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大明嫡子 > 第522章 新政反对派出手了

今日朝会上的内阁成员是不满编的。

        而实际上在京的内阁成员,始终都是不曾满员的。

        文官这边,以首辅任亨泰为首,解缙、高仰止为辅,三个人如今高仰止已经随着朱允熥出京北巡。

        武将那头更是从一开始就没有满员在京过。

        一开始,朝廷敕令魏国公徐允恭、凉国公蓝玉、西平侯沐英为武英殿大学士,入值内阁。而除了魏国公徐允恭之外,蓝玉和沐英当时一直是领兵在外的。

        便是直到现在,蓝玉和沐英都不曾回京,没有一天是真正履行内阁大臣的职责。

        随着内阁制度建立接近一年之久,内阁的属性和特征也渐渐地明确起来。

        内阁大臣代表着皇室的意志,维护君王的威严,但在一定程度上又起到了平衡中和皇家和臣子之间的矛盾冲突。

        凡内阁大臣,并没有专门的官阶品级。

        一切都是依照原本的官阶品级,加以内阁大学士的头衔,入值内阁,参与帝国军政要务,掌握票拟百官奏章的权力。

        对于现如今的帝国朝堂来说,已经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尝试的了。

        一个巡抚衙门,权责不过涉及瀛洲四道而已。

        设立与否都无关重要。

        相比之下,权责涉及整个帝国的税署都运转了数年,没有什么新事物是不可接受的。

        只是,让六部之中的户部、工部尚书去往瀛洲巡抚衙门,却是一件需要考量的政治问题。

        徐允恭抱着笏板,双手兜在一起。

        这件事情不关大都督府的利益,就算是瀛洲四道多出一个巡抚衙门,东征大军照样还是归属大都督府调派指挥的。

        于是,在京的三名内阁大臣之一,选择了闭嘴不言。

        解缙盘索了半响,目光若有若无的看了眼今日出班屡屡反驳王儁的朱高炽。

        既然邹学玉现在能继续留任在应天知府位置上,那他也没有必要再站出来说话了。

        免得自己到时候也被扣上一个师生连手,结党营私的罪名。

        最终,在问题到达皇帝面前之前,就只剩下任亨泰一人了。

        任亨泰抬头望了一眼宫门下的皇帝陛下和皇太子殿下,随后微微转身侧目看向出班的王儁,在其身边拉开距离的吏部尚书翟善,以及站在班列里的户部尚书郁新。

        他对王儁、郁新二人没有太多的观感。王儁是个蠢人,至少在今年多次公开场合下,他充分的展现了自己的愚蠢。

        倒是郁新,虽然在朝堂上的立场不同,但本事却还是有的。

        若是户部和工部两位尚书巡抚瀛洲四道,即便是以尚书官衔兼任巡抚,可他二人一旦离京,朝廷势必要重新安排新的两部尚书承担部事。

        而现在的户部和工部,所有人都知道,哪些人是受到皇室看重的。

        如文华殿行走、户部侍郎夏原吉,大匠官、工部侍郎张二工。

        一旦王儁和郁新离开应天城。

        任亨泰相信,要不了多久夏原吉和张二工两人,就会接到升迁两部尚书的旨意。

        夏原吉当初与解缙一同都是文华殿行走,张二工是太孙殿下一手提拔上来的。

        恍惚之间,任亨泰忽然发现,如果事情当真这样发展,帝国朝堂之上,从内阁到六部,超过半数的官员都将是心向太孙殿下的。

        从任亨泰的私心而言,他对皇太孙朱允熥这几年的改变,保持着高度的肯定和认可,以及掩饰不住的赞许。

        但在此之上,却还有一个更严重,且似乎并没有多少人关注到的点。

        那就是皇帝健在,眼看着照旧龙马精神。

        而皇太子也正值壮年,虽然前几年出了那场事,可这几年也算是慢慢的恢复过来。

        在这个情况下,皇太孙在朝中的力量却已经大到不得不让所有人都认真对待的地步,将来皇室内部的继承和权力的分配又会引发怎样的事情。

        任亨泰在自己的心中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而他最无奈的是,这样的局面还是皇帝和太子亲手推动的。

        但凡是一想到陛下赐下的那道太孙出京权同皇帝的旨意,任亨泰就觉得自己一阵阵的犯晕。

        自己能确定皇太孙的品行和秉性是纯良的。

        可是眼前,今日朝会之上,那些站在太孙一方的文武大臣们呢?

