化。
因为真的太舒服了,人家自己就把自己手脚绑好了,然后等着被你奴役压迫。
张广泗和耿守义商议了半天,最终决定还是什么都不去乱动,也没办法乱动。
一旦动了,就很容易激起民变。
历史上,英国人直到十九世纪,才将印度的柴明达尔从包税制,变成了土地所有制,也就是进化到了地主所有。
然后,英国人就向这些柴明达尔地主征收九成的土地赋税,如此高到离谱的赋税,几乎都快拉满了。
就这样,那些印度人居然还不造反。
只能说,这是自我驯化已经深入骨髓,药石难医。
又花了半月,将城市村庄梳理好,张广泗这才复又进兵,南下彻底进占恒河北岸所有平原地区。
孟加拉至此,北部疆域与莫卧儿帝国不再接壤。
对于印度孟加拉那边的消息,朱怡炅暂时还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太在意。
至少近一两年之内,大明都不大可能在印度投入太多精力,也就是孟加拉离得比较近,会稍微给一些关注。
整个印度大部分土地,其实都不值得直接作为领土统治,只能当做殖民地,就像日本那样。要不然统治成本就太高了,大明没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去给印度做改革,光是世界殖民都快抽不出人手了。
<div class="contentadv"> 反倒是殖民倾销,可以短时间内为大明攫取大量的财富和利润,而且也能进一步弱化印度的实力与潜力。
对了,还要将印度给拆分开来,不能像英国人那样,单纯为了图省事,就把印度强行糅合在一起,整成一个国家。
虽然这样整出来的印度,内部矛盾重重,但矛盾再大,也是一个整体,就算打不过你,也能天天恶心伱。
还是将其直接变成无数个小邦国,让他们相互割据统治比较好。就算后期大明衰弱,控制不了了。这些小土邦光是内部互相打都够呛,也就没有余力来给大明添乱了。
不过,孟加拉必须要全部吞下,这里的战略地位,还有肥沃富饶的土地,再加上海贸港口,都不可能让它真的独立。
等大明稍微腾出些手来,这里肯定还要继续移民,而且除了移民百姓,还要迁移一些读书人、道士、和尚,来冲击原本的宗教和教育体系。
不说将这里的种姓制完全冲垮,至少也要让移民到这里的汉人,不要被种姓制腐化掉,要不然高低又是一个莫卧儿帝国。
……
就在张广泗、耿守义于孟加拉站稳脚跟的同时。
南京城。
今年的新科会试也已圆满结束,有了上一次的预热试水,这一科的进考士子们,已经对全新采用的科举分数制基本熟悉。
并且,仅从前十名的卷面来看,历算天文以及海外藩国的得分明显提高了不少。这意味着天下士子,就算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做官,对于海外藩事以及历算科学上的关注,也是越来越多了。
这是个好兆头!
只是伴随着科举一次又一次的举办,那些吏员的晋升渠道,往后也会愈发的艰难。
这无可避免,因为科举会试考上来的进士,肯定得授予品官,哪怕每一级的会试授予品级都在降低,但再低也比无品的吏员们高。
而且,每届科举,同样也会贡献大量新科进士,几百号进士都授予品官,又有更多的举人争抢吏员。再加上随着科举难度逐年攀升,脱颖而出的新科进士也普遍不再是那种银枪蜡头,无非缺乏实干经验。
这些人入仕以后,只要稍微观政上手一下,普遍也会比吏员们升的更快。
大明新朝到了如今,立国已经超过十年,就连太子今年也都十一岁了,距离加冠没几年了,就算四川、西南等地,官吏也快充实的差不多。
要不是朝廷一直在着手对外扩张,开疆拓土,怕是科举再来个几届,新科进士都快没有空缺来安排官职了。
毕竟,大明新朝的官吏从上到下,普遍都是年轻人,就连内阁也有两位阁臣属于年轻人行列,还有两位阁老同样也是正值壮年,说句年富力强也不为过。
这么多年轻官吏,只要不去贪污犯罪,几乎很难短时间内退下来。
而且朱怡炅也在有意培养官学和国子监体系,虽说不至于立刻搞什么义务教育和公务员考试体系,但也在开始逐步占据官吏的份额。
时代在变革,不仅是世界格局,还有教育体系。
(https://www.eexsvvw.cc/102653/139228710/)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