        在任亨泰的眼中,如今大明那最高处,立着三个太阳。

        那是早晨的骄阳,是正午的烈日,是旁晚的夕阳。

        清晨的骄阳总是充满了希望。

        可旁晚的夕阳其实也是炙热的啊。

        谁能保证,他们就会一直处在固定的位置上吗。

        首辅很头疼。

        可是身后,官员们的目光正在盯着他,前面皇帝和太子也在等着自己开口。

        任亨泰想要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最后却无可奈何的开口道:“臣以为,瀛洲四道可设巡抚衙门,左右巡抚共同总领四道政务。”

        首辅说完话便很干脆的闭上了嘴。

        瀛洲本就不大,之所以要设立四道,完全是为了分化瀛洲本土原来的文化和制度。

        在四道之上设立巡抚衙门,也方便朝廷管理瀛洲。

        只是,他却没有说朝廷该如何选任这瀛洲巡抚衙门左右巡抚的人选。

        问题最后还是被踢到了皇帝面前。

        朱元璋手指轻轻的敲着椅子,目光平静的注视着奉天门前的文武大臣。

        他笑了笑,缓缓开口:“瀛洲新征,不似交趾自古便为我中原统御。方年,前元欲驾船东出征讨瀛洲,却横遭风暴,无疾而终。

        今次,大明得天庇佑,延中原正统。将士东出,平定瀛洲,收为疆土。当设四道三司衙门,四道之上宜设巡抚衙门总领地方。

        东征十数万兵马屯驻瀛洲,巡抚衙门当有革新复建瀛洲之能臣。

        朝廷官员各司其职,事有不同,权则不同。瀛洲巡抚衙门左右巡抚,当以工部、户部尚书东出兼领,加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衔,暂领瀛洲四道民、法、刑、赋、税事。

        宜早稳定瀛洲四道,化为我中原疆域,使我中原子民畅通往来,咸使布告中外,宣威大明。”

        在皇帝一旁的朱标默默一笑。

        老爷子不光是拍板子定下了瀛洲巡抚衙门左右巡抚的人选,还顺带着嘲讽了一遍早就死去的前朝。

        而奉天门前的王儁和郁新二人,齐齐的心中一个咯噔。

        完了。

        皇帝最终还是选择了将他们赶出应天。

        那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的虚衔不过是一个安慰罢了,实实在在的是他们要从户部尚书、工部尚书的位置上挪开屁股让于其他人。

        而他们两人,则只能是灰溜溜的被赶到东海之外的瀛洲四道上面去,远离中原,远离朝堂。

        甚至于,都不知道归期何在。

        只是哪怕王儁、郁新心中多么的不乐意,在皇帝面前却不敢有半分的迟疑。

        甚至郁新还快步走出班列,站在了王儁身边。

        两人脸上露着惶恐,整齐的挥袍跪拜在地。

        “臣领旨,谢恩。”

        事情按照自己的设想在进行着。

        但朱高炽却还是目光皱紧,淡淡的看向最开始提出这桩事的都察院左都御史蒋毅。

        他原本就是是工部侍郎,算起来和王儁也是一处为官许久。

        不可能突兀的提出瀛洲四道三司官员任用,顺带给王儁送去瀛洲的。

        而且今天本该是有关河道事故一事的问题,为何到现在都没有提出来。

        虽然将王儁和郁新两人给弄去瀛洲,也保下了邹学玉,可朱高炽心中却并没有因此而高兴起来,反倒是生出了一丝不安。

        严格算起来,他们今天可是一次损失了两个帝国尚书的位置。

        正当这时,解缙却是忽的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瀛洲增设四道,南方亦是接连开辟疆土,四方军国大事日益趋多,朝政繁杂。文渊阁如今在阁之人,不满员,事难行。臣奏请陛下准允填补文渊阁阁员,为国朝军政畅通确保无误。”

        朝廷刚刚走了两个尚书,空缺出来的位置还没有填补上。

        这个时候,解缙忽然当众提出希望能增加内阁成员人数。

        一时间,奉天门前百官顿生惊讶。

        试问若是他们身处文渊阁,做那内阁大臣,就算是忙的脚不着地,夜夜回不了家门,也绝不会想着要和陛下奏请增设内阁成员人数。

        这是给自己分权啊。

        就连已经心灰意冷,想着去到瀛洲之后该如何过日子的王儁、郁新两人,也皱起眉头。

        朱元璋向前一步,盯着解缙看了几眼,随后终于是缓缓的坐在了椅子上。

        他轻声道:“内阁可曾议过,是何定论。”

        任亨泰亦是有些不解,这事情解缙事先就没有在内阁里与他们说起,纯属对方今天突然提议。

        只是皇帝问内阁的意见。

        任亨泰身为首辅,不得不再次出口:“陛下,内阁原定六人。因凉国公、西平侯长期领兵在外,内阁始终只有四人。而今,小高阁老随太孙北巡,文渊阁仅剩三人。解学士所言,阁内军政诸事日益繁多,确也可增进阁员。”

        说完之后,任亨泰双手兜在一起,眼底生出疑惑。

        当下里他又想不明白解缙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只是对方都这样说了,自己做个顺水推舟的人情也不妨事。

        次辅提议,首辅附议。

        翟善立马是眼前一亮。

        放眼整个朝堂,若这一次真的要增进内阁人数,自己这个吏部尚书,怎么看都是有资格进的。

        朱元璋沉吟着,侧目看了太子一眼。

        刚刚才坐下的朱标,则是目光深邃的望了一眼解缙。

        心中盘算了一番后,朱标嘴唇微微的动了两下,吐出两个字来。

        “吏部。”

        朱元璋哼哼一声,挥了挥手,朝着宫门前百官朗声道:“允。朝廷公正,选官取材,皆有章法。内阁总领军政票拟,俺总要选朝中的忠良之臣入阁。翟善履任吏部天官年久,众卿合议可否为允妥之选。”

        朱高炽眨眨眼,自己忽然有些看不懂眼前的局面了。

        解缙是脑子坏了,竟然要放翟善入阁吗。

        他难道不知道翟善是吏部尚书,一旦入阁,手中还掌握着吏部的部事,在内阁中就算排位低于他,可权力却远比他要更大。

        翟善已经是心中狂喜。

        原本未曾有内阁的时候,自己堂堂吏部尚书,可以说是举朝最显赫的人。

        可有了内阁之后,自己这个吏部尚书,干的是真憋屈啊!

        现在自己终于是等来了入阁的机会了。

        他不由躬身:“臣谢陛下隆恩。”

        说完之后,他便微微侧目环顾四周,倒是要看看会有哪些人在这个时候出声反对他入阁的事情。

        良久之后,整个奉天门前都无人出班反对吏部尚书翟善增进文渊阁的事情。

        朱元璋点点头:“都没有要说的,那即日起,翟善便入文渊阁当差吧。”

        翟善深吸一口气,跪在了地上。

        “臣,叩谢隆恩。”

        随着翟善入阁一事确定下来,官员们心中也多了些新的考量。

        户部和工部要换人,吏部进了内阁,这朝廷又要有些不一样了。

        而正当此时。

        在内五龙桥南边,却是传来一声。

        “臣,工部都给事中冀凯,有本要奏。”

        六科言道的官。

        这一声,将奉天门前诡异的局面打破。

        没人知道工部都给事中冀凯这个时候是要说什么。

        只是孙狗儿在看到皇帝陛下点头之后,便踮脚看向五龙桥南边。

        “传冀凯上前。”

        班列两侧的内侍将大总管的话一路传到了南边。

        少顷,在众人的注视下。

        面有胡须,脸颊方正,穿着一件绿袍的工部都给事中冀凯,已经是出现在奉天门前。

        “臣工部都给事中冀凯,有本要奏。”

        冀凯手抱笏板,跪在宫门前。

        朱元璋眯着双眼,抬抬手:“说。”

        冀凯抬起头,环顾四周,望着周围满场红袍,脸上微微一笑。

        “臣弹劾河道总督大臣潘德善及总督衙门上下官员。

        弹劾河南道布政使司布政使裴本之。

        弹劾河南道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高于光。

        弹劾河南道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于马。

        弹劾河南道、直隶道境内一应涉及河道事务之官员。

        臣请陛下严查有关涉案官员,明正典刑,彰显朝廷公允!”

        ………………

        月票推荐票

(https://www.eexsvvw.cc/101575/141199757/)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w.cc